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張茵以“廢紙大王”的身份問鼎胡潤富豪榜,這肯定是個誤解。因為張茵此次借以上榜的玖龍紙業主營業務是各類箱板原紙的生產,而收購廢紙是其旗下的另一公司的業務。不過,收購廢紙確實是張茵的一項重要事業,并因此走上了創富之路。
3萬元白手起家
張茵原籍黑龍江,幼時生活艱苦,年紀較大時才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1985年,27歲的張茵放棄了內地優厚的工薪和住房,僅帶了3萬元人民幣來到香港闖蕩。
“創業之初確實艱苦。”張茵回顧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至今讓她難忘的是把她領進這一行業的“師傅”——內地某造紙廠的廠長。“開始我并不愿意做這一行,但‘師傅’說,廢紙就是森林,將來造紙業肯定要從資源造紙向再生紙發展。‘師傅’還說,從香港進口的紙漿多摻有水分,品質不高,因此希望我能夠改變這個現象。就這樣我入了行,并干得很成功。現在‘師傅’已經八十歲了,我還經常去看望他,‘師傅’的孩子也在我的公司里工作。”
自從張茵在香港入了行,就堅持品質第一,改變往紙漿里面摻水的做法。結果觸犯了同行的利益,被認為是違反了“行規”,并因此接到黑社會的恐嚇電話。就連合伙人也欺騙她,偷偷往里面摻水,但她沒有退縮也沒有害怕。最后因為她的豪爽、公道,收廢紙的那些人都愿意跟她做生意,愿意把收來的廢紙賣給她。她也經常去看望他們,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盡管張茵的廣東話講得不太好,可這些人都愿意向她訴說心里話。“
做中國紙業大王
十年前,張茵想做全美廢紙回收出口大王,這一愿望很快實現了。十年后,她又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在中國實現年產包裝紙100萬噸,成為中國牛皮紙大王。早在做廢紙貿易時,為了彌補國內造紙原料短缺現象,張茵和丈夫就把重點放在供應中國廢紙市場上,并很快打開了銷路,最終占領了中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再生紙原料市場。1987年,張茵開始在中國選擇投資合作伙伴,第一站是她的祖籍東北。張茵和遼寧營口造紙廠合資,并很快獲得了成功。隨后,她又與武漢東風造紙廠、河北唐山造紙廠進行合資,使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
今年3月3日,是張茵創業過程中一個里程碑。這一天,玖龍紙業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獲得了577倍的超額認購,募集資金38億港元。在短短半年之內,張茵的財富面值因公司上市而激增175億港元。
編后語
第一位女首富最為耀眼
記得胡潤以前的富豪榜老是一些爺們兒占住了首位,因為見怪不怪了,也沒有引起業界的多少轟動,大概也就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你選你的,我忙我的,而張茵的橫空出世,似乎一枚深水炸彈夾著一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氣勢在中國富豪榜上席卷而來,大有惟我獨尊之勢,尤其是她是破爛王起家的一段發家史,引起了業界的轟動,深究引起大眾關注的焦點應該是有兩點,首先是第一次出現女首富,其次是撿破爛的居然也能成就富豪夢想,從而吸引了大量的眼球,也似乎在詮釋著一個道理,致富路是千萬條,哪條路都是鋪滿了金子的創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