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出手時就出手”,如果用這句歌詞來形容近期國家廣電總局頻下的禁令,倒是比較貼切的。
只要你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廣電總局接連下了一道道封殺的死簽,使人感到廣電總局終于動了真格,維護作為一個主管部門的威嚴,“出手”得及時也很重,雖然來得晚了一點,但依然受到觀眾的拍手叫好!
讓我們來看看這三道禁令——8月15日,廣電總局以“評委言行舉止失態,節目設計缺乏藝術水準,演唱曲目庸俗媚俗,比賽環節設計丑陋粗糙”為由,對重慶衛視主辦的選秀節目《第一次心動》作了“立即停播”的處罰;接著對深圳衛視的《超級情感對對碰》,因芙蓉姐姐的“千嬌百媚”亮起了紅燈;沒過幾天,廣電總局又再度拍響驚堂木,叫停了廣東電視臺公共頻道的女性整容真人秀節目《美麗新約》,并明令禁止整容、變性節目。侵犯個人隱私節目的活動也被禁止播出。
9月5日,廣電總局又通報批評了四川人民廣播電臺和成都人民廣播電臺,責全兩家廣播電臺立即停播嚴重違規的污穢下流的涉性節目。接著,13日又叫停了5家電臺的4套涉“性”的廣播節目,為了讓全國群眾積極監督,及時準確地檢舉舉報廣播電視違規節目,廣電總局還特別公布了舉報電話。
這些年,電視中的不良節目,尤其是形形色色的選秀節目泛濫成災,“垃圾節目”與日俱增,早已引起觀眾的反感,怨聲載道了,輿論也在不斷地給予披露和抨擊。作為政府主管部門的國家廣電總局當然不會視而不見。從今年以來,就屢屢打出組合拳以整飭熒屏——
1月上旬,廣電總局局長王太華在全國廣播影視局局長會議上表示:2007年將凈化熒屏視頻,堅決抵制低俗之風。指示:現在的選秀節目過多過亂,部分節目細節低速。
2月,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國內800家電視臺同步播出的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被叫停;
6月15日,寧夏電視臺綜合頻道和甘肅電視臺綜合頻道因屢次出現違規播放醫療資訊服務和電視購物節目,給予暫停播放廣告的處罰;
7月30日,廣電總局又下發通知說:“凡屬虛假違法、內容不良、格調低下的醫療、藥品、性保健品廣告和各類性暗示廣告一律不得播出”;
8月8日,江蘇、南京市和合肥市人民廣播電臺、淮安市電視臺4家廣播電視機構又受到廣電總局的通令批評,并被責令立刻停止擅播的頻率(道)播出。
當我們回顧一年多來廣電總局為凈化熒屏頻道的歷史時,應該說句公道話:監管不只是頗有一定力度,而且力度一次次加大,整飭是嚴肅的。但讓人有點困惑的是:為什么總跟著問題的屁股后面被動型地發號施令?為什么在禁令頻下的同時,問題接著迭出,大有今天按下這個葫蘆,明天又浮起瓢的難堪局面,這難道不應該找一找其中的原因嗎?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雖然對這些現象十分不解,但也能說上幾條其中的原因。其一,震懾力有限,主管部門在處理上僅僅局限于就事論事,沒有打在“七寸”上。本來要根治一個頑疾,必須下重藥,要予以嚴肅處理,但縱觀如今一次次的限令、禁令,只涉及到節目本身的停播,而對那些審查不嚴、大開綠燈的電視臺的有關負責人則網開一面,大都沒有觸及。而“人”,尤其是掌管一方大權的“頭頭”是最關鍵的,他們都平安無事,當然問題難以根絕。于是這一節目今天被叫停了,類似節目明天又出臺了。如此這般,循環往復,即使你叫停的再多,熒屏頻道依然得不到凈化。如果狠下“殺”手,對那些敢于頂風作案,一而再地違規的電視臺、廣播電臺的“頭頭”,摘下他們的烏紗帽,我想,這比什么都管用,重罰之下必有懦夫!這次廣電總局該出手時就出手,收效顯著,就是最好的佐證。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目前存在著巨大的利益驅使,一切向“錢”看,收視率的指揮棒大行其道。電視臺是個開采不盡的金礦,也是廣告商斂財的必爭之地。為了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求得生存、分一杯羹,一些電視臺不惜放棄底線,越過紅線,用那些低俗、庸俗甚至惡俗的節目去迎合觀眾,提高所謂的收視率,在他們眼里,社會效益是一個空泛的軟指標,停留在文字上嘴巴上即可,而經濟效益是實在的硬指標,一定要落實到行動中。
說到這里,不由想起最近媒體關于西班牙電視臺的一件事來。西班牙電視臺是該國最主要的媒體之一,不久前做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們不再直播斗牛的全過程了。要知道,這斗牛的節目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而斗牛的收視率高達24%,期間的廣告更帶來滾滾財源,一旦停播無疑經濟上的損失是巨大的。為什么放著大把的錢不賺,停播高收視的節目?電視臺在解釋時說,這是為了保護孩子,避免斗牛的暴力場面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這些年來,在電視領域中所表現出來的亂象五花八門,其實又何止上面例舉的那些?這里再例舉幾例:例如,電視中的商品直銷存在著大量的虛假宣傳,有許多電視臺的直銷廣告不僅播出的時間長,頻率大,而且廣告內容也有傷風化;又如,“名人代言”“明星廣告”成風,一個個拋頭露面,為醫療、保健品、美容整形及服務大肆鼓吹,在多家電視臺播出得熱火朝天,雖下了幾道禁令仍有增無減;再如,用電話手機資費設置圈套的電視互動游戲,什么漢字的智慧、解析姓名、猜成語、測星運等誘騙用戶消費的節目,至今也沒有退出電視臺的畫面……
為什么電視上這些不成體統的節目能大行其道?又為什么這些節目堵不勝堵?我想,這其中最最主要的深層次原因就是:監管的力度還有待于加大。作為廣大觀眾只是弱勢群體,手中沒有任何能行使的權力,即使再反感再痛恨,也只有“罷看”而已!
俗話說:千里長堤潰于蟻穴,影視領域中存在的種種不良現象是一種有害的細菌,如果任其滋生,久而久之,就會腐蝕整個行業的肌體。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廣電總局整飭熒屏取得階段性的戰果是值得稱道,但尚需再接再厲,一鼓作氣,一抓到底,因為監管工作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