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下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筆者認為應從:第一,課堂上靈活運用多種激發興趣的教學手段;第二,更新傳統教學過程,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第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第四,立足課內,放眼課外,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新課標 語文教學 激趣學習 個體差異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了活力。但不可否認,目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學生厭學語文的問題,許多學生認為學語文費力氣費時間收效不大;語文課堂氣氛較悶,支撐整堂課框架的只是為數很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沉默不語,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愿占領課堂上應屬于他們的一席之地,從而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不少孩子剛進學校時,活蹦亂跳、暢所欲言,但在學校呆了兩三年后,居然連手都不舉了。隨著年級的遞增,學習語文的興趣遞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靈活運用多種激發興趣的教學手段
就新課標實施而言,教師要善于使每個教學環節都充滿生機與活力,應根據課文的不同內容不同體裁特點,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導入激趣。導入新穎別致,能讓學生動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方法,可以運用故事、詩詞、名言警句進行導入;也可以運用設置懸念、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情景導入。如教《散步》一文時,因為這篇文章是歌頌親情,提倡尊老愛幼的。因而我一上課就播放了《常回家看看》,用深情、甜美的歌聲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濃郁的親情氛圍之中,這樣便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課文的學習中。在教《斑羚飛渡》時,我用設置懸念的方法,一上課,就對學生說,我有一個難題需要大家來幫助解決:在假日里,一個中年男子帶著他的母親、他的妻子和兒子到郊外去劃船。不料船翻了,一家人全都掉進水里。而全家只有這個男人會游泳且他的能力又只能救一個人,請問他該救誰?同學們聽了后便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的意見,有說先救兒子的,有說先救母親的,有說先救妻子的,爭論不休。這時,我對學生說,讀了《斑羚飛渡》就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學生把興趣轉移到了對新課文的學習上。
2.朗讀激趣。朗讀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利于對交談、演講、辯論等方面語文能力的形成。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課堂的朗讀十分重要。朗讀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領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男女生輪讀、分角色讀、接力讀等。用恰當朗讀的方法能大大增加學生的參與情趣。教小說、童話時,可采用分角色朗讀。如教《皇帝的新裝》時,我把學生分為五個小組,讓各組選派代表進行分角色朗讀,然后選出讀得最好的一組。同學們都踴躍參與,讀得投入,讀得有韻有味,讀時他們不僅能揣摩人物的語氣,而且能把握人物的心理,從而使學生通過朗讀達到了理解人物的性格,領悟文章的主旨的目的。教詩歌、散文時,則可以采用范讀、領讀,或配樂讀。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語言的魅力的同時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新課標七年級語文課本中詩歌所占比例多,詩歌教學難度較大,容易陷入空洞、枯燥的意象分析之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朗讀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如我教《黃河頌》,就叫一位朗讀能力好的同學領讀,在這位同學的帶動下全班同學飽含感情,大聲朗讀,讀出了民族精神和英雄氣魄。好的朗讀往往能營造課堂高潮,變課堂的一潭死水為一汪活水。
3.對話激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毙抡n程要求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闭n堂對話可以有多種形式:(1)老師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2)圍繞某一個話題開辯論會。(3)小品表演(4)復述課文等。實踐證明生動有趣的對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如教《羚羊木雕》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我”該不該把爸爸送“我”的禮物轉送給萬芳呢?禮物送出去了能不能再拿回來?然后把學生分成贊成派與反對派,讓他們各抒己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習氣氛濃烈。我則利用適當的時機進行點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這篇課文也可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進行。把課文分為四個場景,讓學生扮演 “我”、萬芳、父母等不同角色。后來,我曾用這種方法進行授課,同樣也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梢?,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變換教法,只要方法得當,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更新傳統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主要任務是要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梢?,語文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探究去獲得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理解。而傳統語文教學過程只注重講授課文內容,教學過程變成了學生被動的機械模仿,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付出的經歷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師所講,學生頭腦中復制的是教師的思想和語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和理解語文知識,也不能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這樣的語文課就會是枯燥乏味的。其結果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因為課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知識掌握勢必不牢。所以,語文教師要營造課堂氛圍來保護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現問題。學生細讀課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于是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釋疑,要求他們精讀多想,比較分析,展開論辯交流,求得問題的解決,此環節要不惜花費時間,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赏ㄟ^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討論學習,課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為教學目標,而應當引導學生在辨析問題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興趣,從而主動尋求、發現和解決新的問題。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思考的自主權,鼓勵學生有獨特的、有想象力的、有個人見解的答案。解決一個個自主發現的問題,實質上就是一次次的創新演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力求做到正確引導,善于激發,積極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然后通過師生互動,相互討論,最后解決問題。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銜接之處,以及表達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于“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舉一反三。
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變過去掌握結論式的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討論、相互補充,自己去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生通過合作、探索、研究形成結論,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規定: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標、新的教學理念下,我努力轉變教學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設計時,盡量兼顧各層次的學生,分層教學,分類要求,注意要求和難易度的不同,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參加,有選擇地完成,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尤其慎重地評價差生,注意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和鼓勵,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動”的欲望和可能,產生了我也要參加,我也能完成的沖動,增強了他們自信心。
其實,只要和學生深入交流,你就會發現,他們中每個人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有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通常,當老師的注意力輻射于后進生之外時,他們就會游離于教學之外,諸如說閑話、玩紙團、做鬼臉、彈皮筋、大聲讀書、怪調回答……但他們被尊重被包容時,他們的潛能就會蘇醒過來,有時其表現會令你大吃一驚。如我教學《第一次真好》時,先是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角色體驗,再全班暢所欲言“第一次”,我有意請平時表現很糟糕的同學講述他們的第一次,結果發現他們的“第一次”更豐富,更刺激,更能令人回味。由此,我領悟到語文教育的確應該是大眾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為語文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尊重他們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只要給予他們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他們就能非常出色的發揮自己的潛力。
四、立足課內,放眼課外,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程內容上,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系現實、密切聯系學生經驗的教育資源,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局限于教科書,以鮮活的現實素材使語文內容變成課堂教學的一泓活水。在課程實施上,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與溝通,變讀書、答問單調的形式為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小課堂連著大世界。
同時,要運用多種語文實踐形式,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多接觸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提高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近幾年來,我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書刊、電影、電視、網絡、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廣告牌等搜集資料,將其運用于教學中,同時積極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讀書會、詩歌朗誦會、小報比賽、調查報告、語文知識競賽等活動,立足課內,放眼課外,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將停止教學。”語文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很多,關鍵是看老師能否用心去思考去設計,恰當去運用。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只要我們認真為培養下一代著想,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就一定能使語文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新課標案例與評析》.
[2]《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3]《語文教學之友》.
(作者單位:華北油田研究院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