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芬蘭到瑞典,往往要在波羅的海上乘一夜“維京游輪”。從芬蘭西海岸的古城土爾庫,到對面東海岸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大約320公里,“維京游輪”需要9個半小時的行程,翌日清晨抵達彼岸。

“維京游輪”相當于一個五星級的海上酒店。共11個樓層的游輪上,設有免稅商店、超市、酒吧、餐廳、舞場、歌廳和賭場等,不少中國游客一上船,就不由自主問一句:“比泰坦尼克大嗎?”眾人紛紛制止住:“烏鴉嘴,休要亂講!”
晚9點整,駛出土爾庫港的奧拉約基河口,附近的海域屬于波的尼亞灣,這里水面平緩、島嶼眾多,游輪舒緩地穿行在島嶼之間,土爾庫古老的輪廓漸漸遠去。甲板上聚集著興奮的人群,大呼小叫地拍照、合影,夕陽距離海岸線還有相當的空隙。
黎明,游輪駛入靠近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的奧蘭海域,甲板上又聚攏了大量乘客,迎著朝霞盡情拍照。接近斯德哥爾摩時,同樣經歷一片層見迭出的島嶼,市內墨綠色的教堂尖頂鶴立雞群般地站在原地,遠遠招呼著這艘龐大的“維京游輪”。
首都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的城市規模遠遠大于赫爾辛基。這也從側面證實了瑞典在北歐國家中一直處于強大地位。芬蘭曾經是瑞典的附屬國,土爾庫就是瑞典人給芬蘭設立的首都。

6點半,同準時出發一樣,游輪準時抵達。乘客在等待靠岸之際,統一著裝的工人開始紛紛奔向各個樓層的各個房間,這些清理衛生的外籍臨時工,基本是中東的阿拉伯人或土耳其人。
有資料稱:斯德哥爾摩素有“北方威尼斯”美譽,其實,斯德哥爾摩比威尼斯漂亮、氣派多了!由14個島嶼組成的大斯德哥爾摩還在沉睡,街上靜悄悄的,車輛與行人寥寥可數。
高大英俊的瑞典司機Bo.jonsson,駕駛著他們國產的沃爾沃旅游大巴,一路順暢地很快來到皇后島。米黃色王宮孤零零地佇立在茵茵綠草中,一個衛兵看守著這片世外桃源,他似乎更愿意有游客打破這過分的寧靜。
與法國金碧輝煌、極盡奢華的王宮不同,瑞典王宮顯得素雅、簡約。王宮這般,斯德哥爾摩市政廳也如此。市政廳收60瑞典克朗門票(1瑞典克朗(SEK)約合0.8元人民幣)。這對于每小時最低工資95~100克朗的瑞典人民來說,實際上等于免費。
參觀市政廳必須排隊有序地由解說員帶領,每批20~30人左右。每天至少接待6批游客的解說員,是一個在斯德哥爾摩生活了7年、來自中國東北地區的青年,倒背如流地講解著這座“20世紀歐洲最美建筑物”之一的由來。廳內最為有名氣的金廳,因每年諾貝爾頒獎后在此舉行慶祝舞會,更加格外引人注目。
從市政廳出來,Bo.jonsson又駕車駛向另一個島嶼上的瓦薩沉船博物館。這個也屬于收費的博物館,門票也是象征性的60克朗。高大卻昏暗的博物館內,安放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戰艦,在1961年才從海底打撈出來。
博物館的設計者有意要把整個博物館變成一幅古典主義的巨畫,所以高達80多米的全部墻面都是黑色。整個博物館內壁就是一個作為黑暗背景的幕布,幕布上浮現出一艘暗金色的戰艦。歷經300多年風雨滄桑,高52米的沉船,是這幅靜物畫上唯一的主體,是一個超級存在。所有的空間布局都是圍繞它而作。
王后街相當于北京的王府井,是斯德哥爾摩最繁華的商業區。不太寬的街道上,整條街都懸掛著一排排歐洲國家的國旗,這一點有些像紐約第5大道旁的洛克菲勒中心,所不同的是,洛克菲勒中心樹立著世界各國的國旗,而王后街僅僅滿足于歐羅巴一個洲。
當然,行走在王后街上的游人可不僅僅限于白種人,中東地區和非洲國家的人比比皆是。還有不少是來自歐洲各地的“崩克”一族,這些打扮怪異、發型奇特的青年人樂于配合陌生人的拍照,時而還把本已怪異的形象再增添些獨出心裁的動作。
在歐洲商店,即使不是圣誕節打折,若買在國內動輒2000余元的ECCO(中譯名“愛步”)休閑鞋和CLARKS(中譯名“其樂”)的休閑鞋,也顯得非常便宜。一雙新款的ECCO運動鞋竟然僅580克朗!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該牌子在中國專賣店一向號稱不打折,始終保持著高貴的價位。
日耳曼司機死教條

從瑞典到鄰國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必須途徑瑞典境內最大,同時也是北歐最大的湖泊——維納恩湖。從斯德哥爾摩到維納恩湖大約230公里,高速公路沒有收費站,日耳曼司機可以暢通無阻地盡情開下去,如果不顧歐盟規定:司機駕駛2小時必須休息30分鐘的禁令的話。
瑞典的99號汽油價格每公升12.29克朗,比中國高一倍,但是,這包括了燃油稅等一切費用。當然,孤陋寡聞的Bo.jonsson,聽也沒有聽過諸如“養路費”“過橋費”和“車船使用稅”等這么多稅費的名詞。
瑞典田園詩般的農村風景與芬蘭大同小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沒有城鄉巨大的差別。綠草茵茵的田野上,不是破爛的土坯房、骯臟的豬舍,而是淺黃色或紫紅色的尖頂小樓,田野上看不到躬腰手工勞作的農民,偶爾有一兩臺大型機械,清理草場上的雜草,隨即就用潔白的帆布把雜草打成方方正正的大包。潔白的方包整齊地碼放在房前屋后,且不提“草包”的最終用途,至少給已經如畫的風景又增添了亮麗色彩。
車快要抵達卡爾斯塔德時,一直嚴格地遵守衛星定位指揮的Bo.jonsson,不慎進入一條慢車道,他立刻停下來重新輸入目的地。車上的中國人極為不解Bo.jonsson的裹足不前。
的確,慢車道上沒有行人和非機動車,頭上也沒有電子眼路口、交通警察,但刻板的Bo.jonsson 堅決拒絕了眾人聰明的建議,義無反顧地后退返回到原路。“日耳曼人真死教條!”中國人無可奈何地嘆息。
維納恩湖畔小城
雖然已經晚上8點半,但太陽依舊很高。維納恩湖畔的小城卡爾斯塔德,非常安靜,道路寬敞,人車稀少。
漫步在傍晚的卡爾斯塔德街頭,除主要街道上有些露天酒吧有些人氣外,其余的地方悄無一人。9點,火車站的候車室和售票廳空蕩蕩,沒有工作人員但門不上鎖。車站不遠的廣場上,稀稀落落地有幾個青年,三個少女在歡快地喝啤酒,一對早戀學生坐在紀念碑女神雕塑下喃喃細語。

瑞典社會的祥和悠閑,除了在富裕的本國人民身上得到體現,還惠及到移民到這里的中東人和非洲人,比如,一個中東移民后裔閑情逸致地懷抱一個寵物狗游逛。這是叫穆罕默德、來自伊拉克的小伙子,父母早在兩伊戰爭期間就逃離了戰火紛飛的祖國,他出生在卡爾斯塔德,從小遠離戰爭恐怖,一直沐浴著和平的陽光。
廣場不遠是一條靜靜的運河,河水輕輕淌過卡爾斯塔德小鎮,染綠了兩岸成片的樹叢。一對中年夫婦牽著一條黑狗在岸邊散步,幾輛出租車停靠在橋邊,他們似乎不太急于拉客,更喜歡聚攏一起聊天。
卡爾斯塔德是去鄰國挪威峽灣的必經之路,距邊境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因此,作為中轉站,這里的各國游客和旅游大巴很多。
第二大城市哥德堡
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位于瑞典南部。哥德堡的城市建筑與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極為相像,據說兩個城市的建筑師出自一人之手。唯一不同的是,哥德堡市內沒有阿姆斯特丹那么多縱橫交錯的運河。
夜晚的哥德堡除了露天酒吧生意紅火,其他商業店鋪全部關門打烊。城市面積雖然不小,但人則很少。關于哥德堡,除了18世紀中葉“哥德堡”號商船外,還是著名的汽車制造公司沃爾沃的故鄉。哥德堡的重要性還在于,以這里為中心約300公里半徑范圍內,集中了瑞典、丹麥、挪威三國50%的工業。
這里也有一些欠發達國家的移民,比如蘇丹人。偶爾還有中國留學生的身影,一個來到瑞典已經三年的上海學生說:瑞典的消費不像在國內以為的那樣高,比如學生公寓,月租在2500~3100克朗,包括電費(水免費);長途電話IP卡 130克朗一張,能與中國通話70分鐘;一本平常的書約150克朗,報紙在15~10克朗之間,不過,街邊報架上有免費的新聞類報紙。方便面與中國接近, 4.5克朗、魚罐頭7.5克朗;麥當勞套餐 30~50克朗。理發每次250克朗;網吧上網每小時30~60克朗……
他沒有透露他打工最低工資每小時多少克朗,但估計至少不低于80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