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
王傳峰藝術簡歷
1967年11月26日出生于中國山東省。
1988年,在山東省藝術學院舉辦個人畫展,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專業學習。
1989年,作品《墨梅》被中國美術學院收藏。
1990年,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
1991年,出版《王傳峰畫集》(中國青年出版社),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舉辦個人畫展,同年作品入選北京翰墨緣九人書畫展,任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中華教育藝術家協會理事。
1992年,赴日本(靜岡縣富士宮市)。
1994年,在日本富士美術館舉辦“中國的繪畫——傳統和現代——王傳峰展”,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舉辦“我與水墨對一次話——王傳峰展”,任中國美術學院國際美術教育交流委員會委員。
1995年,在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舉辦“傳統·現代·抽象——王傳峰展”。
1996年,在東京日本體育新聞社舉辦“新的世界——王傳峰展”,并在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游學,任《美術報》顧問。

1997年,在東京千代田俱樂部、東京西洋美術研究所舉辦“王傳峰畫展”,并出版了《王傳峰作品集》(中國新華出版社);作品《春華》被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收藏;在浙江博物館舉辦“傳統·現代·抽象——王傳峰展”;在東京伊勢丹新宿店舉辦“王傳峰新作展”;在靜岡縣沼津市西武百貨店舉辦“王傳峰作品展”。
1998年,在德國柏林舉辦個展;在德國舉辦“二個空間·一個主題——中國藝術家展”,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在北京、西安、敦煌訪問。
1999年,在中國美術學院舉辦“中國當代繪畫精品展”,在富士美術館舉辦“王傳峰的世界”個展。
2000年,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到云南省訪問。
2001年,受聘于山東藝術學院,任客座教授。
2002年,中國駐日本大使武大偉將王傳峰作品《魚水情》贈送給日本國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其作品《魚》被中國駐日大使館收藏;作品《源遠流長》被日本總務省選為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本人還出席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北京紀念慶典;任日本“世界遺產系列郵票”發行審查委員會委員。
2003年,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日友好條約》締結25周年紀念大會。
2004年,出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受國家主席胡錦濤接見;《魚水情》作品捐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與日本中國友好協會聯合主辦的“魚水情現代中國著名畫家100人和王傳峰的世界”特展,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50周年紀念與中國國家博物館“魚水情現代中國著名畫家100人和王傳峰展”、中國美術館“魚水情·王傳峰展”;受聘為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2005年,《四季之魚》被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收藏并裝飾于六方會談會議會場;《和平之魚》系列作品贈與六方會談各國團團長,并在美國紐約、華盛頓、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訪問。
2006年,在中國美術學院設立中日文化研究所,并任主任教授。
2007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于4月至9月在富士美術館舉辦“中國美術的世界”系列展、“王傳峰作品展”“王傳峰和現代中國著名畫家100人展”“王伯敏、王大川和王傳峰展”“朱穎人和王傳峰展”;出席北京人民大會堂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紀念慶典;《王傳峰畫魚二十年》出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王傳峰畫魚水情》出版(人民美術出版社);《和平之魚》作品集出版(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5年9月19日,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為宗旨的六方會談發表“共同聲明”,確定了六方會談的目標和各方為實現這些目標所承擔的義務。這次會議歷時7天,有關各方都做出了艱苦而又富有建設性的努力。
為祝賀六方會談達成共識,我的朋友、著名華人畫家王傳峰專程從日本趕到北京,為六方團長分別作了一幅中國畫,以示鼓勵。
在這6幅名畫成集之時,六方會談又取得了新的進展。六方落實了“起步行動”,確定了第二階段行動計劃。我以為這是對王傳峰美意的最好回報。
謹此感謝王傳峰先生對六方會談的支持,祝賀王傳峰先生新畫集的刊行。
武大偉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
二OO七年十一月吉日
中日誼 魚水情
□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
著名旅日華人畫家王傳峰最近出版的以“魚水情”為主題的3部作品集,這是精心安排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文化交流活動,我謹代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中日友好協會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祝賀。
王傳峰是對外友協的老朋友,多年來運用手中的畫筆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事業繪出精彩畫卷,受到中日雙方知名人士及廣大民眾的珍愛。特別值得稱道的是2002年,他的作品《源遠流長》被日本國總務省選定為“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紀念郵票”向公眾發行,還有2004年為紀念對外友協成立50周年在北京和東京分別舉行“魚水情——現代中國著名畫家100人與王傳峰的世界”展,都是中日官方與民間友好合作事業發展的精彩記錄。現在出版的3部作品集,凝聚著他為日中友好和世界和平付出的巨大熱情,使我們為之感動。中日邦交在實現正常化35周年之際走上了平穩發展的坦途,我們不應該忘記雙方民間人士為此付出的辛勞,王傳峰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人士,我們愿致以崇高的敬意。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和王傳峰有過很多交往,他在藝術領域不懈追求,攀登著東方繪畫藝術的高峰,其成就使朋友們感到欣慰。在生活中,王傳峰樂于助人,善待朋友,體現出東方道德的風范,也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在他的作品集出版時,對外友協主辦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的招待會,我因赴法國和西班牙訪問不能出席,感到很遺憾。我請井頓泉副會長代為致意,祝王傳峰先生在繪畫藝術的天地不斷贏得新的榮譽,為和平友好的事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愿中日雙方的友好人士能從王傳峰的工作中感受到鼓舞,享受到滿足,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以魚抒懷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
魚在中國是隱喻和象征意義最多的生物,但是自古以來,專以魚為描繪對象的畫家卻不多見,這本畫冊記載了王傳峰先生20年畫魚的代表作,不僅彰顯了他以魚為畫題的藝術特征,也透露出以魚抒懷寄志的創作道路。
王傳峰的繪畫世界,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是魚和水的世界。進化論認為人類的衍生與魚相關,王傳峰把魚作為表達的對象,20余年鍥而不舍,執著追求,足可見他始終堅持關于生命本源的思考,在作品中寄寓哲理,在他的筆下,每—條魚都有不同表情,有的好像在思索,有的自在地暢游,在時間的長河中,化石般的魚群有了新的生命,越過幾萬年的時空展現在我們面前。他的作品把歷史推到了現在,同時也暗示著它未來繼續的永久性。
王傳峰出生在中國書圣王羲之的故鄉山東省沂蒙山區,那里的草木、花鳥、魚蟲、山水乃至皎潔的月亮都給他難以忘懷的深刻感受。這一切是哺育他長大的母親,讓他以善良的愛心體會天地造化與自然萬物之美,把人生的感受凝聚在為魚傳神造像的創作中。從中國到日本,他的生活經歷發生了跨文化的變化,但是他畫魚的熱情和專注卻一如既往,并且越畫越把魚作為自己的精神伴侶,也憑著良好的藝術天賦創造出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一方面繼承了傳統中國畫的技巧;另—方面,富有想象力地融入西方現代表現主義和抽象藝術風格,也吸收了日本美術的特質,如大和繪、光琳派的裝飾性的構成。通過博采眾長,自成—家面貌。
王傳峰的作品具有非常新穎的視覺效果。他以青綠為基調,在發色良好的日本和紙上用墨勾勒輪廓和賦色,通過噴、吹、浸、洗等技巧表現風化般的效果,呈現出獨特的心理感受。他對日本繪畫中的光琳派最感興趣,從尾形光琳自由流暢的線條及結構中得到啟發,將因時間磨礪形成的褪色、裂痕等自然變化痕跡和畫中的形象疊印起來,加強其所包含的象征意義。他以自己的才能和個性融合了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獨特的藝術世界。


此次中國美術學院為王傳峰出版藝術作品集,從他難以計數的作品中精選20幅,構成時間的線索,也展開空間的維度,是為雅品,令人把賞之際,生發共鳴。可以相信,只要他繼續保持這種純凈善良的心境,他的藝術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闊,把人們引向更加動人的境界。

飽滿與親和
□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許江
魚,喜物。不唯肉可食,味鮮美,兼補身,且魚總代表一份鮮活的意象。甲骨文中的“魚”字,活脫脫的魚形圖,在后來文字的蛻變中,那搖頭擺尾的生姿活態卻總在字形的意象之中。這“魚”字與“羊”字相合,就生出一個“鮮”字來,自有“活的”“新的”諸般好意。魚還吉慶,每年過節,鮮魚的盤餐必不可少,以圖年年有余;婚嫁喜日,魚自是多子多產的愿情;待得孩子生日,向以懷抱鯉魚的稚童相賀,期盼那鯉魚跳出龍門的一天。魚如此與生命的意象、生活的期冀相連,在中國文化中屢有整體的表現。從陶文化中的魚紋到青花瓷器中的魚形,魚的意象比魚的本身更頻繁地出現在生活的周遭之中。

傳峰喜畫魚,他的魚帶著這樣一種信息,仿佛是從記憶的碎片中游出來的,是從關于魚的文化意趣之中游出來的。帶著化石般的紋鱗,甚至帶著漢字的紋身。這魚還讓人想到事物的恒永和人心的祈愿。魚本無語,魚的生命意態代表人心的祈愿,于是以魚形鐫木,鏤成中空,僧尼用的化緣念經的恒常的召喚。傳峰的魚正有這種木魚似的造型,木魚一般的飽滿與親和。這是一種將對魚的希冀外化出來而呈其形身的魚,是一種串聯著生命的文化想象的魚。
這作為文化化身的魚潛在歷史的河流中。這是一條深沉的河流。深沉是因為不知那魚是否有歡樂?那魚之樂是否能用色彩筆墨來傳知?莊子與惠施在濠上的爭辯,在2000年的河中回蕩。誰又能說那文化之魚所代表的祈愿不能與我們心神相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