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工作近年來有了很大進步,但在制度、法律和手段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發展的歷史比我國要長得多,也比較成熟,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這些旨在確保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監管“選擇”對我國證券市場不失借鑒意義。
美國:集中型監管
美國的證券監管分為政府監管以及自律監管兩個層次,政府監管以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為主。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大多通過對證券市場上運營的中介機構的嚴格監督管理來實施,它擁有對中介的管理權利,包括發放和吊銷執照,迫使中介監督市場參與者,執法過程中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采取透明原則,對執法信息及時發布。自律監管機構包括證券交易所、證券商協會等,它們在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下,依法制定各自的規則、標準,對其會員進行管理。
為防止濫用職權,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權力行使也接受司法審查,利益受害者也可以通過司法途徑,對證券監管機構和就市場參與者違反證券法律法規的行為提起訴訟請求。實際上,中小投資者訴訟由于成本很高而不愿起訴,因此一般采取集團訴訟的方式,一些律師事務所專門從事證券集體訴訟,隨時跟蹤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新聞發布,搜集虛假陳述的證據。這種集團訴訟制度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運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英國:自律型監管
2000年,為解決原監管體制“多頭監管”的弊端,適應金融混業經營的新變化,英國頒布了《2000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建立了以金融服務局為核心的單一監管者體制。金融服務局雖然定位于非政府組織,注冊為公司,但被授予負責全國所有金融業務領域的監管權力,其經費來源于被監管的金融機構的交費。為避免金融服務局權力過大,英國通過財政部、議會以及金融服務與市場法院對其進行外部監督。
德國:中間型監管
目前,德國證券市場監管體制由三級組成。最前端的是證券交易所。交易所依法設立交易加監控部門,輔助州政府交易所監管機關進行監管。主要職責是實時監控證券交易和相關證券活動,發現異常及時向州政府交易所監管機關及聯邦金融監管局報告,并協助它們調查。州政府交易所監管機關負責監管本州轄區內的證券交易所和證券行為。
在金融監管局中具體負責證券監管事務的是證券監管及資產管理區,負責證券市場的主要執法活動,處于監管全國證券市場的權威地位。三級機構之間在法律地位上各自獨立,互不隸屬。
對完善我國證券監管的啟示
通過對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監管的考察可以發現,實施證券市場監管活動的主體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代表國家行使監管權的金融主管當局,也可以是自律組織,如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商協會。選擇什么樣的監管主體,是政治、經濟、歷史、傳統等各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產物,因此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自律組織在市場競爭壓力下,有強化監管的動力,但在社會法規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 ,無序競爭又有導致放松監管的可能,而有序的競爭環境則需要政府來提供。
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得證券市場之間的競爭跨越國界,演變成為國家之間的競爭。為了提升本國證券市場的競爭力,以自律監管為主的國家也開始強化政府在證券市場監管中的作用,集中監管成為證券市場監管發展的趨勢。 不過,發達國家在強調集中管理的同時,也注意了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充分發揮自律組織的作用,因為作為最貼近市場的自律組織能夠最迅速地發現問題和作出反應;二是時刻注意防范政府監管失靈的風險,對政府證券監管機構進行有效監督。監管與市場發展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監管一般落后于市場發展,但會隨著市場的發展逐步成熟。只要針對市場出現的新問題能夠及時作出調整,監管就是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