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思維定式作怪
□李元卿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茶館中,一位公安局長正在和一個老頭兒下象棋,突然,一個小孩跑了進來對公安局長說:“快回家吧,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頭問公安局長:“這孩子是你什么人?”局長說:“這是我的兒子?!蹦敲矗垎栠@兩個吵架的人和局長是什么關系?有人拿這個問題問了100個人,令人遺憾的是只有兩個人答對了。
如果你仔細思考和推理,事情并不復雜。這個下棋的公安局長是個女局長,自然是孩子的媽媽。吵架的是孩子的爸爸和孩子的外公。而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公安局長被認為是男性。再加上茶館、下棋的老頭兒這些干擾因素的存在,人們更不容易聯(lián)想到公安局長是個女的。這個例子說的就是思維定式作怪的現(xiàn)象。
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類似“腦筋急轉彎”問題而出現(xiàn)思維障礙的情況并不少見。思維障礙,是指人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的方法,過分依賴經(jīng)驗,產(chǎn)生一種定式,阻礙著正常思維的進行。不改變這種不良的思維定式,創(chuàng)新的火花就無法迸發(fā)。那么,應該如何擺脫這種思維障礙,避免決策失誤呢?
一是考慮問題要視野開闊。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有寬闊的視野,從多角度、多層面、多維度考慮問題,并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對事物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克服表面現(xiàn)象的干擾,得出正確的答案。
二是思考問題要善于另辟蹊徑,不拘一格。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思維的問題都會受到思維障礙的影響。避開思維障礙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盡量避開思維的“光明大道”,選擇那些很少被人走過的小徑,這樣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答案,不至于陷入思維的誤區(qū)不能自拔。
三是思考問題不要先入為主,只憑經(jīng)驗。人的思維受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束縛,有時被知識和經(jīng)驗淹沒。要走出經(jīng)驗的誤區(qū),既不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又不要把簡單的問題人為地復雜化。遇到問題,要善于開動大腦,進行全方位的思考,不要把還沒有深思熟慮的思考當做結論。
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和決策中,應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利用集體的智慧也可以避免進入思維的誤區(qū),防止決策失誤。
(摘自《健康報》)
學會與自己談心
□趙樺
我的朋友巖是一位青年散文家,他的作品紅遍了大江南北,而且被許多報刊轉載。巖說他只在兩種情況下寫日記,一是作品發(fā)得特別多的時候,一是作品發(fā)得很少的時候。作品發(fā)得多的時候,他會盡力“挖掘”出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作品發(fā)得少的時候,他會千方百計尋找自己寫作的優(yōu)勢,告誡自己不要輕易放棄。正因為學會了與自己談心,他的寫作才有了一種長久的活力。
與自己談心可以是顯山露水的,也可以是無聲無形的。本地一個商人從事過許多行當,前幾年批發(fā)過水果,后來做鋼材生意,最近又在搞房地產(chǎn)開發(fā),做什么成什么。一些媒體采訪他時,喜歡問這樣一個問題:“你致勝的法寶是什么?”商人回答:“我只是懂得經(jīng)常和自己談心而已?!彼f,每年過生日那天,他從不擺酒席,也不讓家人舉行任何慶祝活動,只是把自己關在臥室里,反思一年來的經(jīng)營活動,總結經(jīng)驗教訓,確定來年的經(jīng)營策略,就這樣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出了自己的輝煌。
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經(jīng)常與自己談心的人。孔子說:“吾嘗一日三省吾身?!边@對自我的省察就是一種談心。孔子經(jīng)常與自己談心,“談”出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一個人要走向成功需要許多條件,比如所處的位置、人生機遇,這些條件由不得我們自己,但有一個條件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那就是學會與自己談心,讓自己一步步變得完美,變得堅強。與前面的條件相比,后面這種條件更具有決定意義,更富有開發(fā)的價值。學會與自己談心,實際上就是要培養(yǎng)自己作為成功者的內(nèi)在素質,學會為生命澆水、為幸福播種、為明天修路。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