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近年來,編輯部收到越來越多一線教師撰寫的關于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的文章。文章中精彩的教學案例、獨到的理論思考和真摯的教育情感時常觸動我們,但往往因研究范式和行文格式等原因,我們不得不忍痛割愛。從本期開始,我們增設“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欄目,就是要在保持以往雜志學術風格的同時,為那些精彩的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文章開辟一片天地。(欄目編輯:思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如果遵循了學生興趣發展規律,就能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輕松愉快地完成任務。
一 由“冷色”到“暖色”
由于新課程注重工具性和操作性,因此,在教學中過多注重操作而忽視學生情趣的培養、氛圍的營造,課堂呈現冷冰冰的感覺,有的老師往往為教而教,忽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讓學生被動接受,使教學枯燥無味,無半點暖意。
我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把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進行融合,使課堂中有溫度、有情趣、有動力。例如在文字處理軟件的教學中,我聯合班主任搞了一個競賽形式的班級設計板報活動,從中挑選出最佳作品,定為下期的板報設計稿。學生課前準備的素材,板報的比例、形式、框架、內容等,都充分反映出他們學習電腦不是機械、呆板、冷漠的;在制作過程中,學生趣味盎然,“胃口”都被調起來了,個個都目不轉睛的,積極忙碌著自己的作品。身為教師的我,都想參與進來,可是,學生們堅決反對:“有疑問自己解決,老師參與比賽就不公平了?!卑殡S著忙碌、緊張、認真的氣氛,學生們精美的作品一件件地展現在眼前,讓我刮目相看。本課淡化了學科的限制,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不自覺地將各科知識融匯貫通在一起,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 由“無味”到“有味”
在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老師應該注意引導他們的興趣,然后帶領他們學習,每一節課都要讓孩子們覺著有收獲,甚至有一種成功感,而不要讓他們覺著重復和單調。即使內容相近,老師也應力求多變、新鮮、有趣,這樣學生會在興趣中徜徉在敲擊鍵盤中獲得快樂。
例如指法教學,我選擇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輔助教學練習軟件,這個軟件以游戲為表現形式,而且每個指法練習是以階段性形式展現、在進行時可隨時保存的。當孩子們玩得盡興、通關時,趣味、緊張、成就等心情陪伴他們完成了指法學習,一個階段下來,都感到長進不小。
此外,每節課的前5分鐘,我給學生設立了一個自由論壇,只要是關于計算機的事情,無論是產品、新聞、人物,還是笑話、軼事、游戲,都可以講,要求是新鮮、有益、有自己的見解。這就為那些非常愛好電腦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大好機會,紛紛上來向同學們宣講數碼新產品,宣講XP的漏洞,宣講最新型病毒,宣講介紹軟件……令同學們大開眼界,老師也頗受啟發。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年齡小,是非觀念模糊,模仿能力極強,老師一定要加強引導。
三 由“天然”到“審美”
無味無趣的教學,學生是被動的,一種木然的表情在課堂中浮現,改變這種境況的主要方法,就要使學生感興趣,在學習中體會到信息技術的“美”,在審美中浮現創新精神,充分運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
當前CAI軟件的數量不斷增加,質量迅速提高,值得好好利用。但是學生經常是先聽老師講,再自己練習,總有一種被動的感覺,時間長了不是好事。因此,讓同學們自己安裝CAI軟件,幾乎所有的工作都讓他們自己來做,讓他們在摸索中尋找最好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創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同時,我充分發揮每個班幾個電腦特長生的作用,讓他們指導別的同學,對于這些同學來說,這既是一種承認,也是一種考驗,而且還可以激勵別的同學,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局面。課堂最后五分鐘,學生來扮演老師,向其它同學傳授一些電腦技巧,同學們在這樣的氛圍中,慢慢吸取、逐漸豐富,最后形成大家共同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