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化學教學化學實驗探究性學習創新精神在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而現在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最大的缺陷是只重視學習中基礎知識的構建和驗證性上,忽視了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中拓展自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從而造成學生對實驗不感興趣,激發不起學生內心的求知欲,因而造成學生的實驗能力較差,只有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創新精神。
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培養探究學習方法
通過本人的調查了解,現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認識不夠,總認為學生不行,沒有看到學生的真正潛力,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當配角;二是把握教材不準,部分教師上課時在自己一人講,不留時間給學生思考問題,這樣就達不到教材要求的目標;三是實驗方式不當,在實驗時,教師都是讓學生照搬教材,照方配“藥”,對實驗不作任何改變,對學生不提任何要求;四是教學方法陳舊,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實施題海戰術,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應付考試。因此要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教師首先要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改變現行課堂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對學生來說,首先出現的是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引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熟練技能,發展思維的過程,它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可設計為: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探究問題→師生解決問題→鞏固訓練。顯然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這是因為學習過程中創新和發現與科學家的創新和發現其內容與結果不同,學生學習的內容和結果對于教師和成人來講往往是一個現成的結論,但對學生個人來說卻是新的一個課題。但學生和科學家創新和發現過程卻是相似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學起于思、學起于疑,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習的發生起源于情境變化的刺激,所有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識疑,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自然就會去探究學習。
二、加強實驗,設置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這門學科的教學除了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外,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實驗,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掌握。
在實驗中,首先要規范性操作,它既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又可以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所有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一定要規范性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模仿,領悟了解實驗的原理。
學生由于年齡、閱歷的特點,他們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做法。加之化學物品之中,易燃易爆、腐蝕性、有毒的甚多,這就要求在做實驗時一定要規范,要嚴格要求,哪怕是一些細微之處(如熄滅酒精燈不能用嘴吹來應用燈帽,滴管不能伸入試管內或附著試管的管壁、滴管的膠頭不能朝下等)對學生實驗操作嚴格要求,規范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學生掌握規范操作基礎后,在實驗學中,要設置不同的情景,開展多側面的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并將教學知識貼近生活。如怎樣除去鍋垢,用洗滌精去油污和用純堿去油污是不是同一原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結論。在實驗過程中,同一個實驗內容往往會因為側重點的不同而產生不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置探究環境。如在證明氯化氫氣體是酸性氣體,水溶液呈酸性,可以用三種方法進行,而不同的方法,學生學習的方式就不同。第一種,在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氯化氫氣體,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這種方法簡單、直接,學生便于記憶。第二種,利用氯化氫氣體的溶解性進行設計,形成美麗的噴泉。這種方法直觀,可以提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種,用一個玻璃罩將裝有濃鹽酸和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罩住。這種沒有第一種直接,也沒有第二種美麗,但它增加了懸念使學生想探究它,從而形成了探究的環境。像這種讓學生經過探究才得出的結果的方式,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學會自主探索,把教學任務變成學生自己探究完成的過程。
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通過主動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要讓學生更好運用學習原理,多思多疑是動力,古人云:“為學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疑問就沒有興趣,沒有興趣就不會思考和質疑就不會求新求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而思,思而疑,于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只有教會學生多思多疑,才能使他們對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大膽質疑,才能產生疑問。疑問是學生掌握探索知識的動力,能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教育形式,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求同求異的創新精神。同時教師應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過渡到以開發學生潛能為目的,以現代化、科學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去教育指導學生學習,在課堂實驗中,充分解放學生的心、腦、手、眼,釋放他們的各種壓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多思多疑,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多開展討論式和啟發式教學。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讓學生通過主動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更好學習,總結前人的經驗,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學知識從實驗中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將演示實驗轉變為學生實驗,為學生營造一個最佳環境。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實驗時要幫助學生沖破舊的思路和束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知識不斷的深化和發展乃至創新。
(作者單位:貴州遵義縣蝦子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