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65380;專業#65380;能力,哪怕是工作經驗,這些優秀的條件都無法百分之百吸引用人單位的眼光#65377;在一浪接一浪的求職大潮中,一個最有吸引力的自我推薦方式被很多人忽略了……
2006年,全國有120多萬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后還沒有就業,再加上今年的495萬畢業大學生,2007年求職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將超過600萬人!
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下,很多年輕人深感自己懷才不遇#65377;“我的條件那么好,你怎么就是看不上?”當你拿著簡歷穿梭在擁擠的招聘會現場,面對一張張的招賢榜卻得不到一個offer時,這樣的疑問總會涌上心頭#65377;
很多人在求職時,思路是這樣的#65377;先考慮自己的專業和學歷,再看看用人單位招賢榜上的職位要求,認為自己符合要求便會投遞簡歷,發現自己超出要求時更是信心倍增#65377;爾后,沒有得到面試邀請的人深感不公,甚至懷疑對方沒有收到自己的簡歷,有幸參加面試的人,在考官面前激情澎湃地表述自己的能力,夸贊自己的學歷……
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與心儀的工作機會擦肩而過#65377;
☆☆☆☆
用人單位為何對自己的條件視而不見呢?
其實,用人單位招賢納士很有目的性,而很多人在求職的時候,心態卻存在偏差#65377;你也許在為自己的生計問題苦惱,甚至到了流落街頭的邊緣,但就算這樣的境遇也并非用人單位關注的#65377;你也許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原來做出何等輝煌的成績:當過學生會主席,拿過特等獎學金,甚至在原崗位月薪上萬,但現在的用人單位把這些最多當成個故事聽聽#65377;
你也許會氣憤面試官不食人間煙火,冷酷無情,埋怨他們的用人標準過于苛刻#65377;但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65377;
用人單位到底對什么條件動心?難道他們渴望員工全部“零工資”以節約成本?難道他們希望一個“雙博士”來應聘?當然不是#65377;用人單位沒那么奢侈,他們關注的只有一個條件:聘用的員工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他們的問題#65377;換言之,如果站在用人單位招聘臺前的你,能理直氣壯說服面試官,自己將很好地解決他們經營中的問題,那么這份工作非你莫屬!
☆☆☆☆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用人特點,如微軟是世界“工作狂”們的樂園,他們不要求員工上班穿職業裝,甚至你可以穿拖鞋,但是一定要求你有強烈的使命感#65380;旺盛的求知欲和極高的忠誠度;IBM摒棄阿諛奉承的風氣,要求員工以做好工作為處世原則;提倡“終身學習”的愛立信公司,!人的標準是只!有潛能的人;而華碩公司的招聘原則是“必須德才兼備”,在!拔人才時,注重五大指標——謙#65380;誠#65380;勤#65380;敏#65380;勇#65377;所謂一拍即合,只有雙方的觀念一致,才會有就職后的配合與融入#65377;
一家港資公司在聘用那些從同行公司過來的銷售代表時,非常慎重#65377;“公司不會主動去對手公司挖人#65377;那些用高薪挖來的人,從側面反映了他對老東家的感情以及對個人利益的看重程度#65377;見錢眼開轉眼棄老東家而去的人,又有誰能保證他們日后會抗拒別家的挖墻腳呢?”當然,如果是員工主動聯系,并給出一個很客觀的離職理由,公司也會樂于提供面試機會#65377;
過多的跳槽會引起用人單位的反感,所以如果你有過在很多公司工作的經歷,千萬不可以以此為榮#65377;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會聘用一個“袋鼠級”的人物嗎?而對于那些剛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們來說,用人單位更看重你的踏實,因為這決定著公司是否值得為你投入培訓成本,畢竟誰也不愿意讓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個向對手公司輸送人才的培訓學校#65377;
☆☆☆☆
有時,人們需要!擇性地求職,而不是大海撈針,所有崗位都要試一試#65377;公關#65380;前臺#65380;市場等工作,個人形象往往代表著公司形象,用人單位會比較重視應聘者的外形#65377;然而,個人形象與氣質卻通常不會影響你在客服#65380;文秘#65380;財務#65380;設計#65380;電話銷售等內勤崗位求職的成功率#65377;不過,當你應聘那些專業性很強的崗位時,專業資歷將成為讓對方聘用你的重要理由,比如律師#65380;醫生#65380;護士#65380;財會#65380;項目經理#65380;預算師#65380;經濟師#65380;房地產經紀人這些職業,都需要極強的專業性,求職者擁有專業上崗證書#65377;
此外,應聘者的個性特征也很重要#65377;曾有一個很優秀的業務員去華碩公司面試,他一口氣給出了十個為什么必須用他的理由#65377;果然,他的業績和經歷讓面試官們都很滿意#65377;然而在面試結束后,該應聘者開始“吹”自己銷售能力如何驚人:“我在原來那家公司做了四年,業績一直很好,其實我們公司的產品質量爛得要命,之所以市場占有率那么高,都是靠我們這些業務打出來的#65377;那么差的產品我都能賣得很好,如果到了華碩,銷售業績肯定會更好#65377;”恰恰是由于最后的這番表白,他止步在華碩門外#65377;華碩認為:“這樣的員工,打死也不能用,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團隊精神#65377;”
☆☆☆☆
求職是應聘者幫助企業掙錢去了,是為用人單位解決問題去了,而不是為了自己謀生#65377;不管你是否接受,這是所有用人單位統一的觀點#65377;一位被聘為某公司北京辦事處行政主任的先生提起自己的面試經驗時說:我的學歷和經歷并不占優勢,但我在政府部門和公司所涉及的食品銷售領域具有廣泛的人際關系,而這種社會關系無疑會為公司在北京的運營減少很多阻力和麻煩#65377;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有的公司在聘用銷售人員時會在意他是否會飲酒,業內背景與經驗如何,等等#65377;這一切無非是老板在考核你將來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潛能#65377;
一般來說,用人單位通常會就不同職位考慮應聘者的價值創造潛力,而這正是你需要向用人單位重點強調的#65377;
銷售人員:是否可以利用個人資歷#65380;社會關系#65380;個人信譽和銷售經驗為企業簽下更多合同,以及培養潛在客戶#65377;
文職人員(含市場#65380;廣告#65380;人事#65380;行政#65380;客服等):敬業#65380;踏實,熟練操作各種辦公設備,良好的社會關系,人際交流好,強烈的成本控制意識,幫助公司尋找合作關系#65377;
財務人員:是否能為老板提供合理的收支建議,減少或彌補財務漏洞#65377;
工程及設計人員:是否能利用專業知識和經驗解決技術和工程運作難題,控制成本#65377;
在求職過程中,以“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態度,不僅面試時的心情會平靜很多,自我推薦起來更加有的放矢,而且成功的機會也能增加不少#65377;盡管所有職場人士都明白,工作是為了養家糊口,但企業往往排斥如此直接的工作動機#65377;換一種心態去求職,你就遵守了職場生活中的一條潛規則#65377;
(選自《青年心理》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