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流媒體將會給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帶來巨大的變化,它是未來最具顛覆性的互聯網應用之一。
——中國互聯網協會P2P推進聯盟秘書長 雷紫東
從事文字工作十幾年,計算機、互聯網早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今年,互聯網在我生活中有了新的意義——他徹底改變了我生活中的一個習慣模式——我不再看電視了,取而代之的是網絡視頻。

經典的電影、電視劇;最新的綜藝節目、體育賽事;包括游戲競技、股票投資、動漫卡通一切都可以上網看到。這不禁讓人感慨,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網絡視頻在技術上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完全實現了可即時觀看的可能。
優酷網CEO古永鏘常掛在嘴邊的“快者為王”就是視頻實用化的最好體現:快速播放——視頻播放不卡,哪怕連續播放數十小時,我家中1M的帶寬就足以保證這一點;快速發布——熱點視頻的發布甚至快于電視臺和電影院線;快速搜索——完善的分類體系和友好的操作界面使其成為可能,特別是相對于曾經國人抱以厚望的通過機頂盒實現人機交流功能,其便捷性差之千里。
此外,隨著技術的發展,視頻清晰度有了足夠的保障。更令人滿意的是,視頻并不影響人們的普通生活習慣,一根連接線就可以將播放器置于電視機上,你依然可以舒適的靠在床頭或倚在沙發中通過電視機觀看。同時,你可以不再受廣告侵擾,隨時點播乃至從片子中間看起,節目內容豐富,操作簡單在這一系列優點面前,我有什么理由不選擇網絡視頻,不選擇視頻網,而要苦候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的開始?
炙手可熱的視頻網
“如果未來幾年有一家網絡公司能夠超越Google,那么這家公司必定出現在P2P的網絡視頻直播領域。”軟銀總裁孫正義曾經給出過這樣的論斷。
據美國Hitwise公司5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排名前十的視頻網站總訪問量在過去三個月增加164%。另一個數字是在美國,2006年涌入與視頻相關的互聯網公司的風險投資飆升95%,達到6.82億美元。這些數字也從某一個角度在驗證上述判斷。
而在中國,視頻網只能說剛剛起步,但同時一出手就來勢迅猛。2006年,也就是人們口中的“中國視頻元年”,受GoogleE收購YoutubeE影響,視頻網站的數量激增近十倍,從不到30家擴大到200余家,而今年的數字已經超過400家。其中包括最為活躍的分享類網絡視頻,如優酷網、酷6網、我樂網、土豆網、青娛樂、Mofile 、BOBO網、5show網等;還包括直播類網絡視頻,如光芒國際、PPLive、PPstream、UUsee、Pcast(貓眼電視)和 騰訊 QQLIVE等視頻網站。軟銀、紅杉、凱雷、SIG、DCM等一批國際頂級VC不約而同地進入P2P網絡視頻領域,光芒國際、悠視網、高維視訊、PPLive等獲得不同程度的投資,資金總額達到1億美元以上。這些視頻網站能提供像電視臺那樣的流媒體廣告,而且能超越時空,不舍晝夜地滿足網民的點擊需求,形成了一個很龐大誘人的市場。
不少業內人士將視頻網站分為五大類:一、視頻分享類。如:優酷網、酷6網、土豆網、六間房等。以微視頻取勝。二、視頻搜索類。如:Pcpie網。三、視頻點播類。如:MySee、VODOEN. 四、視頻直播類。如:PPStream。五、商業視頻網站。如新興的視頻網站“頂網”。
但個人認為,視頻搜索類創意可嘉,但總市場規模有限,暫時不到搜索引擎細分的時代,而且就目前而言,傳統的搜索引擎已經函蓋了所有功能,即使到了需要細分的時代,GOOGLE、百度等巨頭出手,也很難想象會給小企業留下存活的空間。除非這些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打包賣給這些巨頭。事實上這類網站目前用戶量也不大。
商業視頻更突出經營模式的創新,例如 “頂網”推出花錢請網友看廣告的服務,實名注冊用戶只要在指定期限內完整地看完企業的廣告就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報酬。頂網通過付費觀看廣告的手段有效地融合了網民與企業兩方面的需求,把企業拉入網絡視頻的價值鏈中。但對于網絡視頻本身的建設無甚特點可言。
點播類和直播類基本互相融合,可視二為一。
這樣,可成規模的實際只有兩大類:一、視頻分享類;二、視頻直播類。前一類走Youtube模式,稱為“微視頻”,后一類則干脆自稱“網絡電視”。
這樣分類也許并不合適。實際上,多數視頻網站的內容是重合的,分享類網站同樣提供直播類內容,古永鏘直言這是“覆蓋”。這也正說明中國視頻網正處于起步階段,離充分滿足市場,再細分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反而直播類視頻網較少出現原創類“微視頻”作品,這實際是業內對“中國是否存在原創作品生長的土壤?”的分歧。換句話說,視頻網對發布專業影視作品是統一的,但對原創視頻還有一定疑慮。
總體而言,經過兩年的時間,中國視頻網站逐步成型,對未來的內容建設和經營模式也都有了相對成熟的設想,但也僅停留在這一階段。后續發展如何,至少還要解決三大難題:1、盈利模式、2、版權糾紛、3、缺乏自有技術壁壘。
廣告就能包打天下?
盈利模式是連網絡視頻老大YOUTUBE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在有一條無可否認,不僅視頻,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在依靠廣告支撐著。但集富亞洲在中國常駐代表樂文勇也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國外很少有國家會像中國這樣,所有的空間都被廣告占據。中國的廣告現已泛濫成災,而企業的廣告預算是有限度的,不可能無限擴大。難道中國還會有更多的廣告嗎?”
有資料顯示,國內視頻網站的廣告價格是美國的1/80到1/100,而運營成本卻是美國的4倍。一方面運營高成本,另一方面是廣告低價格。據測算,達到Youtube的流量,每年要向運營商支付2.4億元人民幣。要實現一個流暢的播放速度,意味著內容分發系統和服務器及帶寬的高投入。在硬件成本上,視頻網站更需要強大的并發處理能力。按每單個視頻20M計算,若每天有10000個上傳量,則需要消耗約200G磁盤空間。如果還做了CDN加速,平均20個節點,則每天需要消耗4000G磁盤空間。這就是古永鏘常說的“沒有1億元人民幣,很難做到規模經營。” 這就是古永鏘常說的“沒有1億元人民幣,很難做到規模經營。”而且顯然,1個億只是開始。

據統計,2006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為46.6億元,這之中,能分到幾百家視頻網的能有多少?在多數人的心中,或許判斷視頻網站將大浪淘沙,僅剩數家品牌網站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吃不飽”。
其實國外視頻分享網站早已經開始探索包括網絡廣告、用戶服務費等各種盈利模式。特別是視頻的應用,其價值空間遠遠不是一個廣告所能包容的。2007年7月23日晚,CNN電視網和YouTube網站同時對全球進行直播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就開創了一個新的模式。在國內,看房網等應用性視頻網站也在蓬勃興起。多樣化的嘗試表明在視頻內容從早期自由分享向商業化轉型的努力,但總的說距離商業模式成熟仍然尚需時日。
打擊盜版的“盜版”?
對于播出的視頻作品來源,視頻網站公認的說法是“一方面是用戶上傳,另外一方面是媒體合作。”。而這之間不可避免的會遭遇“盜版”問題。
我在網上看過最新的“越獄”,可能比美國稍慢,但絕對比“大片”進中國的速度要快的多。劉心武先生對薛寶釵的解讀11月1日在百家講壇播出,不出10日,網上已經在全本放映,我也不用一天一集等著看。類似的例子我可以舉出無數。從我的角度來講,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免使我擔心,視頻網站在版權方面背了多大的麻煩。
我曾經問過一家視頻網的朋友:“這樣發展下去,視頻網會不會對電視或電影形成沖擊,就象早先電視沖擊廣播,網絡沖擊平面媒體一樣?”但我得到是一個意外的答案:“我們沖擊的是盜版。”細想一下,我還不得不承認,我在使用視頻網后,確實沒有買過一張盜版碟。盡管這有“以盜版替換盜版”之嫌。
我相信,通過媒體合作的方式,可以解決一部分當前的版權問題,但這只是暫時。現在不收不等于永遠不收。以內容更新取勝的視頻網,版權的威脅一直存在。

而網友上傳部分的威脅更大。網民上傳的不能保證都是有版權的內容,部分網站已經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國外版權機構一般不會與萌芽狀態的中小視頻站糾纏,專門從正在成名的視頻站截圖取證。正版內容需要投入,但相當多的視頻網站從盜版起家,捉襟見肘的資金讓他們不可能為內容掏錢。而短期內,視頻站因利益驅動,不可能從本質上解決版權問題,也不能消除因此而來的隱患。盜版就意味著他們隨時處在打官司的邊緣,被判賠償的結果無異于雪上加霜。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平臺而言,用戶上傳上來我們很難查誰的版權是誰的,我們的規則是有版權商跟我們聯系,這個用戶上傳的視頻是侵權的,我們馬上拿下來,基本上測視頻的原因,應該有兩個,一個是本身視頻,比如是黃色的不符合國家規則的這種審查我們基本上都卡住,我們都是先審后發的。第二應該有一個版權協議,你上傳上來要有版權協議,但是有版權商說這些內容是不行的,我們就拿下來。媒體的內容和用戶上傳的內容我們是盡量去做,每天上傳的數太大。”就是說,作為網站,而且在不是惡意侵權的情況下,也只能“盡量去做”,其實效恐怕很難令人放心。
但反言之,此類網站完全使用正版是否可行也未可知,僅以PPS、PPLIVE等P2P直播網站目前節目規模而言,我很難想象完全的版稅是多么龐大的數字。何況他們還在高速擴充著。進退兩難,這就是視頻網站在版權問題上的尷尬處境。或許,這個問題應該留給知識產權部門去頭疼。
有錢就能干?
2005年土豆網融資成功和2006年Youtube被天價收購是視頻網興起的興奮劑。來自美國的資料顯示,2006年涌入與視頻相關的互聯網公司的風險投資飆升95%,達到6.82億美元。此外還約有30家剛成立的公司已經募集了風險投資,目標就是建立視頻網站。未來這些公司的投資很可能擴大到10億美元。而在國內眾多的視頻網站中,也有近10家獲得了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與此同時,眾多視頻網站表現出的是內容的同質化,而技術上大的差異性基本不存在。比如播放不流暢、搜索不完善、上傳堵車之類問題早已不成問題。擁有自己的技術團隊和技術外包的差別并不明顯。這就出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僅以資金形成進入門檻的話,國內的眾多視頻網站優勢何在?還是最終賣掉了事,成為大企業的一個部門?
如果是這樣的話,今年6月以后,VC對視頻投資的熱度開始衰減就容易理解了。除了商業模式不清晰外,另一個不利因素在于, Google、微軟、百度、雅虎、新浪們都以各種角度插手視頻,面對這些巨頭,視頻網站和VC大概更怕出師未捷身先死。
7月9日,在2007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市場數據發布會暨2007中國互聯網大會發布會上,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互聯網受眾的視頻來源中,77.95%的互聯網受眾通常主要通過電腦訪問網站獲取視頻,而普通家庭電視獲取觀看視頻的比例是60.59%;網絡視頻超越家庭電視17個百分點,成互聯網用戶主要視頻來源。
如果網絡視頻真的會如預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電影或者電視的功能,而只要想象一下這兩個產業以及相關產業涉及多么龐大的經濟規模,就可以理解這一次的變革絕不會象以往互聯網的新應用出現時那樣平穩。他涉及了龐雜的利益群體,巨大的投入產出以及群體生活習慣和輿論導向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這一產業的發展和波折,磨合與碰撞都是不可避免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的視頻網站是真正的先鋒,網絡視頻的大潮還沒有真正到來。
新產業下的新機遇
盡管視頻網的發展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一些先兆性的事件預示著一個大的變化可能正在發生。
另我非常感興趣的是,網上又升起的一組新星——“財神兒神仙兒”組合。他們被視為中國原創視頻的代表人物。
互聯網短片視頻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就是像后舍男生那樣的,在一個攝像鏡頭面前表演;第二個階段就是胡戈,會剪輯,能把一些影視作品剪輯組合,表達觀點;第三個階段就是像“財神兒神仙兒”這樣子的,有表演,有腳本,有基本布景,形成一個短劇。在網上,“財神兒神仙兒”的作品大受歡迎。目前,“神仙兒財神兒”組合與偶偶網簽定了合約。
另一個例子是酷6網的網友“娛樂小虎”,他通過制作和上傳視頻半年獲得的廣告收益超過12萬。
這使人不禁想到超女。感謝超女,讓“草根”這個詞在中國大行其道,盡管最終我們知道很多“草根”其實并不“草根”。但互聯網是真正草根的天下。上億的資金可以打造幾個“超女”,而一個視頻網站可以推出無數個“神仙兒財神兒”一樣的“草根明星”,進而,將是無數的民間影視制作團隊,或者是其他的機遇在等待著你。
而你能否成功,唯一的條件是你是否擁有足夠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