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有三美:
陽光、空氣、自來水
無論在哪個國家,這三種東西是不稀奇的,因為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但是在澳大利亞,這三種東西明顯要好于別處,因為這里的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好,成效卓著,所以陽光特別明媚,空氣特別新鮮,自來水也特別清潔可口,不用煮沸就可以直接飲用。

在世界環境總體上日益惡化的今天,澳大利亞人越來越注意環境保護和其他有關環境的問題。在澳大利亞各地,以能參加進入各種環保組織為榮幸和“炫耀”的資本,目前其成員共有80多萬。1950年以來,澳大利亞環境保護協會的數目從不到50個增加到l000個。聯邦政府制定了從生態角度看可持續發展的全國性戰略,以便從根本上保證經濟發展的方式是環境與社會長期所能接受的。澳大利亞政府還擬就了許多全國性保護計劃,這些計劃所處理的問題包括森林保護、扭轉樹木減少趨勢、水土保持、愛護河流以及生物多樣化。澳大利亞還擬定了治理牧草的全國性戰略,并對聯合國防止沙漠化公約的制定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且還是此公約卓有成效的實踐者。
在澳大利亞,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陽光燦爛,日照充足。由于光合作用充分,所以澳大利亞的水果碩大肥美,甘甜可口;澳大利亞的蔬菜碧綠青翠,豐腴養人。澳大利亞有“世界上光照時間最長的國家”之譽稱,陽光仿佛對澳大利亞人格外鐘情。無論走到哪里,在大都市還是在小鄉村,在機器轟鳴的礦山還是在牛羊奔馳的牧場,空中都沒有懸浮“垃圾”,空氣都是那樣清新而潔靜,讓人感慨:若把澳大利亞的空氣裝在容器里出口,那么這“環保牌”的“空氣罐頭”想必也一定會大受歡迎!在澳大利亞,許多人,包括大亨富賈,拒絕喝“人工飲料”,而偏愛喝“天然飲料”自來水。因此,在公園、影劇院、繁華街頭,都安裝有符合飲用標準的自來水飲水器,你只要打開開關,自來水就會像噴泉一樣涌出來,不用花一分錢,你就可以開懷暢飲,一“醉”方休,豈不樂哉!
澳大利亞有三樂:
彩票、福利和購貨
澳大利亞人想發財有一條捷徑可走,這就是:買彩票。這成為普羅大眾的特別嗜好,也形成社會生活的一大景觀。每年,揚名世界的“墨爾本杯”賽馬競逐引得成千上萬購彩票者如癡如醉且不必說,就是在平時,在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設有TAB服務部,在窗口出售賽馬的彩票,若投注中的,那就會發一筆“額外之財”,不管它多少,是“財”就行。此外,每周兩次開獎的六合彩也使得千千萬萬渴望一夜暴富的人“一不小心”就有準兒好夢成真。買一張六合彩彩票不過五六元,中個小獎能保本,中了大獎就毫不費力地當上了百萬以至千萬富翁,何樂而不為?即使不中獎,不過損失個“雪糕錢”。九牛一毛無所謂,“買”得樂趣最重要。
澳大利亞人的另一“開心事”是享受政府建立的那套完整的社會福利制度,它使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有了可靠的保障,也就是說,每個澳大利亞人對自己的生、老、病、死都不必擔憂,不必發愁。據統計,政府每年用于社會福利的開支高達700億澳元之多,是聯邦政府最大的一個單項開支。這些錢由有關部門直接付給受益者,不作任何扣除。設立福利金的主要目的是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或彌補收入的不足,其中幾項主要的福利金包括:養老金、失業救濟金、退伍軍人及其家屬優撫金、殘疾人救濟金、單親父母和鰥寡救濟金、家庭子女補助和退休金。政府還在全國實行統一的醫療保險制度,根據這一制度,所有在澳居住超過6個月的人都可以享受醫療保險的各種待遇,得到基本的醫療保障。

經常能讓澳大利亞人樂呵呵的事兒那當然是開著車到SHOPING TOWN去“瘋狂購物”。澳大利亞人大多數是“寅吃卯糧”,恨不得“20世紀花21世紀的錢”,手頭存不住“財富”。購完了花園別墅,就是購“坐駕房車”,接著再購彩電、冰箱、洗衣機、家俱、器皿、席夢思,還有就是電腦、音響、VCD……購完“大件”消費品,接著就是購“小件”,這可就是“長流水,不斷線”了。吃的,喝的,穿的,玩的,耍的,用的,林林總總,應有盡有。澳大利亞人把購物也當成松弛身心的一種享受方式,真正是“有錢能買時時樂”了。
澳大利亞有三患:花粉、水源、紫外線
據澳大利亞人講,過去,澳大利亞的鮮花“艷”而不“麗”,“芬”而不“芳”。若干年前,有好事者從國外引進了一些噴香吐香的花種,這或許是件大好事,既芬芳了空氣,又美化了大自然,受到許多人的稱贊。但始料未及的是,其中有些花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布有毒的花粉,一到春天,這種花粉在春風的裹挾下,彌漫散布在空中,被不少“過敏”的人吸入以后,便引起“花粉癥”,癥狀是鼻塞耳鳴,頭暈眼花,涕淚交流,十分難受。而且,這種“花粉病”很難治愈,當代的高科技醫療也只能望“花粉”而興嘆,因而它成為澳大利亞的一大禍患。
澳大利亞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從總體上講,它是世界上人類居住的最為干燥的一塊大陸。澳大利亞70%的土地是旱地,年平均降雨量為465毫米。而內陸地區則是一片大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50毫米。干燥的氣候常引起河水斷流、湖泊干涸、草木枯萎、牲畜死亡,甚至引發叢林大火。澳大利亞境內缺少大江大河和溪水湖泊,因此淡水水源后備不足,主要靠地下水資源來彌補,地下水位正在不斷下降。墨累河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河流,但中國的長江卻要比它大48倍!墨累河——達令河水系是澳大利亞最主要的水源,被譽為澳大利亞的“生命之河”。就空間和物產而言,澳大利亞起碼還能容納比現在多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居民,但缺水使一些人口問題專家驚呼要限制接收移民的數量,政府也一再號召國民“節約用水”,以防患于未然。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工業污染相對發達國家而言要輕得多,小得多,加之大氣中灰塵和粉塵少,非常有利于紫外線穿透。當然,地球臭氧層被程度不同的破壞和南半球上空“黑洞”的出現,更加劇了紫外線對澳大利亞的直接照射。科學家近年來發現,由于澳大利亞上空大氣臭氧層變薄,人體皮膚長時間被太陽照射,陽光中的紫外線損害健康的皮下組織,容易誘發皮膚癌,致使澳大利亞成了世界上皮膚癌高發國家之一。據統計,在全澳1800萬人口中,每年約有15萬人因紫外線的“作怪”而患上黑色瘤或鱗狀細胞癌。現在澳大利亞人對付紫外線的辦法,一是竭力保護好臭氧層,二就是出門時在裸露的皮膚上涂滿一種特制的防曬霜。
澳大利亞有三亂:
賭博、吸毒、性泛濫
時下有人把澳大利亞稱作“超級賭國”。在短短20多年時間里,澳大利亞大地賭場處處,專業賭博到處興盛,昔日田園一般的純樸民風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當代“賭圖”。就政府來說,賭場成了其金錢的“搖籃”,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聯邦政府大幅度削減給地方政府的撥款,各州政府只得自謀財路,這就迫使他們把眼光盯在最有利可圖的賭場身上,甚至你爭我奪,展開了錯綜復雜的賭場爭奪戰。當澳大利亞的一介平民走進賭場,他想的是碰碰運氣;而當他們把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輸了個精光,兩手空空要為來日衣食犯愁之時,他們才懊悔不該自投“虎嘴”!在此種情勢下,賭場成為澳大利亞官方與民間不可或缺的“妖魔鬼怪”,整個澳大利亞已經走上一條與賭博息息相關的不歸之路。

別的毒品在澳大利亞泛濫自不待說,澳大利亞還有一種叫“天使喇叭”的毒品。這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叢林里的野生花卉。自20世紀初傳入澳大利亞后,迅速在全澳繁衍開來。這種花卉高約3米,以其花朵類似喇叭而得名。這種花卉外表好看,全身卻含有劇毒,其花朵和根莖經過加工后,可制成一種具有迷幻作用的飲料,人喝下去會出現嚴重的精神幻覺。由于“天使喇叭”與海洛因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一些不法之徒為牟取暴利便借機大量種植和栽培,生產加工后進行販賣。不光是在成年人中,就是在青少年中食用“天使喇叭”的現象也普遍,對社會造成極大危害。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澳大利亞政府為避免國家在毒海中沉淪而發起一場名為“諾亞行動”的全國性掃毒運動,“天使喇叭”首當其沖,被列入“嚴打”的范圍之內。
至于“性泛濫”的程度,那也是頗讓人目瞪口呆的。譬如,“紅燈區”納了稅就理直氣壯操起“無煙囪生意”;娼妓們揣上了營業執照就堂而皇之標榜自己是“性服務工作者”;不合“法”的私娼則在街頭巷尾打“食”充“饑”,成為社會的不治之癥。而在學校,初中生被允許免費領取避孕工具和藥物,這究竟是“教育”還是“教唆”?據報載,有一年,全澳各醫院共做了2萬例未婚少女的人流手術,如果加上懷孕后不做人流讓其出生以及避孕成功而未孕的,那么未婚青少年中發生婚前性行為的人數是何等驚人!再說同性戀,如今已是西方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但國家用結伴形式保護同性戀者的權利,澳大利亞恐怕還是首開先河。在悉尼,同性戀者每年都要大張旗鼓地慶祝自己的“瑪蒂格拉狂歡節”。與同性戀結伴而來的便是艾滋病,目前全澳大約有艾滋病毒攜帶者3000多人,已經死亡的約有1500多人。這令許多有識之士不禁大聲疾呼:“起來,為保衛澳大利亞的貞潔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