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中學數學教學 創新能力培養
中學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中學學校數學教育目標應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大膽懷疑,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對數學的態度由 “漠不關心”變為 “積極探索”,達到數學教育的價值在形式陶冶和應用價值之間的平衡,使未來世紀的中國公民具備良好的數學素質。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農村中學大多學生都來自農村,這些學生有自卑感,對學習沒有興趣。因此我們老師要引導學生克服自卑感,激發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是說興趣可以引導和推動一個人去鉆研,去探索,將注意力放在人所感興趣的問題,從而獲得創造的成功。一般說來,數學學習成績好,就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有些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應對學生取得的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和成功,進行鼓勵與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滋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觀察往往總是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的,對于貧困落后的農村中學,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比較窄,再加之每一位學生觀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獲得的結論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觀察過后,不能急于給學生下結論,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拓寬知識面。從不同方面來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知道觀察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使他們在
下一次進行觀察,能有效地提高觀察效率,獲得成功。
三、培養學生的記憶力
對學生來說,記憶力是決定成績好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而在數學教學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培養記憶力。數學教學內容相對于其他各學科而言,邏輯性較強,也較抽象,往往有學生概念、公式規律記住了,但卻無法運用,這是由于對識記內容沒有理解,不考慮其意義聯系只靠機械重復去識記導致的后果,為使記憶持久、正確,在進行概念、公式原理教學時,不妨將之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從機械重復記憶轉化為理解無意識記憶。
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越是具有創造性的人,越是具有獨特的個性表現方式。而創造性思維正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探索問題答案的思維形式,其新穎性、獨特性和實用性被認為是創造力的重要特征。農村中學大多學生都來自農村,課堂氛圍不活躍,在課堂上教師常常按自身思維,預定的教案進行教學活動,而學生只能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思維形式,按照教師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嚴重束縛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能允許并引導學生“出格”、突破常規。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猜測,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質疑是學生創新的一種表現,說明他有認真去思考、聯想。想象不是任意幻想,而是在思想中去尋找新事物與現存事物之間的異同點,它能夠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生動性和創造性,打破知識的限制,把死的知識變成活的知識。
(作者單位:貴州鳳岡縣進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