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的實施對小學英語教師素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通過問卷調查從中發現了小學英語教師在專業素質方面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并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英語教師 專業素質 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我國的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主要體現在語言專業知識、相關的理論素養、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等方面。其具體要求為:具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有較高的聽、說、讀、寫教學技能,在英語水平上達到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二級標準,能熟練地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具有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活動、制作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等較強的教學能力;能創設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具有能歌善舞、能寫善畫的藝術才能;性格活潑,有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口語自然流利,語音語調正確。
總之,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較為系統的現代語言知識、外語習得理論知識、外語教學法知識和教學科研能力等素養是小學英語教師必備的專業素質。
二、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
自2005年以來,我校承辦了四平市“園丁培訓工程”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班,本人曾對吉林省四平地區來自74個學校的75名小學英語骨干教師針對語言專業知識、相關的理論素養、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及考核,調查結果顯示,小學英語教師在專業素質方面存在著如下問題。
1.學歷與知識含量不相匹配
據調查,我市骨干教師全部具備了專科以上的合格學歷,但主要是通過自修、函授等途徑取得。雖然他們的學歷達標了,但與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相比,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如下問題:語音不夠標準;聽說基本技能薄弱;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不能用英語自如地駕馭課堂、組織教學;書寫不規范,不注意字母的大小寫、筆順、格式及標點符號等,語言專業知識與技能沒有達到英語專業大學專科的水平。
2. 專業理論知識貧乏,知識結構單一,教學理念陳舊
調查顯示,80%教師沒有系統學過語言學、教學法、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60%以上的教師對《新課標》所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法及“合作學習”模式知之甚少,更不用說了解其精神實質。教學的內容方面過多強調活動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視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忽視了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過多地設計了一般性游戲,而忽視了競爭合作性游戲。另外,他們中40%的教師除了教材、教參外,不讀雜志不看報,缺乏對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等領域知識的了解。教學理念陳舊,知識結構單一,很難適應《新課標》的需要。
3.教學負擔過重,教研意識薄弱
教師平均授課時數為17節/周,最多授課時數達21節/周。另外,許多教師還要跨年級任課,同時教授3~6年級;教授的班級從3~18個不等;課后還有大量批改任務;還有一些教師同時兼任多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及其他教學管理工作。工作量大、課時過多、負擔過重,致使他們很難有充分的時間鉆研教材,顧不上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就更談不上從事教研活動了。在科研方面,在地市級以上專業刊物上發表過教學論文的僅占5%;絕大多數的教師沒有參加過任何教改實驗或課題研究工作。
以上的分析表明,目前小學英語教師顯然距離新課標對教師素質的要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是目前我國全面實施小學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全面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素質的措施
1.拓寬教師引進渠道,嚴把教師入口關
各市、縣教委應盡量把那些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素質好、喜歡小學英語教學的年輕人才吸收到小學英語教師隊伍中來,同時也可以鼓勵、招聘非師范院校英語專業或師范院校非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到小學任教,對這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英語專業水平進行考核和認定,合格者方能擔任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工作,嚴把小學英語教師入口關。
2.適當減輕教師的工作負荷,提高教師的教研意識
各學校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小學英語教師的配備標準、教學工作量、職務聘任等做出合理規定,讓廣大教師有充分的時間研究學生、教材、教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極大地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和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3.設立督學制度,以督促教,以督促學
爭取各市縣教委的支持,組織那些不同層次的退休的英語老專家,成立督學組。督學的任務是深入課堂,隨時聽課,對教師的教學態度、職業技能、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等方面實施督導檢查,并對檢查的情況做出評價和記錄。對于優秀教師提出鼓勵與表揚,對于那些基礎知識嚴重不足、語音語調不準確、聽說能力差、不能用英語組織教學的教師,采取強制培訓政策,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4.實施教師資格認證制度
對在職小學英語教師建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每兩年進行一次。凡通過由各市、縣統一組織進行的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考核的水平測試,成績合格者方可任教。
5.充分發揮業務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做好“傳、幫、帶”
骨干教師要將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為其他教師開示范課,供全校的英語教師觀摩、學習、探討,充分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要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加速新教師的成長;鼓勵名優教師到英語師資相對薄弱的地方開示范課,傳經送寶,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6.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教師通過網絡授課和網絡座談等形式,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到最新的教學理論與教研動態,還可以獲取更高的學歷文憑。實現科研、教研和培訓“三位一體”。
7. 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
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拓寬教師的知識領域,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
8.開展教學基本功競賽
在校內、校際間開展各種形式的講課、說課等競賽活動,為更大范圍內的教師提供一個交流空間與平臺。通過互相交流可以幫助教師自我反思、自我發展,是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鐘啟泉. 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的《英語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呂良環. 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