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敷藥可治病
□魏加濤
握藥法,又名掌心敷藥法。是將辛香類藥物做成大藥丸,讓患者握在手心(勞宮穴)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如用蒼術、羌活、明礬等藥為末,姜汁為丸,握手心取汗,不汗可速喝熱湯(或姜湯)促之,適用于外感風寒、汗出不暢者。
治失眠藥物:生龍骨末20克,珍珠粉4.5克,琥珀末5克。辨證加味:邪熱內擾加黃連末5克;痰多加生半夏末10克;陰虛火旺加黃連末6克,肉桂末1克;氣虛加朱砂5克;氣血兩虛加服歸脾丸。
用法:以上藥末和勻、每日取3~4克,加鮮竹瀝少許調混,分成2份,用兩層紗布包妥,于午睡前分置于兩手心,外用膠布固定,并用手指輪流緩慢按壓藥包30~50分鐘,每分鐘40~60次。夜間可留藥至次晨取下。
治小兒咳嗽藥物:百部、連翹、黃連各18克,冰硼散9克,鮮雞膽、陳醋適量。
用法:上三味藥共研細末,和入冰硼散研勻,分成7等份,每晚用1份藥末,加新鮮雞膽2個,用適量陳醋調敷兩手心,覆以塑料薄膜,外用紗布繃帶固定,次晨取下,每晚一次,10天為一療程。
治頭痛藥物:生巴豆(不去油)10克,桃仁(去皮)20克,朱砂5克。
用法:先將朱砂研細末,后入桃仁、巴豆共研如膠泥,裝瓶備用,每次取3.5克,分成2份,用兩層紗布包妥,中午或晚上入睡前,將藥包置于兩手心,外用膠布固定,用手指輪流緩慢按壓藥包30~50分鐘,每分鐘40~60次,次晨將藥取下。治療10天若效果不顯,冷天可用熱水燙手10分鐘,揩干后再用;熱天加麻油3~5克于藥末中再用。
我們認為,手心握藥,藥物作用是重要的方面,而握藥方法的正確性則更重要。囑咐病人定時用手按壓藥包,這樣既可使藥物氣味不斷地通過掌心進入全身,又可通過病人的自我按壓、活動手指,起到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的作用。
(摘自《家庭用藥》)
烏雞白鳳丸治療眼科疾病
□牛國蓮
烏雞白鳳丸,由烏雞、鹿角、鱉甲、牡蠣、人參、黃芪、當歸、白芍、香附、天冬、甘草、生地、熟地、川芎、銀柴胡、丹參、山藥、芡實等中藥組成。該藥具有補氣養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療心慌氣短、疲乏無力、月經不調、腰腿酸軟、白帶量多等病癥。近年來,隨著對烏雞白鳳丸藥理作用的進一步研究發現,該藥對一些眼科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臨床研究表明,用烏雞白鳳丸可治療以下幾種眼病:
1.麻痹性斜視 麻痹性斜視是一種以雙眼復視、眼位偏斜、眼球活動受限為臨床特征的眼病。中醫認為,該病多因衛外失固、肝腎之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而烏雞白鳳丸有氣血雙補、益于肝腎之功效。用烏雞白鳳丸治療麻痹性斜視時,每日服2次,每次服9克,一個月為一療程,一般服用1~3個療程即可見效。
2.外傷性低眼壓 眼球受到鈍挫傷后,可導致眼壓降低,出現視力減退、視物變形、眼痛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眼球萎縮。中醫認為,眼外傷可損傷氣血和脈絡,導致氣機不利或血瘀停滯,也可導致氣隨血失、氣血虛弱、房水失養,從而易引起低眼壓。用烏雞白鳳丸治療眼外傷性低眼壓時,每日服2次,每次服9克,半個月為一療程,一般服2~4個療程即可見效。
3.視疲勞 視疲勞是目前眼科門診常見的一種眼病,多由用眼過度所致。患者常會感到眼及眼眶周圍疼痛、視物模糊、眼睛干澀、流淚等,嚴重時還可有頭痛、惡心、眩暈等癥狀。中醫認為,視疲勞多因久視勞心傷神,損脾耗氣,傷肝腎之精血,使氣血不能濡養目竅所致。而烏雞白鳳丸有補益氣血、濡目潤睛之功效。用烏雞白鳳丸治療視疲勞時,每日服2次,每次服9~18克,一個月為一療程,一般服用1~2個療程即可見效。(摘自《求醫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