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基層單位”的“政治文明”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強基層單位的“辦事公開”工作;加強基層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基層單位民主黨派組織的“參政”“議政”工作;加強基層單位的“和諧社會”建設與“和諧關系”工作。
[關鍵詞]基層單位 辦事公開 思想政治工作 參政議政 和諧社會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大致可以從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個層面去衡量。“政治文明”屬于制度文明的層面,所以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基層單位的“政治文明”建設更是如此,因為基層單位是政治的“細胞”,就跟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樣,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基層單位”是指中國政治的最基礎組織單元,如農村的村鎮,城市的街道、居委會等。按地域分可以有小區、社區等,按性質分可以有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
“基層單位”雖小,但卻有自己鮮明的特色。(1)它是廣大民眾的聚集點,蘊藏著無數人才與智慧,具有強大的社會力量,可以成為創造歷史、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或退步的根本力量。(2)它是表現生產力最突出之地,最需要發展生產力,最需要提高發展經濟之能力,確保發展戰略之快速運行。(3)它是加強文明建設之最關鍵環節,是最具大眾化、社會化之地,最需公共生活準則、國民公德等規范建設。
加強“基層單位”的“政治文明”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加強基層單位的“辦事公開”工作。一則要通過增加透明度,規范并監督權力運行等辦法,制訂出一套保證“辦事公開”的具體措施和實施細則,確實保護群眾切身利益。二則要突出“辦事公開”的重點與難點,嚴防“暗箱操作”,做到愈受基層關注之事愈要公開,愈是敏感問題愈要公開。三則要狠抓程序建設,拓寬民主渠道,增加群眾之參予權、監督權與知情權,既要公開名額數量、標準條件、政策依據等“實質內容”,又要公開運行規范、操作辦法等“程序內容”,首先做到“程序公正”。
第二,加強基層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能否抓得住“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經濟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層,取決于基層能否加強并改進這方面的工作。做好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辦法很多,但最為根本的一點,是基層政工師要真正做到心系群眾、廉潔奉公,真正做到時時做出表率,事事身體力行。具體說來,基層政工師可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包括政治理論知識如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等,文化科學知識如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網絡等,還包括本部門、本行業的管理、技術、應用等知識。二要深入群眾,成為群眾利益的引導者、同情者與爭取者。在根本利益與次要利益的關系方面,在個人利益與集團利益的關系方面,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方面,群眾需要引導,基層政工師-方面要充分尊重其意愿,另一方面也要承擔疏導、協調、平衡之責。三要形成自己獨特的工作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尤其要善于找到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點”,上級指示與本單位實際的“結合點”,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新動向,搞好預防預測,防患于未然。四要舍小我,顧大局,自覺養成律已與奉獻精神。做到群眾欲為者,自己先為之;群眾不欲為者,自己先不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果只知與民爭利、與民爭功、與民爭權,則思想政治工作肯定做不好。
第三,加強基層單位民主黨派組織的“參政”“議政”工作。由于工廠、衛生院、村鎮等基層單位并非一級政權,故有人認為這些單位的民主黨派組織不具備“參政”“議政”功能。這是把“政”狹隘化了。“政”的內容既可以是政權、政黨、政治,也可以是政策、事業,如與道路有關的所謂“路政”、與信函有關的所謂“郵政”、與錢財有關的所謂“財政”、與學校有關的所謂“校政”等,都可以納入“政”的范疇,基層民主黨派組織當然可以參這方面的政、議這方面的政。如關心本單位之建設與發展、關心本單位之經濟效益、關心本單位職工之生活與安全、關心本單位內部的團結與穩定、關心本單位人才之培養與使用等等,均是基層單位民主黨派組織“參政”“議政”的內容。故不能以基層單位非一級政權為由,否定基層主黨派組織具有“參政”“議政”功能。其實加強基層單位民主黨派組織之“參政”“議政”工作,乃是基層單位“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這個法就是《憲法》,《憲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里的“人民”當然包括基層單位的民主黨派組織。
第四,加強基層單位的“和諧社會”建設與“和諧關系”工作。基層單位雖小,但卻五臟俱全,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整個“大社會”就是由這些細胞式的“小社會”所構成。經濟建設基于此,文化建設基于此,民主法制建設與“政治文明”建設等,還是基于此。故沒有基層單位的“和諧”,也就是沒有“大社會”的“和諧”。而加強基層單位的“和諧社會”建設與“和諧關系”工作,又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導向要明確,要以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為指導;二是品位要提升,要提升這一階層人民自身之生存品位,構建智慧型、學習型基層團體;三是利益要均衡,要以“共同富裕”為目標解決貧富分化問題,讓無力自保的人有一個基本生活保障,讓有能力的人更上一層樓,構成既能調動群眾積極性,又能讓所有人安居樂業的“和諧”格局。
參考文獻:
[1]劉玉堂.《基層單位應建成和諧團體》.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2]秦鶴聲.《論對基層單位民主黨派組織的“參政”“議政”的界定》.渝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3]李愛國.《淺談基層單位思想政治工作》.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4]王德林,王孝峰.《做好基層單位辦事公開工作》.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06年第2期.
(作者單位:湖南石門縣磨市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