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對”又名“羊角對”,它的特點是要求字面對仗工整,上下聯(lián)對的意境、內(nèi)容隔得越遠越好,一般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而且一般采用借對法。
一、“無情對”的起源
一般人認為“無情對”是清代張之洞所創(chuàng)。據(jù)說,張之洞一日在陶然亭會飲,以當時人的一句詩“樹已半尋休縱斧”為上句,張之洞對以“果然一點不相干”;另一人則對以“蕭何三策定安劉”。“樹”“果”“蕭”,皆草木類;“已”“然”“何”,皆虛字;“半”“一”“三”,皆數(shù)字;“尋”“點”“策”,皆量詞,亦可作動詞;“休”“不”“定”,皆為虛字;“縱”“相”“安”,皆虛字(“縱”別解作“縱使”之“縱”;“安”別解作疑問詞,都可看作虛字);“斧”“于”“劉”,則皆為古代兵器。尤其是張之洞的對句,以土語對詩句,更是不拘一格。最后,張之洞又以“陶然亭”三字命作“無情對”。一位客人說:“若要無情,除非閣下的姓名”。眾皆大笑,蓋以“張之洞”對“陶然亭”也。其實,“無情對”早在宋時就出現(xiàn)了。宋代龔明之《中吳紀聞》就記載了嘲葉廣文的一聯(lián)曰:“雞冠花未放,狗尾葉先生。”明代李西涯的“無情對”,大體與龔氏相同,但因是實事,更出名。據(jù)《古今譚概》載:李西涯居官時,庶吉士進謁,有言閣下李先生。公聞之,既相見,因曰:“請諸君囑一對,云‘庭前花始放’。”眾疑其太易,轉(zhuǎn)思未工,各沉吟間,公曰:“何不對‘閣下李先生’”。
二、“無情對”的特征
“無情對”就是上下聯(lián)中的文義毫不相關(guān)但又要求字面對仗工整的文字游戲。我們可以看一個典型的“無情對”的事例。據(jù)說民國初年的一個黃梅季節(jié),汪精衛(wèi)在一次宴會上,為助酒興,出了個上聯(lián)“五月黃梅天”讓眾人對。大家正苦苦思索著,忽傳來侍者上酒的吆喝聲:“三星白蘭地。”這時席間有才思敏捷者率先拍手稱妙。此聯(lián)可謂“無情對”的典范,三對五,數(shù)字相對;星對月,天文相對;白對黃,顏色相對;蘭對梅,花卉相對;地對天,天文相對。此聯(lián)可謂字字相對,工整非常,但是上下聯(lián)的意思卻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上聯(lián)指天氣,下聯(lián)指酒名,毫不相干。
“無情對”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1 平仄對仗工整合律;2 詞性相同,詞義反差大,注重字義相關(guān);3 語法結(jié)構(gòu)不同。“無情對”一般要故意打破常規(guī)語法結(jié)構(gòu),偷梁換柱,投機取巧。4 出人意料,幽默風(fēng)趣。5 無情但是要有味。無情對并非絕對無情,除了具備上述特點,還要具有一定的品位,不能胡編。出句和對句內(nèi)容看起來雖然風(fēng)馬牛不相干,但總體上要有可讀性,出句有所寓,對句有所旨。“無情對”的結(jié)果就是要別出心裁,陡然成趣,讓人捧腹。例如:“皓月一盤耳,紅星二鍋頭。”
三、“無情對”的形式
“無情對”的形式多樣,但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 二言對。如:色難——容易。相傳明成祖朱棣對文臣解縉說:“我有一上聯(lián)‘色難’,但就是想不出下聯(lián)。”解縉應(yīng)聲答道:“容易。”朱棣說:“既說容易,你就對出下聯(lián)吧。”解縉說:“我不是對出來了嗎?”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色難”,即面有難色之意。“色”對“容”,“難”對“易”,實乃精巧之“無情對”。二言的“無情對”還有很多,例如:簡愛——復(fù)仇;青稞——丹麥;駙馬——吹牛。
2 三言對。如:陶然亭——張之洞。“張”“陶”均屬姓氏,為名詞對名詞;“之”“然”都是虛詞,是虛詞對虛詞;“洞”“亭”皆為旅游名詞,屬于名詞對名詞。此聯(lián)就字面來說,對仗極其工穩(wěn),從內(nèi)容上講,卻毫無關(guān)涉。一是名人,一是勝景,實在可以稱作妙不可言的佳構(gòu)。三言的“無情對”還有很多,例如:開心果——閉門羹;夏侯淵——秦皇島;李四光——唐三彩。
3 四言對。如:乃武歸天——斯文掃地。清末楊乃武冤死后,何淡如作此聯(lián)挽,此聯(lián)從出句和對句的內(nèi)容看,它們毫不相關(guān)。但是從字面義作別解的話,它們對仗又極其工整。四言的“無情對”還有很多,例如:一馬平川——五羊本田;燕歸南浦——馬來西亞;武士打虎——文心雕龍;困難難困——容易易容。
4 五言對。如:五月黃梅天——三星白蘭地。此“無情對”涉及到數(shù)詞、色彩詞、植物名詞、天文方面的詞語,其對無不工穩(wěn),而且用語凝練,讀來清脆響亮,細品處大有美酒、鮮梅盈口,余香縷縷不絕之感。
5 六言對。如:欲吃新河鴨子——須交陳海鵬孫。清咸豐、同治年間名將陳海鵬解甲歸田,于新河養(yǎng)鴨。一次,客人來訪,他以鴨招待。于是有好事者為之題聯(lián):“欲吃新河鴨;須交陳海鵬。”陳海鵬去世,其孫承繼祖業(yè),有人續(xù)上聯(lián)曰:“欲吃新河鴨子;須交陳海鵬孫。”
6 七言對。如:樹已半枯休縱斧——果然一點不相干。“樹”“果”為植物名詞相對;“已”“然”為虛詞相對;“半”“一”為數(shù)詞相對;“枯”“點”為形容詞相對;“休”“不”為副詞相對;“斧”“干”(借指‘干戈’之‘干’即‘盾’)為兵器類名詞相對。出、對句交相輝映,渾然成趣。
“無情對”是對聯(lián)中沒有實際意義而又最具特色的對聯(lián)。這類對聯(lián)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也最能使人領(lǐng)略到漢字的無窮魅力。如有人將“孫行者”對“祖沖之”,將韓國影星“車仁表”的名字對西班牙首都名稱“馬德里”,將《紅樓夢》中的人名“馬道婆”對唐朝牛李黨爭的主要人物“牛僧孺”。這類對聯(lián),上下兩句,可謂風(fēng)馬牛不相及,但細讀起來,則又字字相對,十分工穩(wěn)、巧妙,令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