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到來的藝術北京、上海當代藝術展和藝術長沙活動當然是9月的熱點。我們也不能放過這個大熱門,著意邀請藝術家李路明、批評家馮博一、《時尚時間》雜志主編劉興力和藝術北京的總監趙力,第一時間匯集到編輯部會客廳,喝喝茶、抽抽煙、聊聊天,圍繞著將要到來的9月藝術活動以及藝術中國的大格局問題各抒己見、說東道西、顧后瞻前。
不求 “正論”,只當 “閑話”。
作為藝術長沙參展藝術家之一,李路明首當其沖拋了塊有分量的“磚”,對藝術長沙大力推薦一番。在他的介紹下,在座嘉賓大致知道了藝術長沙的來龍去脈,包括方力鈞等藝術家和收藏家譚國斌的鼎力支持,以及湖南文聯代表的官方支持和湖南廣電強大的運作能力等等。于是,大家的第一個討論點就集中在藝術長沙上。
雖然有“自賣自夸”之嫌,但李路明還是相當理性地分析了種種利弊.焦點問題,也是藝術家和評論家擔心的問題是—娛樂媒體參與藝術展覽,會不會將藝術也做成下一個“超女”?—畢竟湖南的娛樂文化力量太深入人心。
趙力拿出分析家的派頭,給藝術長沙的前景作個預測,他申明自己看好娛樂文化和藝術展覽的勾兌:“湖南當代藝術本身不發達,正好借鑒其他文化事業的策劃方式,把藝術活動搞得有聲有色,這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兒嘛!”
說到這兒,趙力“深入”分析給大家聽。按他歷年在美院招生的經驗(這個資歷別人可比不得哦),湖南省是有藝術氣氛與基礎的,湖南是美術高考考生第二大省,考取學生數量僅次于山東,湖南當代藝術的群眾基礎和專業水準是不容小窺的。如此廣泛的群眾基礎,能保證在湖南的當代藝術展覽最大限度實現它的價值。
第一撥問題剛剛落下,馮博一立即拋出新的疑問,直指藝術圈“潛規則”:“許多機構給藝術家辦展覽,目的大都是要收藏這個藝術家的作品,那這次藝術長沙會不會也是這種情況?”
“這個勿用擔心。”李路明先替藝術長沙打了保票:“藝術家事前沒有和主辦方談任何有關捐贈作品的事宜,辦展覽就是辦展覽,在這件事上不會和主辦方收藏之類混為一談。藝術長沙的展覽辦好了,收藏的事情以后可以再談。”
馮博一心有不甘,刨根問底。畢竟現在有了藝術市場之后,這種不涉及商業的大型藝術展覽已經快滅絕了。“這是一個‘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
“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已經有自己的市場,湖南廣電恐怕是要借助舉辦這樣的活動介入到當代藝術領域,之后再利用當代藝術資源加以整合,比如說‘超女’它本身就是一個品牌,‘藝術長沙’有可能做成一個品牌,最后也變成大眾娛樂的事情。”
“怕就怕,”馮博一不無憂慮地嘆口氣,“藝術沒被商業買走,倒是被娛樂給招安了。”
“藝術長沙會不會辦成長沙一個常設的項目長期辦下去?”聽到這兒,主編顧維潔立即接上來,提問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大概腦子里一直在盤算著呢。
李路明再次接過了問題:“當初譚國斌美術館和方力鈞接洽只是想辦一個個展,后來考慮到資源的整合,辦一個展覽和辦幾個展覽的資源消耗是差不多的。”——湖南人果然有經濟頭腦—— “加上湖南廣電傳媒和湖南省文聯的介入,使這次活動越搞越大,這幾個方面力量也都是想要把藝術長沙辦成一個常設的項目,至少從目前來看有這個可能。”
意猶未盡的李路明接著用一個美術史家的口氣給在座介紹了長沙和整個湖南省的藝術環境,雖然湖南目前當代藝術處于邊緣的地位,但是必須肯定的是他們在當代藝術發韌期所起的重要作用。在“85新潮”時期湖南藝術家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當時湖南是一個當代藝術異常活躍的地區。但是“85新潮”后許多藝術家下海經商,或者從事其他行業,并且小有成就,很多成了大老板。這使得湖南長期以來沒有極其優秀的當代藝術家出現。這次湖南省博物館介入到當代藝術活動,通過它的影響力必定會活躍當地的藝術氣氛,并且也會影響到其它的省級博物館對于當代藝術的態度,它會慢慢形成一種制度化的東西。
話鋒最凌厲、言語最坦率的馮博一對于藝術北京和藝術長沙的身份問題尤其感興趣,作為一直游弋于官方和民間的獨立策展人,這個問題是他必須面對的。拿藝術巴塞爾為例,巴塞爾博覽會完全是巴塞爾市政府承辦的一個項目,做成了每年一屆的一個品牌。而藝術北京和官方實質的接觸很少。
“比如北京雙年展”,馮博一說“它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由財政部撥款。第一屆北京雙年展財政部給撥了700萬,有了這些錢這次展覽就有一個基本的支撐,再拉一些其它贊助,資金問題就基本解決了。但是對于當代藝術的活動官方還是滯后的。”
“官方對當代藝術展的滯后,我想有這么個原因吧,”時尚時間的主編劉興力很謙遜地以外行人的口氣開始揣測。“我的印象中,當代藝術多是以諷刺、調侃的姿態出現的,這種打擊一大片的態度,是不是官方不太支持當代藝術的原因呢?如果當代藝術能夠改變一下風格或者更加多元化一點,或許能好一點。”
馮博一不住的搖頭,“不對不對,當代藝術有兩個基本特性,一是批判性,二是探索性。它必定會和現有的秩序和觀念發生沖突,它要是與時流同流合污就會喪失它的前衛性!”
一時間,室內的氣氛似乎被馮博一針尖對麥芒的回答弄的有些尷尬,客人們有搭沒搭地接著話,始終不能達到意見統一。“官方和民間對當代藝術展的態度,已經是老話題了,但是現在有了新的情況阿。”趙力起身給客人端茶倒水,順水推舟地把話題引導下去。“比如,現在北京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奧運!藝術北京當然要搭這個船,和政府建立一些合作的可能性,所以,不說歷史問題,整個事情會在明年這個時間點有變化。官方現在缺乏某些方面的專業人才,很多項目已經要依靠民間力量,所以2008年政府處于文化建設的考慮會把一些民間的力量整合起來。藝術北京已經在文化部立項,準備作為整個奧運活動期間的一個文化項目。這對藝術北京的發展也是極其重要的。”
許久沒吭聲的劉興力顯然已經熱身了,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他避開了剛才官方非官方的話題,繞回到自己比較熟悉的關注點上去。巴塞爾鐘表展世界聞名的,劉主編對巴塞爾城市經濟也有相當的了解。他介紹說,每年召開的鐘表展期間,巴塞爾聚集了很多的人氣及財富,創造了很大的商機。同理,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組織,會展經濟都是城市整體發展的一個經濟增長點,這些動態的活動對人們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背后有很多的消費者,它對城市的經濟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要說城市問題,正中趙力下懷,在這次9月的《藝術財經》雜志上,趙力就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有關城市藝術文化的文兒。他馬上把話題圈了過去:“同一城市有兩家博覽會,或是在同一時間兩個城市有相似藝術博覽會誰會更有優勢,而且目前已經出現了這種城市間的競爭,最明顯的就是北京與上海。”
“在新聞媒體圈有一個說法,上海能成為中國的商業中心,北京則會是文化藝術中心。”劉興力對競爭更有興趣,接茬說,“如果兩個城市在同一時間做同樣的博覽會在邏輯上肯定是存在競爭的。如果它們能尋找一種差異就能夠并存,如果硬拼的話那肯定是一個吃掉另一個。
馮博一顯然更偏愛自己生活和戰斗著的北京:“北京的活力要超過上海。上海舉辦藝博會更多的是出于一種文化策略的考慮。”
“北京相對當代藝術會更加開放一點,從798藝術區從自發形成到鬧騰著要拆,再到最后政府把它保護起來,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北京官方對當代藝術的一種態度。”馮博一始終繞不開他的民間情節,“真正北京本地的藝術家并不多,更多的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但是上海當地的藝術圈大多都是上海本地藝術家,外來的藝術家很少。北京的藝術區和畫廊數量比較多且集中,比如在9月的藝術北京期間,很多藝術區、畫廊都會做一些聯動,會把博覽會辦得更加多樣,影響力更大,波及面更廣。”
趙力把話題拉到了藝術長沙,用一個眺望給我們的會客廳做了一個完滿的結尾:“目前藝術長沙已經開始做,在同一時間點又有藝術北京和上海當代,將來可能還會有其它城市舉辦同樣的藝術活動,很難說不會出現藝術重慶、藝術成都又或者是藝術鄂爾多斯。或許模式都不太一樣,但是這么多城市都搞起來的話對中國當代藝術將是很有力的推動。”
會客室總結:
趙力相當地樂觀,馮博一相當地激進,劉興力相當地謙虛,李路明相當地#8943;#8943;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