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和2%,沒有約束的約束
作為煤炭生產大省,節能減排要求把山西省推到全國節能減排的前沿。“一個4%,一個2%,這是硬指標,節能減排,絲毫不能懈怠。”山西省有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到“十一五”末,我國萬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將此目標分解到“十一五”每年,就是萬元GDP能耗降低4%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山西省自我加壓,把2007年單位GDP能耗指標定為下降5.6%。
扒拉算盤易,實際操作難。從全國情況看,節能減排形勢依然讓人心頭一緊。今年第一季度,節能減排出現明顯的反彈勢頭。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有關高耗能產品過快增長的數據,說明今年節能減排任務難題不少。
難題一,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從生產上看,一季度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占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個百分點。耗能量和排放量隨著這六大行業快速增長而增長,加劇了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
難題二,節能減排工作中存在著“六不現象”。就是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這“六不現象”隨著工業耗能大戶維持較高的增速水平同時存在,在制度上和措施上放松了對節能減排進行節制的閘門。
由于把5年的節能減排目標科學準確地分解到每一年,難度較大。所以,今年,國家不再提出節能減排年度指標。沒有了4%和2%的約束性目標,節能減排的壓力不減反增。因為,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今年是關鍵。今年的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得好,可以為今后幾年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今年的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得不好,就會增加以后三年的工作壓力。
知難而上,打蛇要打“七寸”
虛擬電廠,一個新事物。江蘇省率先推動。
是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的新形勢,催生了江蘇省虛擬電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陳小洪這樣分析:“節能減排,必須抓住突破口,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就好比打蛇,要打在‘七寸’上,才能將蛇制服。”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2003年到2006年,國民經濟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但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增長方式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2006年,全國消耗了約23億噸煤炭、12億噸水泥、4億多噸鋼材、3億多噸石油,排放了2600多萬噸二氧化硫、1400多萬噸化學需氧量。作為沿海發達地區,江蘇省在節能減排中,抓住虛擬電廠建設,并希望以此為契機,撕開缺口,扭轉節能減排的嚴峻局面。
虛擬電廠,實際上是能效電廠,就是通過一攬子的節電計劃,減少用戶的電力需求,把電力用戶因提高用電效率而減少的電力需求當作電力資源,發揮電力供需平衡的作用,達到與建設發電廠和相應輸配電系統相同的目的。據悉,江蘇省電力系統在2005年提出虛擬電廠概念,并啟動了我國首個容量為60萬千瓦的能效電廠即江蘇省能效電廠建設。據測算,到2010年,該項目可累計改造用電設備總功率648.7萬千瓦,5年可節約電量114.1億千瓦時。累積投入改造成本10.5億元,收益59.3億元,同時每年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599萬噸,二氧化硫29800噸。
節能減排,電力是重點行業。虛擬電廠可謂一個“七寸”。就電力而言,節能減排的宏觀調控政策之一是“上大壓小”。因為,與大型發電機組相比,小火電對資源的消耗明顯過高,同樣的發電量,小機組比大機組多耗煤50%以上。按照2006年的火力發電規模,如果用大機組替代小機組,則當年可以少消耗1億多噸原煤。所以,“上大壓小”,又是一個“七寸”。
抓住節能減排的“七寸”,一口氣都緩不得。當前,從宏觀上看,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突出搞好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全面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推進節能減排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完善體制和政策體系,加大節能減排的投入,加強節能減排法制建設,強化節能減排監督管理,這些手段是一整套組合拳。打好了這套組合拳,節能減排嚴峻形勢才能得到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