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發(fā)現姚明的人找到的下一件大事:打造一個屬于中國年輕人的街頭品牌。
跟上海大多數“80后”一樣,24歲的彭巍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長樂路轉一轉。作為一家玩具設計公司的平面設計師,他喜歡去這條新潮匯聚的街上看看復古鐵皮玩具,以及時裝設計上的新花樣,比如鑲鉆、緘面。他想,也許什么時候,自己也能用上這些材質和工藝。去年10月,逛到長樂路靠近成都南路時,他看到裝修工人們正在安裝回旋式衣架——彭巍很納悶:一家賣“水貨”的店面,犯得上如此興師動眾嗎?
當這家叫做eno的服裝店裝修完畢,彭不得不校正自己的想法:它不賣水貨或外貿商品,而是銷售出自中國年輕設計師之手的街頭服飾。到了周末,eno還提供免費的啤酒,以及后朋克樂隊PK14的現場演出。
一家好玩的商店?還不止如此。因為好奇,彭巍參加了eno在網絡上組織的設計比賽,獲獎后,eno邀請他作合約設計師。由此,eno多了一個叫作“Mr.Box”的設計師,2007年11月,彭巍設計的5種“混搭風格”的圖案(如將女王頭像和鱷魚嘴拼在一起)會出現在eno的成衣上。
“eno不是純運動品牌,也不是純休閑品牌,更不是班尼路和美特斯邦威。”彭巍說。那么,eno是什么?

雖然可以被打上很多標簽——時尚、本土化、具有娛樂精神——但似乎很難廓清其面目:它的形式是連鎖服裝店,卻又有些像酒吧,它組織活動和比賽,還簽約各路設計師出品服飾。最為奇特之處在于:它不像其他試圖打造時尚品牌的公司一樣聘請港臺明星作形象代言,只讓其品牌緩慢地在一小撮人里口口相傳。
這個混雜的商業(yè)模式,可以被視為一個頗富雄心的規(guī)劃。用其CEO鐘平滔(Tot Petersen)的話說,eno的商業(yè)模式是三合一的:街頭風格,加Zara式的快速時尚,以及Web 2.0的開放創(chuàng)作力。即使在全球商界,這樣一個混合體都是不存在的,何況它誕生于上海。因此,eno就需要回答~些在中國從未被解答過的問題:怎么讓中國的年輕人承認它的“酷”?怎么讓民間的創(chuàng)意力量匯集到eno這里,變成一種可持續(xù)的增長力?
Just do it
試圖回答這兩道問題的,是一對奇特組合:兩個美國人,陸海瑞(TerryRhoads)、鐘平滔,和一個上海人沙伊峰。這10年來,他們一直在中國求解各種跟年輕、時尚相關的問題,先在耐克,隨后出來作體育咨詢,最后才推導到eno這個街頭品牌。
早在1987年,鐘平滔就來到中國,前往南京大學學習中文。1993年時,他加盟耐克中國,并于1年后認識了與自己一樣操著流利中文的陸海瑞。
那是個屬于邁克爾·喬丹的時代,并不需要太多的本土化努力,耐克的鉤子標志就已成為中國年輕人們最喜愛的“奢侈品”之一。但耐克已經意識到,他們需要一個中國的喬丹。
陸海瑞記得,1996年他在上海靜安體育館發(fā)現姚明時,對方“像一頭小長頸鹿”,而且,他的腳上穿著一雙破舊的阿迪達斯。當時姚明非常坦率地告訴陸,這是他媽媽能找到的唯一一雙足夠大的鞋。第二天,陸海瑞向公司總部寫了郵件,訂了一雙18號的籃球鞋,交到姚明手中。3年之后,已經被上海稱為“小巨人”的姚明,跟陸海瑞代表的耐克簽下了職業(yè)生涯的第一份商業(yè)合同——很難說這一切是巧合,比如,1996年開始在耐克實習的沙伊峰曾是姚明樓上樓下的鄰居,而他的父親曾是姚明的母親方鳳娣在上海女籃的教練。
但并非每件事都像發(fā)掘姚明一樣讓人愉快。無論如何,作為職業(yè)經理人,陸海瑞始終只是姚明與耐克之間的橋梁,有太多事情是他所不能決定的。接受《環(huán)球企業(yè)家》采訪時,陸海瑞并沒有詳細回顧歷史,但他打了個比喻: “在耐克我是用一只手來做體育生意。”
于是,2002年,陸海瑞和沙伊峰在鐘平滔的鼓動下辭職,創(chuàng)立前銳(上海)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公司的英文名為ZouMarkethN,Zou,就是“走”。而接下來另一個盡人皆知的事情是,2003年,姚明也放棄了耐克改簽銳步,而且,一向頗為和善的姚明對媒體毫不客氣地吐露了對耐克的態(tài)度:“你可以少給我錢,但是你必須誠實地面對我。這不是錢的事兒。”
直到今天,陸海瑞和沙伊峰不過10平方米的辦公室,依然被裝修的仿佛姚明的小型博物館:三人的合影擺放在陸海瑞的辦公桌上、姚明為前銳題寫的“Go,Zou”的T恤被掛在醒目的位置。雜亂的書架上靜靜地容納著姚明的大號球鞋和他簽名的籃球……但他們的生意早已經超越了籃球本身。前銳成立之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先后給美國職業(yè)橄欖球聯(lián)盟(NFL)、美國棒球大聯(lián)盟(MLB)作顧問。
前銳一以貫之的思路是:體育營銷的重點是幫助人們釋放激情,而在中國,人們的運動機會其實很少——除了體育課上鍛煉身體,很少有教練、專業(yè)技能學習、團隊,和正式的比賽。但換個角度來講,如果誰能夠用運動將中國4億青少年調動起來,它就改變了這樣一個巨大人群的生活方式。
因此,當NFL找到前銳,陸海瑞們對橄欖球這種在中國毫無群眾基礎的運動的建議是: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開展青少年橄欖球聯(lián)賽。而后,通過開設教練員訓練營,經由這些體育老師們把這項運動帶到基層的各個學校。3年下來,前銳一共培養(yǎng)了3000名教練員,并把橄欖球的城市聯(lián)賽發(fā)展到了11個城市。同樣,前銳給MLB的建議也是實施棒球在中國的青少年發(fā)展計劃。在北京、上海、廣州、無錫、天津5個城市開展小學生棒球小聯(lián)盟——他們并非都需要成為職業(yè)選手,但只要他們能夠成為棒球和橄欖球觀眾,也就夠了。
這種“草根計劃”執(zhí)行過幾次,陸海瑞們對中國年輕人的洞察可謂豐富,但沮喪也隨之而來:很多太細節(jié)的創(chuàng)意并不被外國用戶認可。直到2005年底,三人在辦公室開會,再次陷入這樣的境地。沮喪之余,陸海瑞拍著桌子說:為什么我們不自己干呢?他的提議立即得到了附和:“為何不發(fā)揮我們對于青少年的了解,做一個屬于他們的品牌呢?”
混搭
新品牌很快被命名為“one”,但在工商注冊時未能通過,于是被翻轉成為“eno”。涵義簡明:“中國4億青少年總是聽父母的話,聽爺爺奶奶的話,聽老師的話,但他們也需要一個空間表達自己”,陸海瑞說。
eno最初想抓住的市場空間,是耐克們和李寧們的中間地帶。但研究之后,發(fā)現這個市場空隙并不存在:雖然耐克與李寧定位不同,但它們的運作方式是一樣的,簽約大牌球星,用明星的影響力來制造潮流。這種打明星牌的做法,對于從零開始的eno而言,并不是快速成長的好路徑。
于是,方向被調整為:利用中國年輕人的創(chuàng)意精神,把衣服變成他們的涂鴉之處——真正令人興奮的是,這一市場迄今無人真正占領,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品牌只是游走在邊緣,偶爾為之,但是,eno站在了這個市場空擋的中央。
一系列研究之后,2006初,鐘平滔明確了eno的模式:街頭服飾風格+Zara和HM般的陜速時尚+Web2.0的開源平臺。而在這三個領域,eno各自的對標對象是:Stussy、Zara和threaclless.com,
追溯全球范圍內今日的街頭裝飾,不可避免會談到Shawn Stussy。1980年代,Shawn Stussy把自己設計的涂鴉簽名畫在滑板上,竟然得到追捧,很多人邀請他把名字簽在滑板和T恤上。Shaven Stussy順勢開了一家銷售沖浪服裝、用品的公司,當初那個涂鴉的名字“STUSSY”自然成為了品牌商標。Stussy成為一代人創(chuàng)意的靈感來源,也是最早獲得主流承認的、同時并未失去地下文化訴求的街頭品牌。
而風靡全球的服裝品牌Zara最可借鑒的,是它卓越的供應鏈管理:如何把設計師的最新作品在半個月之內就送到終端店面的貨架上?對于試圖每款設計都限定銷量,以保持產品性格的eno,這是一個必然之選。
而美國新進流行的threadless.com,解決了設計來源問題。它的機制是:注冊用戶往網站上提交T恤創(chuàng)意,其他用戶投票,最受歡迎的圖案會被制作和銷售。
eno對threadless.com的模仿,就是讓彭巍變成Mr.Box的“3/3創(chuàng)意運動”。其含義很簡單:eno的產品1/3的設計來自eno自身,1/3的設計來自優(yōu)秀的藝術家,1/3的設計則來自消費者。
一個年僅20歲,仍在上海為通過平面設計師的認證考試參加培訓學校的女孩兒Ms PP,就成為了eno平臺的受益者。
由于多次在eno網上舉辦的競賽中勝出,她被邀請參加今年4月在長樂路旗艦店舉行的“藝術自行車系列”。這次的活動,是8組藝術家隊伍將現場涂繪并裝飾懸掛在室內的自行車。在鐘平滔看來,自行車的車架,同樣可以成為藝術家的畫布。
事先得知其他受邀對象全是專業(yè)設計師,為了壯膽,Ms PP甚至帶上了對設計一竅不通的爸爸。但誰也不曾想到,當這次活動的自行車提供者,Trek自行車把這批涂鴉完成的自行車帶到日本展覽,MsPP當場設計的“紅唇撲克牌”居然大受日本人的贊譽。“Ms PP可能由此獲得前往日本發(fā)展的機會,而這正是在eno提供的平臺上發(fā)生的。”鐘平滔說,“將來和eno合作的設計師變成業(yè)界大腕,eno會成為他們傳奇故事的一部分”。
因為高度依賴于“草根”和“口碑”這些相對難以控制的力量,eno必須確保的一個問題是:對于細節(jié)的掌控必須做到位。到目前為止,它做得不錯。
在eno旗艦店開幕時,它邀請了32位藝術家為其設計不同形象的音箱,這種將任何事物變成畫布的努力,的確讓觀看者印象深刻。隨后eno又把這些“大聲音箱”上的設計圖案制成相關T恤,并將部分收益捐贈給上海第四聾啞學校,以此建立一個藝術計劃,為其品牌賦予了公益色彩。而當倡導環(huán)保的Live Earth演唱會在包括上海的全球各大城市唱響之后,eno又迅速舉辦了綠色T恤活動。甚至,在其店面內,你可以看到自制的透明電視機。
如果你現在問鐘平滔什么是酷,他的回答非常簡單:酷就是獨特、與眾不同。
生意
對于鐘平滔等三人,eno和前銳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后者的全部投入來自陸、鐘的蓄積,并且在創(chuàng)立之初就實現了贏利,但eno從成立之初就是一個規(guī)模很大的生意:它向海外的個人投資者融資,并吸引了上海的成為基金為其投資。鐘平滔拒絕透露投資額度,而成為基金以“投資eno的負責人不在國內”婉拒了采訪。
一家以口碑營銷為主要宣傳手段的商店,為何能得到試圖在3、5年內即有商業(yè)回報的風險投資?
鐘平滔會告訴你,近期發(fā)生的一些交易足以證明,有品牌的服裝品牌是可以獲得良好回報的。在美國,1996年創(chuàng)立的Under Armour依靠輕薄、透汗性好的襯衫、短褲等產品成為了運動員的至愛。它在過去三年銷售額以78.35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長。而在中國,今年8月14日,中國大陸最大的女裝鞋零售商百麗集團,以現金48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意大利運動品牌Fila的中國商標及其他與之相關的產權——從Fila經由上海聯(lián)亞公司代理登陸中國市場到被出售,只用了兩年時間。
而支撐eno的市場也的確存在。2006年麥肯錫曾發(fā)布報告指出,中國城市12-17歲的青少年年消費2900億人民幣。2006年年底麥肯錫發(fā)布的另外一份報告則顯示了中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銷售”的轉型,以及城市消費者的崛起。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日本和美國的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個人消費額也將從2005年的5.8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25年的27萬億元人民幣。廣告公司智威湯遜2007年推出的“關注中國青少年”的研究報告中,對這一人群的核心概括之一就是對潮流尖端永不滿足的渴望。
11月中旬,記者在北京再度見到鐘平滔,他正在為兩個星期后開張的en0北京辦公室尋找辦公地點。同時,今年圣誕期間en0將正式登陸北京市場。而eno推出新款的速度也在不停加速,起初每月en。上架的新款有200-300款,很快這一數字達到了500款,不久的將來估計是1000多款。這也得益于eno產品線的急速擴張。除了帽衫、絨衫、T恤等基本的街頭服裝,Eno隨之推出的還包括書包、皮帶、錢包、珠寶等各式配件。而eno除了自己開店,還進入了同樣以傳播時尚潮流為己任的Novo Concept賣場,并隨著NoVo終端網絡的擴展而快速滲入成都、昆明等二線城市。
“eno有可能明年開始贏利,但是這不在我們的計劃中。建設eno如同造船。造船需要成本,一旦船造好了,出航后很容易收回投資。”鐘平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