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穹)“混業經營”大浪襲來,金融業創新不斷,面對火爆的行情與時不待我的商機,很多金融機構摩拳擦掌時卻發現:內部散亂的數據嚴重制約著跨行業應用與合作。
隨著金融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今年資本市場火爆、大盤不斷沖高的行情下,銀行的經營品種漸漸向證券滲透,銀行業務逐步走向“混業經營”,金融業創新不斷涌現。然而,在銀行、保險、證券各大金融企業分享各自利益的同時,新的挑戰卻也悄然而至。
在“混業經營”的浪潮下,銀行、保險、證券各方在產品和服務上的合作將空前緊密,數據跨行業應用亦是大勢所趨,然而眾多金融機構內部還存在著“信息孤島”,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無法共享。
如何整合企業內部數據,如何發揮數據價值?這一熱點話題在近日由《計算機世界》報社主辦、《新金融》月刊承辦的第二屆金融CIO年會上,成了嘉賓們討論的焦點。與會代表們一致認為,數據整合應從企業發展戰略的大局著眼,統一數據標準,確保數據質量,并利用數據分析引導企業決策,通過數據挖掘獲得商業價值。
會上,三星電子、美國康普、東方通以及方正科技等眾多IT服務商都提出并展示了完備的數據整合方案、數據安全策略以及數據管理設備。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保監會的領導以及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共計40多位CIO出席了此次大會。
“混業經營”呼喚整合
在今年大行情下,基金、股票分外誘人,普通百姓也開始熱衷理財。“可很多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卻沒有或很少參與基金、股票買賣等中間業務,相比之下,很多全國性銀行卻賺得盆滿缽滿。”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李曉楓說,如果這樣發展下去,隨著“混業經營”的開展,各銀行間的“貧富差距”可能越來越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各銀行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在數據整合方面的差距很大。
在“混業經營”的大潮下,金融機構數據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內部數據整合及跨行業數據應用。金融企業的市場地位不僅取決于其所擁有資源的數量與質量,還取決于其如何聰明地使用數據和信息,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支持和服務,而且后者才是維持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
比如說,如果客戶信息分散,就無法為客戶提供針對性服務,導致客戶體驗不佳、優質客戶流失,也無法進行客戶風險額度管控,這些來自企業內部的壓力迫使金融企業盡快進行數據整合。
在數據質量方面,BaselⅡ要求必須為三大支柱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持,對于數據的廣度、深度和時間長度、數據完整性、準確性等方面均有具體、明確和嚴格的要求。而且,數據質量問題已被納入操作風險計量范圍之內,并需根據風險程度予以撥備和計算資本。
此外,隨著業務條線之間的關聯越來越密切,以及如何做到避免數據的不一致性、減少數據應用開發的重復和浪費,這些都對數據共享的要求越來越高。
最后,外部監管機構對反洗錢、1104系統等應用有著明確的時間要求,內部領導決策和內部稽核還有時效性要求,這些也為企業數據的使用效率帶來更大的挑戰。
“整合不同信息系統間的數據,可以有效應對來自企業內外的數據訪問壓力,消除信息孤島,通過數據挖掘為決策提供支持。”廣州菲奈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金融服務部副總監開云表示。
整合需要著眼全局
所有與會的金融CIO都認為,數據是企業的重要資產,關系到金融企業的生死存亡。而實際上,有的金融機構雖然早在2003年就實施了數據整合,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應用得并不理想; 有的金融機構數據需求非常旺盛,業務部門整日追著IT部門要數據;還有的金融機構成立幾年來根本就沒有發展數據整合項目。根據自身的情況,雖然各家金融機構對如何進行數據整合有著不同想法,但他們一致認為,數據整合要著眼于整個企業全局。
中國保監會統計信息部處長王哲認為,企業數據不要盲目整合。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IT建設也并不能一味求快,要符合企業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當業務系統已經不適應當前業務發展時,企業自然而然地就會自上而下地推動新業務系統的改造和完善。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IT部副總經理周建軍指出:“業務流決定系統數據流,業務規劃決定數據規劃。”他表示,要根據企業的發展思路,明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然后回過頭來尋找提升競爭力的IT工具。要先考慮如何整合公司業務,如何重新構造業務流,重新明確企業目標,然后制訂企業數據資產的經營策略和發展目標,最后才是IT部門站在業務部門的角度去推動數據整合。
在具體部署中,整合數據還要根據業務戰略和數據治理要求統一規劃。“IT架構到底如何搭建,需要我們對數據系統和數據本身進行深入分析。只有把數據分析透徹,制訂數據管理和交換標準,我們才能更好地管理好數據流。”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鄧遵紅表示。
安全必須內外兼顧
在數據整合的過程中,與數據標準、數據使用效率、數據價值和數據完整性相比,數據安全顯然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證數據安全呢?
從內部安全來說,作為國內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了薩班斯法案審計,其經驗對其他金融機構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總經理阮琦表示:薩班斯法對企業的風險管控、信息披露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的要求,在IT層面上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薩班斯法能幫助企業更加重視信息安全體系建設,重視信息層面的流程管控,并且由于審計和監督機制的引入,從而使信息安全管理架構與工作流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切實有效地形成了信息安全整體建設推動力。
而從企業外部來看,還有一種危害數據安全的現象值得關注。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李曉楓把它稱之為“合成謬誤”。拿災備和數據中心選址來說,每家銀行都需要充足的人才、穩定的電力、便捷的交通,因此大家都把數據中心選址在北京和上海。具體來說,全國金融機構的服務后臺系統都集中在北京的上地和上海的浦東地區。他強調,單個看每一家公司的選擇都是合理的,但從整體來看,就出現“合成謬誤”的問題。“顯然,從全國金融安全的角度看,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