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運動是簡單易行的健身功法,是按摩療法的一種。通過拍打可以通經活絡、強筋壯骨、發達肌肉、活動關節,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從而起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
拍打頭頸部站立或坐在椅子上,雙目平視前方,全身放松,沉肩墜肘,然后舉起雙臂拍打頭頸部。左手拍打左側,右手拍打右側。先從后頸部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向后拍打,直到后頸部。如此反復5~8次,心中默默,精神寧靜,呼吸自然。
作用:因悲哀憂郁等不良情緒發于左腦半球思維部分,產生愉快情緒的區域在右腦半球,進行拍打時逐漸活躍的右腦半球占主導地位,并逐漸抑制左腦的活動,故可消除不良情緒,使人情緒穩定。可治療頭痛、頭暈及腦供血不足等,對于中老年還有健腦和增強記憶的作用。
拍打胸部冬天應脫掉棉衣。取站立姿勢,全身自然放松,然后雙手半握拳。先用左手拍打右胸,再用右手拍打左胸。先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左右胸各拍打200次,拍打完胸部再拍打背部。手仍半握拳,然后用左手伸到頭后去拍打右背部,再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側各拍打100次。
作用:胸背部有豐富的胸壁神經和脊神經,支配人體運動及心肺功能。拍打胸背可刺激胸背部皮膚和皮下組織、促使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通過神經的傳導,增強內分泌功能。可防治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肺氣腫及肌肉發育不良。
拍打腰腹部站立,全身放松,雙手半握拳或手指平伸均可,然后腰部左右轉動。隨著轉腰動作,兩上肢也跟著甩動。當腰向右轉動時,帶動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時左上肢及手臂向右腰部拍打。如此反復轉動,手掌或拳有意識地拍打腰部、腹部,每側各拍打200次。
拍打雙上肢用左手拍打右上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拍打時要周到,上肢的四周都拍遍,一般每側拍打100~200次,可預防或緩解上肢肌肉發育不良、上肢麻木、肢端紫紺癥及半身不遂等。
拍打肩部站立或正坐于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側拍打100次。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及肺不張等。
拍打雙下肢正坐在椅子上,先拍打左腿,左腳放在矮凳上,使整下肢放松。用雙手從上到下、從里向外,再從下到上、從外向里、由大腿到小腿進行拍打,然后再換拍右腿。一般各拍打200次。可防治老年性下肢麻木,增強新陳代謝,對偏癱的肢體有一定治療作用。
拍打雙上下肢和肩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緊張,使局部關節尤其是肩、肘、腕、指、膝等關節得到適度的放松。由拍打所產生的震動波和沖擊波,可傳導至肌肉的深部,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及增加血管的柔韌性,有利于肌肉勞損、頸椎病、關節炎的防治。
進行拍打療法還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拍打時全身要放松、自然,不要緊張,頸直胸挺,呼吸平穩,排除雜念;
2.拍打時用力要適當。應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快慢適中、不宜過猛。有病變的關節肌肉處用力可稍大些,節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時動作要稍輕,不要重拍重捶,防損傷內臟。
3.拍打時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周到全面,不可東一下、西一下地胡亂拍打。拍打最好安排在早晨起床后進行。
(摘自《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