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鮮艷的陶瓷殺手
□雙全
投訴:白醋一泡陶瓷餐具變色了
近日,葉女士在路邊的小車上買了幾個巴掌大的小盤子,非常精致,每個僅售1元。然而回家后,她按照以往的慣例用這些新餐具盛上白醋消毒。晚飯后,她發現原本色彩鮮艷的陶瓷餐具,表面竟然變黑了。葉女士擔心這種“變色”的陶瓷餐具對身體有害,所以都丟掉了。
一位做過多年餐具生意的張先生介紹,陶瓷餐具被白醋浸泡后發烏,多半是因為重金屬超標。陶瓷餐具一般都繪有彩色圖案,為保持圖案在燒制過程中不變色,會加入一些鉛、鎘等重金屬“固色”。假如加工時用的是劣質顏料,鉛、鎘的含量就很可能超標。如果再加上燒制溫度不夠,釉料不能完全與這些顏料融在一起,只要遇到酸堿性的食物,鉛、鎘就會溶解到食物中,給人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
說法:鮮艷陶瓷餐具易危害身體健康
“色彩斑斕的陶瓷餐具的美麗外衣里可能隱藏著有害物質?!辟|量技術監督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國家質檢總局去年曾對陶瓷飲食器具進行質量抽查,結果顯示餐具的不合格率達到了近三成。其中,鉛、鎘等重金屬含量超標已經成為陶瓷餐具存在的普遍問題。目前在地攤上銷售的陶瓷餐具中,有60%以上為不合格產品,有的鉛、鎘的溶出量竟超出規定指標的十余倍甚至幾十倍。
支招:一看二摸三刮巧選陶瓷餐具
挑選陶瓷餐具不妨“一看二摸三刮”:一看,將陶瓷餐具拿到有光源的地方看其表面的折射光,如果有圖案的部分與沒圖案的部分折射光一樣、有玻璃質感,說明是釉中彩或釉下彩餐具,反之就是釉上彩。二摸,分別摸有圖案和沒圖案的部分。如果兩處一樣光滑,則是釉中彩或釉下彩餐具;如果有圖案部分摸著明顯有生澀感,感覺圖案像是貼在餐具表面的為釉上彩。三刮,因為釉是非常堅硬的,即使再怎么用勁刮也不會損傷釉面,如果碰到能用指甲刮掉圖案的餐具,肯定是重金屬超標的劣質品,千萬買不得。
在新購買的瓷餐具使用之前,最好用沸水煮5分鐘,或者用食醋浸泡2至3分鐘,以溶出餐具中的有毒物質。
(摘自《現代養生》)
看包裝識牛奶
□續慶祝
無菌紙包裝
無菌紙包裝牛奶,常見的有利樂磚和利樂枕包裝。這種包裝的牛奶是用137℃左右的高溫,將牛奶中的有害細菌和微生物全部殺死,然后再在無菌條件下,裝到無菌包裝中。從營養角度來看,這種奶雖然是超高溫消毒,但由于消毒時間非常短,因此主要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鈣等,基本不受損。
利樂包裝是由紙、鋁、塑組成的6層復合而成,能有效地把牛奶與空氣、光線和細菌隔絕,其中的鋁箔對于隔絕光線和空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含防腐劑,可以在常溫下存放,而且保質期較長,利樂枕達到45天,利樂磚則達到6至9個月。利樂開包后若喝不完,須放入冰箱冷藏。
無菌塑料袋裝
超市里還有一種無菌塑料袋牛奶,這種奶是在無菌條件下灌裝,可以在常溫下存放。這種塑料袋的內部經過特別的處理,里面是黑色的,這個涂層起到隔離光線的作用。但是塑料袋比較薄,其隔絕光線的效果也不能與鋁箔相比,因此保質期只有30天。
這種包裝容易出現破包或串味現象,影響營養和口味,在選購時要特別留意一下包裝是否完好。
屋頂包
是一種紙塑復合包裝,里面裝的巴氏消毒奶,簡稱巴氏奶或殺菌奶。是把鮮奶在72℃至76℃溫度下經過約15秒鐘左右的殺菌加工。巴氏奶是一種“低溫殺菌牛奶”,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經殺死,但還會保留其他一些微生物,因此這種牛奶從離開生產線,到運輸、銷售、存儲等各個環節,都要求在4℃左右的環境中冷藏,以防止里面的微生物“活躍”起來。
巴氏奶的保質期一般為7天左右。消費者在購買、保存和飲用巴氏奶時,一定要注意牛奶的保質。特別是在南方,氣溫一般比較高,冷鏈環節的不完善容易使此類牛奶發生“脹包”和變質,變味的牛奶不能再飲用。
(摘自《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