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今天我非常高興有機會來跟大家談一談全球的CEO與CIO們有什么樣的挑戰與機會。
何以遠水救不了近火
作為面對這個問題的老兵,從我1969年加入IBM到如今的40多年里,就一直在思索,CEO與CIO的挑戰究竟在哪里。隨著時光推移,問題越來越清楚,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是技術不夠好呢?還是哪一個公司做得不好呢?是做事的方式不對呢?還是因為所處的國家不同呢?以我40多年的經驗來看,無論在什么國家、什么公司,用什么樣的做事方式或技術平臺,絕大部分CEO、CIO都有同樣的感覺,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當我們看到一件事情不斷地發生,但跟時間、空間、團隊都沒有關系的時候,那一定有非常基本的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一定要了解這個基本問題到底在哪里。
我打個比方,我們做一個項目就好像找了一個最有名的裁縫幫我們制作一套西裝,這應該一點問題都沒有,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但是,做不好,為什么?
很簡單,第一個,我自己并不知道我的身材;第二個,這個裁縫要來量我身體的時候,我太忙了;第三個,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什么樣子才叫做合身,到底什么樣的西裝是我要的。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這個裁縫的能力再強,他用的面料再好,也沒有用。
而嫦娥一號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任務非常明確、目標非常明確。但是,我們CEO跟CIO之間,大致上來說,就好像我舉的例子,沒有很明確的目標,也不知道什么樣才算是合身。
我個人認為,做一個項目,成功是非常簡單的,但是我們都做得不夠好,再怎么努力也總是差強人意,原因就是這么簡單。
可是,我們的挑戰不止這么簡單。
試想一下,全世界每一個大的企業都有幾百套、幾千套不同的系統和不同的解決方案在同時操作。它們是在不同的技術平臺、不同的時間點上,在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開發出來的。無論是舊系統還者是新系統,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孤島。
我們在IT行業做久了的人,有時候會認為,新的IT系統能夠跟舊的連接起來就已經很好了。其實,我們閉著眼睛仔細想想看,IT系統是存在于整個公司,甚至與整個世界相連的互聯網上的,各個系統都是互動的。企業不只是IT系統而已,還是每個人、每個組織做事的方式。
一個團隊做方案,要把整套流程都了解,所做的新系統才會合適。這就是我們的挑戰。
經典案例的啟示
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根本的問題跟任何一個人、組織、國家都有關系。下面我想和你們來分享一個案例。
一家日本銀行在中國倒閉了,被美國的一個基金買下來,當時他們打算建一個新的大廈,做零售的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其實做什么銀行業務不重要,主要是舊的業務做不下去了,因為大環境和公司的團隊不夠好。
他們的想法是,把舊的業務盡量運作好,并發展新的業務,這就好比在舊城市中,用最少的金錢,在最快的時間里,把新城市打造出來。但是,當時如果請美國最有名的公司來做,重整系統起碼要5年,得花幾億美元。
而公司沒有這些錢,也沒有這個時間,于是他們找到我的一個叫做Yashiro的朋友,說我們只有2000萬美元,2~3年的時間,你做得到嗎?Yashiro說我做得到。現在這件事在日本已成為著名的成功案例。
后來我的朋友告訴我說,做這件事沒有什么難的。在個人電腦平臺之上,他把他們的業務,新的也好、舊的也好,非常仔細地自上而下地進行分析。每分析到一個邏輯上非常清晰的模塊的時候,就停下來,把這個模塊交給他在印度的一個僅有60多人的團隊去做。
模塊做出來以后放在新的平臺上,跟舊的系統一起操作,然后把舊的取代掉。在這樣一個簡單的理念之下,他只用了幾千萬美元、兩年半時間就達成了目標。
我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經驗,比我經歷過的許多案子都具有突破性和革命性。其實這個也很簡單,“任務要自上而下,產品要自下而上”,這幾個字就是我對他做事方式的理解。
爆發性創新背后的挑戰
讓我們看一看過去這幾年,還有什么特別的創舉呢?
我個人認為,互聯網是一個。互聯網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但是在過去這5年,它有爆發性的創新,現在大家都叫它Web2.0。YouTube、Facebook等都在兩年之內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而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他們整個的生活形態都被徹底改變了,虛擬世界變得比真實的世界還要重要。人們在虛擬世界學習東西,然后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面跟人分享。這是商業模式的徹底改變,這幾十年來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行業能有類似的爆發性的創新。
這個改變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用戶的體驗,它是非常有互動性、草根性的,這種從下而上的創意是非常開放的。不過這不是某個創始人能夠想像的,這是一群人聚集他們的智慧,不斷地改進、不斷地磨煉所共同創造出來的。
另外一個,就是嫦娥一號。今天的技術如果能夠把月亮都可以分析得清清楚楚,難道還不能夠把我們的企業需要分析清楚嗎?難道我們不能把我們需要的系統,自上而下地分析得清楚到可以做的模塊嗎?
絕對可以,我們做不到是因為我們自己。
現在每一個產品就好比一塊磚頭,我們中國可以跳躍,我們不需要自己再發展磚頭,我們需要做世界級的開源產品,我們要把這些做成我們的大廈——適合我們國情的大廈。
我們有機會用最新的技術、最新的平臺,打造出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好的大廈,我很有信心。創新的機會就在我們面前,只看我們有沒有本事把它拿下來,有沒有本事團結在一起把它拿下來。
群碩公司成立才4年,4年多以前我回到美國,那個時候我從日月光公司退下來,我太太勸我說,可以退休了,我今年67歲了,我的朋友大部分都退休了。我后來想想,在家里閑著很是痛苦,于是我看了一下世界的發展,印度已經證明,在軟件的世界里美國已經不再是國王了,雖然他們現在還沒有超過美國,但是他們已經有了27年的歷史,假以時日,印度一定可以成為軟件的替代王國。
我個人認為這條路是很長的,任何做過軟件的人都知道,軟件是需要時間、需要經驗、需要智慧的,而且需要大的團隊一起來合作。就像嫦娥一號一樣,要各個不同的組織機構合作才行。今天,我們大家說,我們中國的軟件發展,為什么不但沒有趕上別人,而且還有距離越來越遠的感覺?同時,我們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已經把別人扔在后面,看都看不見。為什么?所以,我下定決心回到中國來,在中國打造一個世界級的軟件團隊。
怎么做呢?第一個,我要在美國的公司拿到他們的世界級項目,不是他們在中國市場上需要改一改的東西,也不只是測試而已,要做就要做最高端的。然后,要在美國請一些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不需要太多。今天,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我們已經有1300人在中國、1000人在上海、300多人在北京;我們的客戶到去年為止100%都是龍頭客戶、高層客戶;我們做的70%以上的項目都是從頭做到尾,而不是給人家做測試,也不是給人家做改裝。
中國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站在前沿的技術平臺上,像嫦娥一號一樣,獲得很大的發展。(以上發言根據現場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