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跨國公司高層管理者的日程表一樣,日產(chǎn)(Nissan)汽車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橋本泰昭每天的工作被無數(shù)的會議、出差所占據(jù)。曾被譽為當代汽車業(yè)傳奇的日產(chǎn)公司在2006年經(jīng)歷了罕見的利潤下滑,為此。公司總裁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決定將公司的重點從成熟的西方市場轉(zhuǎn)入以印度、中國為主的亞洲新興市場。這樣一來,橋本泰昭負責(zé)的亞洲和大洋洲市場及銷售工作變得更為艱巨。這對橋本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重壓之下,如何在日常工作平衡多種利益以便提高效率。
按部就班的早晨計劃,是確定每天工作流程有效性的關(guān)鍵時段
早上6點起床,7點從家里出發(fā)。我的家距離公司的所在地比較遠,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所以我到公司需要坐電車(相當于輕軌)單程一個半小時,正好8:30到公司上班。8:30到9:00這30分鐘,不安排會議。在這段時間里,我要確認一下,天會有哪些會議和安排,然后處理一下郵件。
如何應(yīng)對頻繁的會議?人們常常容易忽略的是:開會之前進行必要的判斷和掌控其實是提高會議效率的重要一步
會議比較多的時候,整個上午就會一直在開會,中午也不停,一邊吃一邊開。很多時候到晚上9點多,都還是在開會。除了在總部大樓開會之外,我們還有一個研發(fā)和設(shè)計中心,在距離總部大樓比較遠的神奈川縣。那邊都是設(shè)計工作人員,我需要經(jīng)常過去看一些新的車型設(shè)計,開一些評審會。
會議之前先要搞清楚這個會議需要做什么,最后希望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比如公司每個月一次的高層會議就一定要出席,一些產(chǎn)品的評審會也一定要出席。我自己管理范圍內(nèi)的會議,哪些需要參加、哪些不需要,這就由我自己判斷了。
每天的會議很多,都是排滿了。所以每一個會議的時間都是規(guī)定好的,也一定會按照時間結(jié)束,否則后面的會議就要受到影響。
由于開會地點常在新、老辦公樓之間轉(zhuǎn)換,橋本泰昭總遇到遲到的可能。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會主動安排一些“毫無目的”的會議
我一定要在如此眾多的會議之中,抽出時間,和下屬各個部門和區(qū)域的負責(zé)人一周至少安排一次會議的時間。大家各自說說在不同市場存在哪些問題,有什么希望和要求。這樣的會議只是進行溝通和交流,不設(shè)定任何的目標或題目。
怎樣在繁忙工作中保持清晰思路,橋本的策略是:保留思考及與下屬溝通的時間與渠道——當然,也不乏刻意打造的自由空間
一天的會議都結(jié)束了,這時候我就會獨自開始思考問題。只坐在那里想的話,很多問題都不能歸整起來。所以一邊想就會一邊動手寫寫畫畫。當然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是很漂亮很完整的,但我的思路可以反映在上面。
我自己一個人掌握的信息、數(shù)據(jù)不是最全面的,所以我隨時會把各個市場負責(zé)的工作人員召集起來,告訴他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讓大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互相討論看看能否有好的解決辦法。
每天只坐在辦公室里面,不會有好的想法出來。我會抽空到各個辦公室去走動走動,串串門。看看大家都在忙些什么。或者到公司外面去稍微散散步,但是這個你不可以說出去啊。
作為一個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優(yōu)先順序非常必要,而同時,這也涉及到高管與下屬的工作分配如何達到平衡狀態(tài)
可能會有很多判斷的標準。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回答,所有的問題都停下來了,比如會影響生產(chǎn)或者影響銷售。這樣的問題必須馬上解決。第二,就是這個問題是否需要我親自來解決。如果我分配下去給手下的工作人員,他們有這個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分配給他們先做。第二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來做,整個公司也運作不起來。所以手下工作人員能夠承擔(dān)的工作,要盡量分配出去。最后需要做決定的時候我才會做出判斷。
但如果這項工作交給別人,是會給他造成很大壓力的,甚至無法完成的工作。我不希望交給別人壓力很大的工作,這盡量由我自己完成。這是我的一個原則,但是否真正全都做到了,我也很難講。
在與下屬的溝通過程中,巧妙地將激發(fā)能動性和壓力傳達結(jié)合在一起,是一門極為考驗智慧的領(lǐng)導(dǎo)術(shù)
我是一個很開朗明快的人,對一些細微繁瑣的事情并不是很重視。但我有些性急。
有些老板會作一個表格,根據(jù)不同的要求來評判手下員工。這些我都是不會做的,我不計較這些。我盡量讓手下的員工發(fā)揮他們自己的特長,發(fā)揮他們自己的經(jīng)驗,來解決一些問題。放手讓他們先做。所有的事情并不需要事前100%的申請、同意之后才開始去做,他們自己判斷可以進行、推進的話就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去工作。
但到了一個階段,要把結(jié)果匯報給我,進展到什么程度。所以說事后匯報也是可以的,不需要什么事情都是事先匯報。所以不是說我拼命去做就能做到最好,反而是那些真正了解市場,真正了解客戶的工作人員做起來能夠有好的結(jié)果。所以就要盡可能地發(fā)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把這些事情做好,而不去干涉他們的一些具體做法。
因為我畢竟是上司,下屬就會覺得很有壓力,這個事情我是否能夠做好,或者這上面究竟有多少期待。盡可能的不要讓他們有這么大的壓力,萬一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隨時來找我商量。然后我會支持他們,看看有什么辦法在公司內(nèi)部去協(xié)調(diào),盡可能來支持他們,讓他們比較輕松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