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速寫是基本功訓練、積累創作素材、進行藝術形式探索的手段。本文從幾個方面闡述了速寫的重要性,用實例證明了藝術來源于生活,速寫是積累創作素材的關鍵。
[關鍵詞]速寫訓練 創作素材 藝術生活
速寫作為造型藝術的一個基本功訓練手段,是培養初學繪畫者敏銳、靈活的造型能力的一個很好途徑。由于速寫需要快速、簡練地描繪對象,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概括、扼要地表現對象和敏銳、快速地捕捉對象形態特征的功夫。這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初學者從整體出發的觀察習慣和能力,從而提高感受和表現物象形態主要特征的能力;由于速寫所選擇的對象往往是轉瞬即逝,這就鍛煉了學生憑記憶、想象再現和創造形象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創作能力的提高,并為創作收集了形象和生活素材,為創作打下基礎,因此,加強速寫訓練尤為重要。
要掌握速寫的訓練,無非有幾點要記住,那就是多畫、多思、多讀書、多行路。
速寫首先是數量的積累,畫十張和畫一百張的體會是不一樣的,也許畫上千張后,就可有是無師自通了。一切體會,經驗產生于實踐的過程中,你畫的不多,老師給你講的再透、再深,也不會有多大收獲,而你有了一些親身體會后,老師再一指點,便會\"融會貫通\"。(心有靈犀一點通)
當然,多畫并不是不動腦子亂畫,有些初學者畫的也不算少,可進步很慢。畫的過程中若沒有大腦的參與,手就變成了無效的機械勞動,所以在多畫的基礎上必須多思。多思即是多總結規律,把感性的經驗上升到理性,多研究一些藝術品格高的作品,要做到眼高手低,否則輕車熟路滿足于習慣的手法和平庸的格調,這樣,即便你畫的多么嫻熟,也不可能使自己的速寫成為藝術品。
人們常講\"功夫在詩外\",畫速寫也一樣。要提高自己速寫作品的格調,關鍵在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多讀書,多行路是最好的兩個途徑。要做到眼高,重要的是把心、思想達到一個高度。人的思想深度只能來自于體驗,而世界上那么多事情不可能一一親身體驗,多讀書是個捷徑。有遠大志向的美術愛好者不要急功近利,不僅要打好手頭上的功夫,同時也不要忽視對自己藝術心靈上的錘煉。
多行路就是要多感受自然社會的新鮮事物,總在一種環境中生存,對周圍事物就會熟視無睹,感受就會淡漠,就會泯灰。而常到一些新地方,就會刺激你的感受,就會使你的畫面熱望永遠旺盛。對一個畫畫的人來說,要永遠不停地調節自己感受環境的角度,保持一種清新的藝術感受力,這樣你的藝術才會保持永不衰減的活力。
由于速寫工具簡單,捕捉對象形態快速,所以它是畫家記錄生活、積累創作素材最為便當的工具。有時許多生活中難忘美妙的一瞬間,它都可以生動地捕獲在速寫本上。速寫本中日積月累收集的形象和生活材料,是自己經歷的備忘錄,它記錄著往昔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留下了一生旅途中的足跡。其中很多看似粗糙的原始材料,常常是一個藝術家點燃創作靈感的火花。長期堅持速寫訓練,使畫家更廣泛深入地接觸自然、社會和人;這就培養了畫家一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仙境,這些往往是一個藝術家保持藝術活力的\"通靈法寶\"。
法國現實主義畫家米勒,常年生活在農民中間,并親自在田間耕作,從內心深處他深愛著土地和農民。勞動之余他用炭筆畫一些生活場面速寫,米勒說他自己在記憶力方面并非天賦過人,因此需要\"以勤補拙\",通過速寫訓練來培養自己的記憶力。他畫了大量速寫,在速寫中記錄了許多常見的生活場面,在那些貌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他找到了雋永的詩意。他的許多不朽作品都來自他的速寫。
另一個法國后期的印象派畫家洛特雷克,由于后天殘疾給他帶來了不幸,所以他將自己強烈壓抑的情感注入筆端。他常深入到民間藝人中,出沒在巴黎的最能揭開人的虛偽面紗的夜總會。他在那里找到了傾泄自己情感的生活媒介。他能頑強地連續幾小時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手持鉛筆,生動而準確地速寫那些巴黎社會中的各類角色,形形色色的人物神態和特點被刻劃得活靈活現。他的這些速寫傾注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大都成了感人的藝術作品。
在我國,自古就有“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傳統。古代凡有創造性的畫家都是重視向客觀世界吸取營養,重視面對自然和人寫生,重視對客觀事物的再認識和不斷深化。把人、社會、自然看成是自己真正的始終不渝的老師。當代的老一輩畫家葉淺予、蔣兆和等,他們努力吸收消化外來文化,深入生活和自然,畫了很多十分生動的反映社會、風情、民俗的速寫,并創作了很多動人心扉的作品。20世紀50年代的黃胄,由于多年的邊疆部隊生活,體驗了邊疆少數民族的風情民俗,畫了大量的速寫,才創作《載歌行》那樣的好作品。20世紀70年代的畫家陳丹青、羅中立等由于坎坷經歷有機會滯留在西藏,或\"扎根\"在山溝,所以才產生了《西藏組畫》和《大巴山組畫》。因此,這些畫家的藝術創作成就與他們時時處處在生活中以速寫記錄感受不無關系。
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的生息變化。速寫寥寥幾筆,卻神韻栩栩,勝過千烘萬染。畫家借助速寫收集了大量生活素材,為進一步繪畫創作打下了基礎。速寫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一個畫家的真情實感,留下了我們對世界的每一絲觸動。
(作者單位:河南漯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