山南,是指岡底斯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南的地區(qū),它的南面是著名的喜馬拉雅山,山南地區(qū)被南北高山夾于其中,又有雅魯藏布江蜿蜒而過,匯集了水的靈秀、山的雄渾,理所當然成為雪域高原上的風(fēng)水寶地。
飛機航行在雪域高原的上空,坐在機艙里的人似乎也有了高原之鷹的自豪感。雖然未能生就雄鷹的雙翅,感謝科學(xué)的進步,今天的我們也可以像鷹一樣飛翔在世界屋脊的上空,俯瞰這淘滌靈魂的圣地——青藏高原。
此行的目的地山南是青藏高原的文明之根,那里是藏民族的發(fā)源地,孕育了西藏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吐蕃王朝,那里有西藏第一塊耕地、第一所寺廟、第一座園林,而至今依然影響深遠的藏傳佛教恰恰也是發(fā)源在這里。
邂逅文明之源
抵達山南,第一站駐扎在乃東縣的澤當鎮(zhèn),這里也是山南行署的駐地。推窗而見對面似近實遠的貢布日神山,才知道這樣的行程是探尋的必然,因為這里是藏民族之源。
貢布日神山是西藏佛教四大“神山”之一,海拔雖只有4000多米,但它作為神山的一大理由,便在于它是藏民繁衍的母體。傳說遠古時期,在荒無人煙的雪域高原,一個神猴稟承觀世音菩薩之命來到貢布日山上修行,此時一個羅剎女來到神猴身邊,要求與神猴結(jié)合,起初神猴不愿意。羅剎女苦苦哀求,說出否則她只能與魔鬼結(jié)合,生下無數(shù)魔子魔孫,殘害生靈的可怕后果。神猴本著:“與人為善,普渡眾生”的目的,在征得觀世音菩薩許可后與羅剎女喜結(jié)良緣并生下六只小猴,后來繁衍成了西藏人類社會。獼猴與羅剎女結(jié)合,繁衍后代的神圣地點——猴子洞至今仍然存在,就位于貢布日山山腰上。當年獼猴變?nèi)说哪信鹘亲畛蹙驮谪暡既丈降纳緸踝魏脱敫聻踝伪揉彾?,竹康孜則是菩賢菩薩修行的地方,猴王和羅剎女就是在菩賢的主持下成的親。貢布日山前有一大片壩子,傳說是群猴玩耍嬉戲的地方,因而該地得名澤當(玩耍的壩子)。
藏民的起源雖然是傳說,但是卻為當?shù)厝怂鶊孕挪灰?,并且詳細地記載在了藏地史書《吐蕃王統(tǒng)世系明鑒》中。比傳說和史書更讓人感覺接近的是實實在在的歷史建筑。于是我們更領(lǐng)略到山南之行必首住澤當?shù)纳钜?。因為澤當東南是西藏王朝歷史的起點——西藏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
帝國的搖籃
從澤當東行不遠,很快就看到矗立在山顛的宮殿,形狀好似層次分明的三級階梯。上紅下白的色彩搭配怎么看怎么眼熟,請教當?shù)厝瞬胖?據(jù)說,布達拉宮建造之初就是以雍布拉康為原型分建兩端,然后再連接中部而成今天的形貌。
來到祖父級的宮殿雍布拉康,就不能不提到西藏的第一代“贊普”(藏王)聶赤贊普。
大約公元前3世紀左右,山南地區(qū)雅礱部落的先民已經(jīng)開始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給雅礱河谷的人們帶來了繁榮,但是分散的六個部落還沒有找到一個使大家滿意的領(lǐng)袖。一天,部落的人們正在澤當附近的哈日江多山上放牧,突然從山上走來一位身材魁梧、氣宇軒昂的年輕人。部落的人們問他從那兒來,他指指身后。他身后是山頂上湛藍的天空。部落的人們不明白,他從哪兒來?山上?還是天上?于是,他們從部落里請來了12位善于卜算觀測的賢者來盤問、看視。最后終于搞清楚了他是從天上來,他是天神的兒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領(lǐng)袖啊!眾人聽了賢者們的這些話,歡騰雀躍,向他敬禮、獻花,將他抬回部落,讓他做了吐蕃王朝的第一位贊普(藏王)。因他是用肩膀為座抬到部落里的,因此大家就叫他聶赤贊普(以脖頸為寶座的英杰)。
“自天神而為人主”的聶赤贊普為了振興雅礱部落聯(lián)盟,一面抓緊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一面推尊宗教,借以統(tǒng)一人們思想認識;他又建造了藏人的第一座城堡雍布拉康。
這座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城堡,共三層:第一層距地十幾級石階,前半部為門廳,廳外是一個帶檐的小平臺,往里是佛殿,殿內(nèi)供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的塑像,大概只有塑像能讓我們一睹這些當年歷史名人的真面目,遙想當年活動在這里的他們綽約的風(fēng)姿。
在錯那門隅回望
暮色降臨的時候,我們從雍布拉康抵達勒布,昏昏沉沉中已經(jīng)不記得怎么駛過那條出了名的錯落之路。因為勒布所在的錯那地區(qū),海拔只有1000多米,從4600多米的高原陡然下降,錯落的感覺再加上高原反應(yīng),實在是對我們這些初來乍到者的嚴峻考驗。
不過通過考驗,果然有驚喜,清早出門感受霧氣里的門巴村莊、勒布森林,你會有疑似仙谷的感覺。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塊塊整齊的田地在霧氣里越發(fā)翠綠,穿著鮮艷服飾的門巴族老鄉(xiāng)從田里走過,你的視線里就更加多姿多彩了!這里男男女女都喜歡穿一種紅色的氆氌,戴褐頂橘黃邊、前面留有缺口的小帽或黑牦氈帽,腳上穿牛皮軟底筒靴。女人們喜歡在腰間系上白圍裙,還要戴上手鐲、戒指、珠串和耳環(huán),把自己打扮得多彩而美麗。門巴是藏語的漢文譯音,意思是居住在錯那門隅的人,這樣奇特亮麗的服飾,住在錯那門隅的人們穿了幾千年,這樣的生活方式,他們也從自己的祖先那里一絲不茍地繼承下來,“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大概是我們這些誤入“桃花源”者最貼切的感受吧。
臨近中午的時候,霧氣漸漸退去,眼前的世界突然清晰起來,這一下又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剛才閑步的時候已經(jīng)不知不覺走進了勒布森林,霧氣籠罩中的森林像一切神話發(fā)生地一樣神秘,當霧氣退去的時候,你卻發(fā)現(xiàn),這里是不遜于九寨溝的另一個童話世界。在山南地區(qū),由于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勒布地區(qū)出現(xiàn)難得一見的亞熱帶濕潤氣候,在印象中苦寒之地的西藏,眼前突現(xiàn)亞熱帶森林,絢爛的色彩讓人眩暈。我的眼睛正忙著捕捉只有神奇的造物主才能賦予植物的奇異色彩搭配,突然眼前又模糊了起來,這次不是霧氣,走近了在陽光下審視,原來是瀑布。這瀑布頗為奇特,分前山和后山兩道,水源位于同一個地方,如同年老的高山從兩肩垂下的秀發(fā),據(jù)說是密宗創(chuàng)始人蓮花生大師當年在此釀造青稞酒時的杰作,至今似乎依然聞得到青稞酒的醇香。
站在世界中央
從錯那返程的路上,再一次經(jīng)歷落差達3000多米的錯落之路,不過這一次,我們不是下落而改為了攀爬,不知道這段距離在平路上大概走了多遠,但是在這里你的感覺就是越來越接近湛藍的天空。
這條道路穿過的區(qū)域正是吐蕃最古老的部落繁衍之地,隨著雅礱部落的逐漸壯大繼而建立強大的吐蕃王朝,他們崇奉的山神也就成了眾部落共同信仰的山神而成為最高神靈。此刻,我們正從這位最高山神的門前經(jīng)過,他——雅拉香波雪山之神,就住在我們周圍這頭頂白云的綿延雪山之中。
我不得不感嘆,藏地永遠不缺乏神話與傳說,每個神話傳說都被這里的藏民賦予生命,聽隨行藏族姑娘卓瑪將山神的故事娓娓道來,你會覺得神的形象和我們那么接近,那么,這位寬宏大量的雅拉香波山神大概不會責(zé)怪我們的過門不入吧!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我們乘機動木船渡過雅魯藏布江,來到江北岸的桑耶寺。這里的江面寬達幾公里,江上有柴油機推動的渡輪,人盤腿坐在上面,伸手可以摸到江水。
桑耶寺的鄔孜大殿的金殿在陽光下燦爛奪目。它按照佛經(jīng)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為世界中心須彌山,三層“鄔孜大殿”就是這一世界中心的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陽、月亮兩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雙輪;四個角上分別建有紅、白、綠、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還均勻分布著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廟建筑群的外圍被一道圓形的圍墻所環(huán)繞,象征著世界外圍的鐵圍山。這座融合了漢、藏、印風(fēng)格的建筑,把佛教的世界觀立體的展現(xiàn)給我們看,這樣的奇思妙想,連修建者在完工之后,也不得不折服,驚呼一聲“桑耶!”意即“真是出乎意想啊!”所以這里得名“桑耶寺”。
桑耶寺中有大量歷史和民俗的壁畫,內(nèi)容之豐富,形象之生動,都讓我們不得不驚呼“桑耶”。這里有《西藏史》、《修建大昭寺》,有《文成公主堪輿圖》、《修建桑耶寺》,還有今日成為佛教最有名教派之一的密宗創(chuàng)始人蓮花生的傳記。
面對這如此宏大的壁畫史書,回想這一路雪域里的漫溯,我不由得低嘆一聲:“桑耶!”
山南旅行小貼士
1.門巴族特色食品
在勒布地區(qū)的門巴族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吃蕎麥的方法,其做法是:用一塊圓形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攤上糊狀的蕎面烙成餅,然后再抹奶渣、辣椒、鹽水等佐食。而小麥和青稞的做法則是:先把小麥和青稞磨成粗面粉和青稞糌粑,在鍋里面一邊調(diào)一邊煮成稠的糊糊來吃。
2.姐德秀鎮(zhèn)的圍裙
圍裙,藏語稱“邦典”。是廣大藏族婦女非常喜愛的裝飾品,主要產(chǎn)于山南、日喀則、拉薩等地,以山南貢噶縣姐德秀區(qū)生產(chǎn)的圍裙最為著名。這里織造邦典已有500余年的歷史,姐德秀出產(chǎn)的邦典色彩艷麗、經(jīng)久不衰、耐磨耐洗,久負盛名,當?shù)氐拇蟛糠秩思叶紩@門手藝。
3.加查的木碗
按藏族傳統(tǒng),一般人使用得最多的餐具是木碗。以山南加查所產(chǎn)最為有名。木碗一般用樺木、雜木雕琢而成,質(zhì)地結(jié)實,不易破裂,花紋細膩,較為美觀。木碗的制作過程,一是選材,二是風(fēng)于,三是制坯,四是細磨,五是上色。西藏的木碗可分為大碗、小碗、蓋碗、套碗、木缽等多種,用途廣泛。
4.貢嘎的卓舞
卓舞,是西藏民間震懾邪魔、祈求吉祥的舞蹈,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每逢重大節(jié)日,當?shù)剞r(nóng)牧民都有跳卓舞的習(xí)俗。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建成后,西藏各地卓舞藝人紛紛到桑耶寺表演捧場。其舞蹈形式因地區(qū)不同而稍有差異,山南貢嘎縣昌果鄉(xiāng)的卓舞則聞名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