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鄒大斌)“人人享有基本的衛生保健”這一目標的提出,使得臨床醫療、公共衛生之間的融合日益加深。數據的集中與共享、應用系統的整合、集成化應用,成為衛生行業信息化的當務之急和不可逆轉的趨勢。
然而,要進行跨衛生機構和地域之間的衛生工作協同和整合實非易事,如何進行這項工作?在以“深度整合應用、全面邁向協同”為主題的“中國IT兩會衛生信息化分論壇”上,來自各界的專家就該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2007年是區域醫療協同、社區衛生服務在國內持續升溫的一年,與此相適應,醫療、衛生、健康信息的采集、共享和暢通成為醫療衛生服務全面貫徹這一目標的重要依托。新的工作格局和目標也對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為提高政府監管和決策效率,提高衛生機構的工作效率,優化配置行業資源、方便服務對象、建立健康檔案、對居民健康信心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趨勢已初現端倪。跨衛生機構、地域之間的衛生工作協同在此形勢下顯得勢在必行。
然而,要進行跨衛生機構和地域之間的衛生工作協同和整合實非易事,如何進行這項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陷阱?在以“深度整合應用、全面邁向協同”為主題的“中國IT兩會衛生信息化分論壇”上,來自中國、新加坡的衛生行業信息化主管、專家、IT供應商代表,就當前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上述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整合之難
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經成為衛生業的共識。然而,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這其中不僅涉及技術問題,還涉及到相關標準的制定以及體制改革等諸多問題,它注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臺灣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原資訊長兼陽明大學教授劉德明博士給我們講述了他的體會。他曾經供職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立于2005年1月1日,這是由10家市立醫院(其中有6家綜合醫院、4家??漆t院,包括臺灣省最大的精神科醫院)、17個衛生門診機構成立的一個聯合醫院。之前,每個機構都是一個獨立單位,正因為這樣,信息系統的整合問題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立之初就必須面對。
在劉德明博士看來,整個過程面臨著很多挑戰: “從異質的環境變成一個同質的環境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要克服的問題有很多,如異構問題,各個醫院建有不同的檢驗管理系統、不同的影像管理系統、不同的網絡架構; 再如成本問題,我們需要建立一個中央機房,把每一個系統的主機都放在同一個機房,還要重新組建網絡; 還有編碼問題,所有醫院的編碼規則都不一樣?!?/p>
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煩惱不太一樣,廣州市已經在著手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和統一的網絡中心,來共享整個廣州市醫療衛生系統的相關數據,其目的是要讓每個醫院只要上了醫保網,就可以直接查看病人的信息,包括每一次門診記錄、每一次住院病案記錄?!暗绾螌崿F不同機構之間的共享,卻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睆V州市衛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小明說,“我們現在的思路就是先搭建基本的框架—建立一個網絡平臺和一個數據中心,把硬件環境完善起來?,F在有100多家醫院已經連起來了,但是要實現整個區域的數據共享還需要一個過程。”
實際上,整合面臨的挑戰遠不止這些,解放軍總醫院信息中心原主任任連仲認為: “在進行跨部門的整合時,誰來做全局協調和整體推動很重要。”
解放軍總醫院管理研究所醫學統計室主任劉麗華則提出: “如果病人在某一個醫院做了檢驗,在別處應該是有效的。但是,誰來確認這個檢查的結果?誰來肯定它的法律性?目前,在我國還缺乏明確的規章制度。這些問題無疑會妨礙數據的互聯互通?!?/p>
整合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國內大型醫院已經建立了眾多的信息系統。這其中包括HIS系統、門診掛號系統、藥房管理系統、住院管理系統、遠程醫療系統、電子病歷系統、收費劃價系統。這些系統覆蓋了病人就醫的各個環節,從網上掛號到診治、取藥,還涉及到醫院日常管理和醫療保障。由于這些信息系統是在不同階段由不同供應商負責建成的,因此,這些原本應該相互關聯的系統被人為地割裂開來,如同一個有效、完整的醫療流程被分散在多個業務系統之間。
事實上,整合的需求不僅來自醫院本身的信息系統,在多個組織、多個機構和上下級政府部門之間、多個醫院之間、醫院與社保系統之間,還有醫院與應急指揮平臺之間,甚至與物價、民政等政府部門之間都有這方面的需求。
比如,最近幾年國外非常流行的電子病歷在我國就面臨了諸多難題,實現電子病歷的互聯互通就是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電子病歷的好處在于病人無論到哪家醫院看病,醫院都能方便地獲得病人過往的病史和診療信息,從而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各個醫院之間系統的互聯互通。
婦幼保健信息化面臨的整合需求也非常典型。衛生部國家婦幼保健中心負責婦幼保健相關工作,主要包括從育齡婦女懷孕檢查、生產,到新生嬰兒的接種預防,以及艾滋病的預防等等。按照我國規定,婦女從懷孕開始就要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區去建立其基礎檔案,即母嬰保健卡,孕婦憑此卡可以到任何醫院做產前檢查,包括孕期檢查、分娩、產后檢查和社區每個月一到兩次的產后訪視,這些事項需要直接報告給國家,每一項檢查都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持。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湯學軍深有體會,他說: “整個婦幼保健服務雖然是由遍布全國的3300多家婦幼保健機構為主來做的,但是完成這項工作是由分布在轄區的多個衛生保健醫療機構共同完成的。所以,這本身就有一個區域協同或者叫做區域協作的問題?!?/p>
湯學軍介紹說,我國婦幼保健中心建有一個報表系統,專門對婦女兒童的上述事項進行統計,這個報表就是按照目前的行政架構從各級的基層到縣區的機構逐級上報到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就要面對多個信息系統不同接口標準以及數據標準等問題。
整合的策略
不過,困難歸困難,考慮到信息整合所帶來的巨大回報,更多的醫療機構都已經走上了整合之路。那么,該如何著手進行這樣的工作呢?
北京協和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劉海一提出首先要加強協調,他說: “協調比技術更重要,因為醫院里有很多部門,相互之間是非常需要協調的。如果做不好這個工作,很可能各個部門會自己去建系統,最后就會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
解放軍總醫院計算機室主任薛萬國認為,“整合是在原有信息化基礎上進行發展,因此,必須注意四點: 穩定第一,服務至上,持續發展,加強溝通。”
湯學軍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整合: 統一信息標準和技術規范; 統一區域衛生信息資源規劃; 建立區域信息集成平臺和數據中心。
湯學軍說: “統一信息標準和技術規范有兩個層面,技術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我們衛生體制改革和政策的支持。”
戴爾中國公司高級系統組總監吳承楊則從另一個角度談到了標準化的重要性,這就是IT產品和IT架構的標準化,“今天,我們進行整合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可能是信息太多、太復雜了,以至于我們無法管理或者無法承擔巨額的管理費用,而IT的標準化則是簡化信息的一個有效手段。從另一個方面來說,IT產品和架構的標準化有助于避免異構平臺的出現,降低整合難度?!?/p>
新加坡網利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王衛平女士從IT系統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醫療衛生信息化這樣一個整合和協同工作的大趨勢下,管理大集中也是一個必然趨勢。一個支持管理大集中的高效IT系統工具會給管理和整合帶來很大方便?!?/p>
在整合策略上,已經初步完成系統整合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廈門的一些具體操作辦法很值得借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辦法是從制定統一的編碼規則開始,然后選定一家服務供應商,將各個醫院的系統逐步淘汰,升級到該服務供應商提供的平臺上。
而廈門市基于中國婦幼保健信息系統標準,制定了一個廈門市的地方標準,并據此建立了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同時對其中的婦幼保健部分進行了改造,通過整合形成了一個廈門市的數據中心。而各個相關醫療機構和部門產生的基本數據都通過網絡傳輸到廈門市的這個衛生數據中心上?,F在廈門各地的醫療機構只需面對一套系統,市民只需使用一張市民健康卡,就可以在各個醫療結構就醫。更為重要的是,廈門市市民健康卡對市民健康信息平臺與婦幼保健信息系統進行了整合,這樣既節約了醫療資源,也節省了市民的時間,給廈門市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整合應著眼戰略全局
系統整合主要負責人信息中心主任如何獲得醫院院長的全面支持,也是代表們議論最多的話題。實際上,盡管醫院信息化已經推進了很多年,但在很多醫療機構里,信息化負責人地位并不高,大多數只是個科室主任,進不了決策層,因此,在信息化上就需要借助院長等醫院高層的支持。
為了得到醫院高層的支持,福州總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陳金雄建議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做好幾項工作:
首先要當好一個銷售員。信息中心主任要說服領導上一個信息化項目,實際上與銷售這個角色差不多,他要給領導講項目有什么效益,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等。
第二,信息化必須以人為本。信息中心主任一定要有很好的服務意識,多考慮如何優化流程以更好地服務病人、服務醫務人員,而最為重要的是要堅持以為病人服務作為信息化的出發點。
第三,要爭取中層干部的支持。醫院院長不一定重視信息化,但是院長一定會重視臨床,現在的信息系統已經和臨床的各個科室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如果取得臨床各科室的支持,他們就會去說服醫院院長。
對陳金雄的建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原主任金水高非常認同,他說: “信息中心主任或者CIO本應該進入醫院領導層的,然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大多數CIO還處于比較低的地位,而這對醫院的信息化工作并不利。”為此,他呼吁要提升中國醫療機構中CIO的地位。
北京軍區251醫院院長王景明則對信息化必須“以人為本”的提法進行了補充,他說: “以人為本是評判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非常好的標準。以人為本,首先要做到三個滿意: 病人滿意、工作人員滿意、管理層滿意。病人滿意意味著可以得到比較快捷的就醫流程和智能化的診斷; 工作人員滿意則表示要提高診斷的效率; 而管理層滿意則表示信息化要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持。”
身為北京天壇醫院院長助理兼信息中心主任的王韜,是參會代表中為數不多的可以參加院長辦公會議的CIO,他認為信息中心主任和CIO之間應該還是有差距的。他根據自己的經驗給信息中心主任提出了建議: “CIO要有想法,要有一個大的目標。因為院長辦公會議一般不可能討論一個具體的技術問題,而只是討論發展目標,以及這個發展目標如何通過信息化來實現。與信息中心主任相比,CIO考慮的更多的是一些管理上的問題、協調上的問題,而不是一些具體技術上的問題。因此信息中心主任不能光抱怨沒有被任命為CIO,自己還要主動地向CIO靠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