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6日,藝術長沙將首次亮相。雖然冠用了一個與藝術北京相似的名頭,不過藝術長沙卻完全沒有藝術北京濃重的藝術商業氣息,以及火熱場面背后蓄勢待發的火藥味。它結構簡單,五個藝術家個展,以及三個聯展,避開了漸趨體制化和復雜化的藝術博覽會活動模式;它面向大眾,預期10萬人的參觀流量,讓自娛自樂的當代藝術展艷慕不已;它大搞藝術娛樂化,在豪華專列上召開學術研討會,不顧忌板著面孔的評論家指責其追求噱頭;它遠離商業,拒絕主辦方網羅作品,有力地打擊藝術圈內盛行的 “潛規則”。如此多“不成規矩”的特性,使得藝術長沙成為九月藝術活動高燒時段中一個冷靜意外的看點。

下一站,長沙?
如我們所知,長沙乃至湖南省并不是一個當代藝術活動旺盛的地區,不提北京或者上海,僅僅對比毗鄰的四川、湖北,湖南省沒有太多普通人叫得上名字的成功藝術家,也沒有眾多拔地而起的藝術區,更缺少完整的當代藝術畫廊和藝術市場。因此,我們首先要問,為什么長沙敢于拉起藝術長沙的大旗,將中國的當代藝術延伸到當代藝術干涸的中部地區。
■ 天時:旺盛的消費能力期待當代藝術市場
保守的藝術評論家在分析藝術發展的時候,總喜歡提上兩句地區經濟的發展。學術界普遍認為,當藝術市場成為主流之后,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因此,在當代藝術學的論述和分析的文章中,數據、表格、比例分析,以及基于這些數據之上的前景預測,變得無比權威。
湖南在中部城市中是有明顯的優勢的,它毗鄰港澳,和廣東的山水相依。如今湖南也加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其向南擴展的方向不會改變。急速發展的經濟促進了消費水平和層次的提高,況且長沙在過去就一直以市民的高消費水平為城市經濟特點,其社會商品的銷售總額一年超過600億。2006年根據統計,北京市人均消費能力達到13,000元,而長沙城市居民人均消費已達到10,679.74元。旺盛的消費水準,預示了長沙具備相當的購買力來投入到當代藝術品的投資和收藏中。2006年已經有一系列激發性的重要展覽和機構在長沙露頭,包括“出湖·入湘”當代藝術展、“鏈條”當代藝術展,以及譚國斌當代藝術館的落成,均標志著當代藝術即將在長沙出露鋒芒。而這次藝術長沙雖然選擇了非商業和非盈利的運作模式,但其造成的影響力會進一步加深普通市民對當代藝術的了解,為長沙乃至整個湖南地區當代藝術市場的進一步樹立打下基礎。

■ 地利:湖湘文化的思變和求新
湖南在歷史上并非一個繁榮的生存之地,由于山高路遠,地處內陸的緣故,湖南曾被視為“化外之地”,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是以“楚蠻”來概括的。但這并不妨礙它在文化變革時期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湖南學人朱漢民先生總結湖南的文化時說道,歷史上湖南文化的第一個高峰期是兩宋,湖湘學者走在學術文化的前沿,使湖南成為獨具特色的“理學之邦”。第二個高峰期是清初至民國的三百年間,湖湘士人在這重大的社會轉型時期,實現文化的轉型。第三個高峰是在馬克思主義思潮傳播時期,湖南涌現出一批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者,如毛澤東、蔡和森、李達等,他們在湖南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新文化,再次站在文化變革的前沿,推動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梢钥闯觯显诮袊冀K扮演著一個推動社會變革的發動機的角色。
濕熱的氣候造就了湖湘人的思變和求新的文化特質。而這正是當代藝術滋生和發芽必需的土壤。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湖南的藝術家就曾經走在時代的最前端。1982年的著名的“同代人”全國巡展直接影響了長沙藝術團體“磊石畫會”,他們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受到廣泛關注。1985年,湖南一群藝術家創辦的《畫家》刊物吸引’85新潮時期一批從事現代藝術創作活動的藝術家聚攏在長沙,形成“《畫家》群體”。1986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湖南青年美術家集群展”是湖南現代美術運動的高峰,是對湖南現代美術思潮的檢閱,但也是“選擇過程中的鋪墊與犧牲”(呂澎語)。之后,由于幾個重要團體不再有統一具體的創作活動,紛紛解散。加上商品經濟大潮的來襲,很多藝術家投筆從商,成為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湖南現代美術運動剛剛起飛就黯然落幕。
近年來,隨著藝術市場風向標向中國當代藝術的漂移,北京、上海這樣的藝術“名利場”上人頭攢動。暫時不在北京或上海工作的藝術家們,湖南藝術家雖然不能直接感受到中心地帶的激浪潮涌,但求新求異的敏感使得他們不會停止對最前衛的藝術潮流的追逐。
“千層浪”早就蓄勢待發,只等夠分量的“一石”。藝術長沙正是順應了這個時機,將最新的當代藝術看點運送到長沙來,

■ 人和:當代藝術明星的號召力
不難看出,藝術長沙最大的亮點還是幾位明星級當代藝術家的出場。藝術長沙的活動架構主體正是由5位藝術家的個展和一系列群展組成。
方力鈞、李路明、李津、毛焰、王音,五位藝術家雖然使用材質不同,風格各異,但都可以稱為閃耀于當代藝術潮流中的藝術明星。方力鈞自不用說,整個藝術長沙的活動離不開他的號召和影響力。而王音雖然“保守低調”,但他多年的創作積累工作使中國當代藝術的觀念性表達走出了不成熟的境況,貢獻良多。湘籍藝術家李路明,曾經在1985年的新潮美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僅通過創作,也通過從事的出版推廣工作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幾代人的演變,他重新拿起畫筆創作的《云上的日子》等等系列作品,為當代藝術增添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另外一位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獨行俠”的湘籍藝術家毛焰,最近因為其作品《記憶或舞蹈的黑玫瑰》在不久前保利夜場拍賣會上爆冷拍出1,001萬的高價而備受關注。天津藝術家李津是當代水墨的代表人物,和他風趣的外表一樣,他的作品也一直以筆墨表達著迥異于西方趣味的中國觀念。
幾位藝術家一直跟譚國斌美術館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最初他們設想在2007年在長沙集中做五個藝術家的個展,為長沙觀眾系統呈現個人創作的面貌,也帶動當地藝術家的創作熱情。沒想到,在尋找展覽地點的時候,與湖南省博物館一拍即合,得到在這個收藏傳統經典藝術的場所舉辦當代藝術展覽的機會。之后,企業的支持和協辦逐步添加進來,終于成就了如今大規模的2007藝術長沙。
除了五位個展藝術家,參加此次群展的段江華、蔡棟、何汶 、李松、劉洵等大都是湘籍藝術家。他們有的曾經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擔當了湖南現代藝術的領頭人和風向標,經歷了藝術家集體出走;有的則是嶄新露面的年輕藝術家。如今,湖南當代藝術的潛力將他們重新拉回來,借藝術長沙的勢頭重新聚首。
段江華一直以表現主義的方式,重構人類歷史,但近段時間以來,他把對歷史的表現從古代移到了現當代,呈現了歷史本身無限的復雜性與豐富性,讓人反思與反省。蔡東的作品著力于人物深層的發掘,他筆下的人物頭像都只是一種介質,一種強列而具有沖擊力的視覺符號,它沒有過重的傾向,文化、種族、性別、性格、情緒的痕跡都被消除,沒有任何故事情節,因此它所有的涵義又變得極度純粹起來,迷惑、傷痛、矛盾、混沌撞擊著一切,發人深思,讓人觸目驚心。何汶 的繪畫藝術一如他的做人,靜謐中蘊含激情,優雅中潛藏敏捷,靜思中注入行動,恣肆中富于浪漫,“唯楚有才”這一歷史上對楚人的評價在他的身上得到強烈的體現。
而海外歸來的藝術家曹勇,以及河北師范大學教授王文生,他們的到來給藝術長沙帶來豐富而多樣化的結構,保證了藝術長沙不僅僅是當代藝術賣座作品的展示,也是最新藝術動態的風向標。
藝術長沙,藝術活動的嶄新模態
縱覽各地的當代藝術活動,組織策劃是決定活動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也是創立一個知名品牌至關重要的部分。與藝術北京、上海春季沙龍和“上海當代”不同的是,藝術長沙的幾家主要負責機構的背景跨度頗大,是政府機關、娛樂事業和民營美術館的典型代表。湖南省文聯、湖南廣電集團、湖南省博物館、和譚國斌美術館的聯手合作,代表了政府與民間、社會精英與大眾娛樂、經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的聯姻。這一融合和混雜的新型組織模式會不會成為當代藝術展組辦的新道路?會給藝術長沙帶來怎樣的發展前途?

■ 湖南省文聯和省博物館高調出面,
鳳凰衛視曾做過一期《小莉看世界之湖南崛起》,其中曾經借用“工業反哺農業”的比喻來形容湖南文化產業要反哺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不但是新聞媒體的觀點,也是整個湖南省文聯發展文化事業的宗旨。
在我國,不少經濟發達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將發展創意產業列入了當地的十一五規劃,作為未來的重點發展產業,其中最重要的著眼點就是當代藝術區的發展。務實而有經濟頭腦的湖南人早就看中創意產業這個全球新的經濟增長點。長沙市市長譚仲池2006年3月就提出要將長沙建設成為文化創意城市,指出:“創意是長沙的靈魂。”所以2006年湖南省開動首個文化創意集聚地時,采取了政府高調支持的態勢。
與其他省市不同的是,湖南的當代藝術并不發達,但從零開始勝于另起爐灶,長沙的新興創意領地一上馬,其綜合性與包容性之強就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這次湖南省文聯出面主辦2007藝術長沙當代藝術活動正是體現了政府背景的支持和經濟潛力的帶動。
湖南省博物館是這次藝術長沙的主要的展覽場地。方力鈞、李路明和王音的個展將分別在省博物館的新館和舊館舉行。而毛焰和李津的畫作因尺幅較小,被安排在場地較為集中的簡牘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創辦成立于20世紀50年代初,由于館藏的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等具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收藏品而曼聲海外,是湖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這次能夠在有如此歷史意義的展場開展最新的當代藝術展覽,恐怕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
博物館的負責人告訴我們,在10月初展覽的旺季,一般會有不少于10萬市民到博物館參觀,這正是一個將當代藝術普及至大眾的最好時機,而博物館方面也有意在這次展覽的基礎上,開辟專門為當代藝術設立的當代館。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藝術長沙是一個雙贏的項目。

■ 湖南廣電加盟,勾兌藝術長沙和娛樂長沙
“電視湘軍”的成功,是這幾年中國娛樂文化界的神話,它的影響力的輻射之廣,以至于一提及文化產業,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湖南廣電”。從“快樂大本營”到“超級女聲”再到“快樂男聲”,湖南電視產業一路高歌行進,僅 “超級女聲”這一單個節目,2006年就創造了5,000萬美元的收入。湖南廣電集團也借這個勢頭進入中國文化產業企業50強。
以往我們認為,當代藝術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是依靠其學術評判和歷史積累實現的,這樣造成當代藝術的活動的價值只在小眾范圍內真正得以實現。而大眾對當代藝術的了解,更多是通過近幾年不斷爆出的藝術商業熱點。不可否認,當代藝術已經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成為時尚和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且當代藝術,尤其各種新的媒體藝術是以公共性為特征,大眾的接受程度決定藝術作品的完整性,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現代傳媒體系來完成。
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當代藝術活動背后的支撐大多是畫廊、拍賣行和藝術院校、文化機構等等藝術行內人士,近年雖然已經有更多大型的企業介入組織當代藝術活動,但是如湖南廣電這種代表最廣泛的大眾娛樂文化的機構主辦的當代藝術活動,在國內尚屬首次。
娛樂傳媒和當代藝術這兩種從本質上有著巨大差別的文化形式,能夠在藝術長沙得以勾兌,這正體現了湖南文化濃厚的地域特色。在這之前,湖南的藝術品拍賣活動就得到廣電集團的支持,2006年的書畫拍賣會曾被拉入金鷹電視藝術節期間開拍,目的是豐富金鷹節作為一個品牌活動的文化內涵,同時借“金鷹節”打響湖湘書畫藝術產業品牌,“借品牌樹品牌”,是湖南在推廣文化活動時最常采用的方式。
2006年湖南的當代藝術展覽“鏈條”的推廣活動,更讓我們領教媒體攻勢運用到當代藝術中產生的力量。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楊樂樂的參與使得觀眾人數激增,參展藝術家們被當作明星一般,被要求簽名的觀眾團團圍住。
2007年9月的藝術長沙活動中,“豪華專列”的策劃堪稱娛樂傳媒造勢的重點。來自各大城市的知名藝術家、收藏家和評論家近千人將在展覽開幕前一天搭乘一專列,由北京出發,前往長沙,共同參加本次盛會。同時,將有一個藝術研討會在專列上展開,藝術類、時尚類和娛樂媒體將實況轉播這次豪華專列之旅。這趟搭乘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專列,不僅僅是老牌重鎮北京和新興藝術城市長沙的鏈接,也將是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的碰撞。

■ 民營非營利機構譚館的介入,拒絕商業炒作
藝術長沙的協辦單位中,出現了幾個北京地區比較著名的畫廊,但他們的參與卻不涉及交易,至少此屆藝術長沙明確打出了拒絕商業的旗號。這在藝術品投資風潮涌動的當代藝術市場上是不多見的。
參與藝術長沙策劃的譚國斌當代美術館是一家湖南本地的非營利機構,它的介入代表了長沙本地藝術收藏的新動向。譚國斌當代美術館自創館至今,已收藏當代藝術作品逾百幅,絕大多數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作品。譚國斌本人和此次參加展覽的藝術家們的緣分也來自他的大量收藏。而2007藝術長沙的展覽策劃,溝通協調及組織接待工作的準備都由他來負責。
據譚國斌介紹,自從2006年譚國斌美術館的“藝術節點”展覽之后,湖南籍藝術家和其他地區的當代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非商業運作的理念最初是藝術家提出的,組織單位也贊同藝術家意見。藝術長沙雖然與藝術北京有相當地聯動與交流,但和藝術北京的運作機制目標定位有區別。而且考慮到長沙位于中部地區內陸省份的具體情況,湖南當下當代藝術在全國的相對薄弱的地位,從事當代藝術創作都為一些年輕藝術家,藝術市場尚需拓展,當代藝術學術氛圍及市場尚在起步階段。這些現實的問題決定了2007藝術長沙將把重點放在推廣和拓展中國當代藝術在湖南的影響,以學術及推廣的活動進行前期鋪墊,以求造成一定影響。明年將會在此次活動基礎上逐步完善和積累經驗。
聯手藝術北京,打造藝術中國影響力
2007藝術長沙的意義,不僅是指明星藝術家在長沙的亮相,也不僅是湖南省一個重大的文化藝術活動,而是從另一個側面展示出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活力,讓沉迷于商業競爭和藝術品買賣的藝術市場看到當代藝術活動發展的另一條出路。與此同時,2007藝術長沙與“2007藝術北京”進行的全方位對接,將一南一北兩個城市呼應起來,把最新的藝術動態帶進中部地區,提升了長沙這個中國最中部城市的藝術操作和策劃能力,拓展了中國的藝術版圖,共同打造“藝術中國”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