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音響工程師、鵪鶉養殖專家劉永好現在是中國的飼料大王。他在32歲的時候和其三個兄弟一起開始創業,那是1982年,中國的經濟活力正在被逐步解禁和釋放出來,他因為了解中國的雞、鴨和豬喜歡“吃什么”而在隨后的25年里躋身中國富豪前列。
1995年,四兄弟分家,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并將飼料工廠建到越南、菲律賓和孟加拉等國;現在,他又發現了新的機會,將飼料、養殖與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整合在一起,試圖在并無高科技概念、并無國際化色彩的農產品行業里建立更強大的商業帝國。8月19日,這位自嘲是不會喝酒,不會抽煙、不會跳舞、不會打麻將,不會對明星和名牌感興趣的“二百五”的劉永好在北京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講述了他的商業世界觀。
你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從中獲得的商業第一課是什么?
我第一份工作是教師。教書的時候喜歡搞電子,當時是1970年代末,全國沒有工廠能生產音響,只能從國外進口,我研究出一個,曾經希望把它變成產品但沒被批準。這是我創業的第一次沖動,后來陰差陽錯走向農業。我的經驗是:干一行要愛一行。
你接受的最好的商業忠告是什么?
很多人對我說過這句話:銀行是要依靠的,但必須記住的是,當你有錢的時候它會幫助你;當你困難時它是最早離開你的人,還可能在旁邊踹你一腳。
最糟糕的商業經歷是哪一次?
1990年代初期,我們的飼料供不應求,原料也不好買,我手下的經理排隊買了一些高水分玉米,結果不久發霉了。當年憑此可能是賺了一兩百萬,但第二年就慘了,后來一兩個億也補不回來,品牌受到了損傷,這件事我印象很深。
作過的最困難的商業決策是什么?
1993年,我們組織一批企業提出組建一家銀行,國家批準了。但新希望是做農產業的,與金融業差距極大,我們投不投、投多少?這個商業決策很難。作為發起人,最后我決定投,后來又不斷增持,現在我們作為民生銀行的主要股東占10.7%的股份,獲得了幾十倍的回報。
在當時另一個難題是對這家銀行角色的定位,是為企業自己的融資服務還是僅取得財務收益?最后我們想明白了,盡可能不干預經營,我們也沒有從民生銀行貸過一分錢的款。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接手新希望的管理后,將它打造成什么樣的企業?
我女兒還年輕,還要學習,今后看她的造化。假如她愿意而且自己也有能力,那么可以為公司做一些事,但更多是股權層面的考慮。我現在想的最多的是怎么培育一個年輕的富有戰斗力的并適應我們企業特色的管理團隊。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品質是什么?
必須是一個肯學習、善于學習的人,是一個能夠傾聽別人意見的人,能夠吃苦、不被困難嚇倒的人,同時他要懂得關愛別人。
什么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
我也希望早點退休,工作時間逐步減少。當你的電話越來越少,需要你決策的事情越來越少,那么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企業垮掉了,二是企業運作規范了,我當然希望是后一種?,F在,我工作之外就是做些學習研究和旅游。參加過幾次攝影團,我敢說,我拍攝的很多東西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