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時評價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能起到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能幫助學生后繼的學習。它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能力和語言藝術提出了挑戰,成為教師教育機智和能力的一種表現。
[關鍵詞]即時評價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即時評價就是教師運用語言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是一種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的“進行性的評估”。即時評價收集信息、做出判斷、反饋三個環節發生于瞬間,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能力和語言藝術提出了挑戰,所以,課堂即時評價成為教師教育機智和能力的一種表現。
一、即時評價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尊重差異,價值多元”是課程評價的又一基本特征,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還包括生理特點,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不同特點,所以評價的目標也應具有一定的個體性。如有的學生天性膽小,可把大膽發言作為主要的評價目標;女生一般比男生自尊心更強一些,在評價中要照顧性別的差異;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和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教師也不應該用相同的要求來進行評價。
如兩步計算應用題:“公園里下午來了55名游客,比上午多3名。公園這一天一共來了多少名游客?”隨著一名同學的答案出現在黑板上:55-3=52(人),下面坐著的同學都哈哈大笑,而到黑板板演的同學也從同學們的笑聲中意識到了自己可能做錯了,緊張得漲紅了臉。此情此景又怎能讓教師再對這個同學做出斥責,我先用手勢緩解了一下學生的笑聲,隨即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同學們不要笑,××同學,你沒有做錯,只不過你還沒有寫完,你再仔細檢查一下,你一定可以的,是嗎?我相信你!請相信他的同學給他掌聲!”聽了我充滿關心、安慰的話語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他平靜下來又認真地讀了一遍題目。經過簡短的分析他終于他把這道題解對了:“55-3=52(人),55+52=107(人)”,而且,我可以看到回到座位上后他露出了成功的笑容。這樣一個及時而又肯定的評價,極大地鼓舞其他學生,學生們又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55十55=110(人),110-3=107(人)”。
二、即時評價應引導生生互動評價
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適當地“讓權”給學生,變教師評價為師生、生生評價。讓學生參與評價,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了一種互評互析的評價伙伴關系,使評價成為實現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自我調控的過程。
如“射線與角”的教學中,讓學生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在討論時出現了以下的對話。
生1:我認為只有圖①和⑥才是角。
生2:我的意見與生1一樣。
生3:我想除了①和⑥以外,圖②也應該是角。
師:我也這么想。
生4:我不贊成。因為圖②與書上所講的“角”的概念(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不同,那它肯定就不是角。
生5:我也認為圖②應該是角。它雖然與書上所講的“角”的要領不同,但書上所講的關系“角”的要領是針對一個角而言,而圖②有三個角,所以不能以此來說明圖②不是角。
生6:圖②不僅是角,它確實還有三個角。圖④也應該是角,它是一個由兩條直線組成的圖形。既然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那他們就會相交于一點,因此,我認為它是角。
生7:但我想問,圖④所表示的是同一平面上的兩條直線呢,還是表示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兩條直線?如果是后者,那它們就根本無法相交!
……
這些評價,不再是教師的“獨白”,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由不同思想和觀念構成的“復調”——學生與學生之間,他們在互動的過程中,相互爭論、相互理解,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對討論的問題有了明確的認識,學習知識,覺悟方法,修正思想,同時獲取極大的情感滿足,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評、互評。
三、即時評價要與延時評價有機結合
一堂課中的評價并不是單一的,對學生的反饋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即時評價,有時過早的評價,反而會扼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特別是當學生答錯后,教師馬上判錯,學生可能會有挫折感,會喪失繼續回答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在日常的教學中,我適時地采用延時評價與即時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延時評價更適用于接受能力不是很強、學習成績相對差一些的學生,在進行評價之前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進行思維。
如,在“8加幾的加法”教學中:
師:你們還會算哪些“8加幾”的算式?
生1:我會算8+8=16。
生2:(立即大聲反對):不!8+8=17。
(眾生嘩然,都說“錯了”。生2黯然失色,滿臉通紅,嘴里嘀咕著:早知道就不說了……)
師(微笑著說):大家先別急,說不定這位同學有什么新發現,聽聽他是怎么想的,好嗎?
(此時,生2又重新抬起自信的頭,但眼睛里還是流露出些許疑惑的目光。)
生2:昨天我們計算9+8=□時,不是說過9哥哥得向8弟弟借1來湊成10嗎?計算8+8=□時也一樣,8向另一個8借1,另一個8就剩下7,不就等于17了嗎?
(哦,原來是受“9加幾”算法的負遷移。找到了癥結,師把生2的想法板書于黑板上,讓大家了解生2出錯的原因,也讓生2明白自己疏忽所在,最終算出了正確答案,教室里又回歸平靜。)
以上案例中,當學生8+8=17的答案遭到眾人一致反對時,教師選擇的不是一票否決,而是寬容接納、親和引領。延遲的評價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白、辯解的機會,更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尋因、糾錯的臺階,于是,這位遭遇挫折的學生重拾可貴的信心,并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真正滿足了學生把自己當作“發現者”和“探索者”的心理需要。
總之,在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實踐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的發揮評價的魅力,巧妙地運用評價,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再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是學生自主動腦、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這樣也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接受知識的快樂殿堂。
(作者單位:浙江玉環縣楚門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