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探究能力 創設懸念 開放課堂 小組合作
數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導學生學會“做”中學數學,探究中學數學。合作交流中學數學的方式,將過去的說數學,聽數學,黑板上的數學,轉變成為做數學、用數學、生活中的數學,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進而獲得主動發展。
一、創設懸念,激發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創設一些懸念,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為數學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從數學的角度,并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開放課堂,營造探究環境
開放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要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并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習者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參與中表現。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課內外和諧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例如,在口算訓練里,我出了“230+450”一題后,很多學生很快說出了答案,并說出他們的計算方法。有的說“230+400=630,630+50=680”有的說:“200+400=600,30+50=80,80+600=680”,還有的說:“200+450=650,650+30=680”方法多樣,課堂活躍。學生們躍躍欲試,都想發言,還有的學生問我:“老師究竟有多少種算法?”于是,我趁機讓他們分組展開討論,說一說還有哪些算法。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學生總結了十余種算法。課后教師又激勵學生,你們想不想把你學到的知識去幫助別人,如果有興趣,放學后就可以到集貿市場去練習……這樣,學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斷生成,思維才能不斷的發展。
三、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使學生都能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討論、分析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鑒,同時要求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尊重,暢所欲言,既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想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學會與同學合作,正確評價他人與自己。
教材中處處含有探究的內容,生活的情景的再現——它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去挖掘教材并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將教材中的知識結論變成探究的問題。盡量還知識發展過程的本來面目,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學生發現數學、喜歡數學,并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景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發現并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質。
(作者單位:貴州湄潭縣復興鎮隨陽山伍雪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