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有限判斷力的未來廚房將虎視眈眈地監視你的飲食過程。
營養學家長久以來都夢想監視人們進食。當然,大;數病人在談論這種監視的必要性時都會通情達理地予以配合,但一旦出了醫院,回到自己的廚房,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薯片?”哦、我知道它們不健康,但只吃一點不會造成什么傷害,不是嗎?”
薯片與草莓脆餅可能是是國人放任自己的方式,而每個國家的人們都有自己最喜愛的食物。如果說美國在不健康飲食方面已經引領全球、那么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就是在奮起直追。
不過現在,有了RFID,能夠保障個人隱私的廚房可以真的會對你的飲食指手畫腳了。
什么是RFID?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ncydentification)服裝、產品、食物、房子里的物品,每件東西上都有小到幾乎看不見的標簽,甚至人和寵物身上也有。這樣,每件物品和每個人走到哪里都能被追蹤。這些設備不需要電池,每一個發射給它們的能辨別其身份碼的微小信息在到達時都能夠產生能量。
當房子里所有的食物都被標記后,房子就知道你在吃什么了:RFID標簽加上電視攝像頭,麥克風與其他傳感器。“吃你的椰菜。”“不準再吃更多的黃油。”“快去鍛煉。”真是個脾氣暴躁的廚房。
“如果電器懂得你需要什么,情形會怎么樣?”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研究者問道 他們建造了一個在所有能放傳感器的地方都放上,傳感器的廚房,還有電視攝像頭與地板上的壓力計,用于測量人們站在哪里。許多設備用來測量許多事情,他們說這個系統“能推斷出當人們在用過冰箱后又站到微波爐前面時,他或她很可能在重新加熱食物”這個被稱為“廚房感官”(KitchenSense)的系統擁有“故障弱化”(fail-soft,指一處出現故障其他地方仍可運行)程序、“常識”和一顆“開放的心”(OpenMind)
廚房感官是一個布滿傳感器網絡的廚房研究平臺,它能通過常識推理來簡化控制界面并增加交互。該系統的傳感器網絡試圖解讀人們的意圖、以便提供具有故障弱化性質的安全、效率及審美方面的支持。通過將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與日常事件的常識放到一起進行推斷,中央控制的“開放的心”系統能得出一套能在不同電器之間分享的結論
不過,廚房中的電腦并不知道所有事情。它只是做出猜測——基于設計者觀察和預感的統計學上似是而非的猜測、但是,他們不可能知道人們心里在想什么。
公平地說,統計學揭示的規律也是有用的,在這個具體的例子中,廚房并沒有采取行動,它只是準備行動,把一整套可能的選擇性行為方式放到人們眼前,人們真的想這樣做,那時只要摸一下觸摸屏表示“是”就可以了。
就像上面引用的以典型科學論調解釋的那樣。這個系統使用“常識”。在英語中,“常識”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單詞,廚房也并不擁有真正的常識,它有的只是設計者所能編進程序的那些見識,這些有限的判斷力使它并不能真正知道目前所發生的事情。
如果你決定做某些你的房子認為對你有害,或根本就是錯誤的事會怎么樣?“不,”房子說,“這不是正確的烹飪方法。”如果你要那樣做,我可不對結果負責。給,看看這本烹飪指南。看見了嗎?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少數派報告》是根據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在為部電影中,身為英雄的約翰·安德頓(John Anderton)從政府當局出逃,穿過擁擠的大型購物中心。廣告標志認出他從身邊經過,大聲呼喊他的名字、向他提供符合他風格的服裝,連特別甩賣的價格都是根據度身定制。
有人會說:“這只是一部電影”?哈,以前是一篇小說。現在是一部電影,明天就是現實了,這部電影有很好的科學指導,里面的設想都非常可能實現。所需要的只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