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面對污染日益嚴重的人類生存環境,各國政府都在想方設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作為環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企業已經成為各國政府治理環境的重中之重。
企業生態倫理又稱為企業環境倫理,是處理企業與生態關系的倫理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實踐的總和。作為一種新的世界道德觀,它產生于人類生態危機時代,形成于人們對現代化工業文明發展的反思與回顧,是倫理學面向現實生活的表現。企業生態倫理一經產生便表現出了巨大的活力,它與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共同為企業的發展開道指路、保駕護航。在對環境保護上,有的企業“步步為營”,提出構建企業生態倫理、加強企業生態道德建設的設想,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雖然加大了投入,但是換來的卻是更多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步步為營”變成了“步步為營”。
和諧是人類社會發展所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也是企業活動應該追求的目標。但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經營理念、價值目標上存在的偏差,導致企業發展中經常出現諸多不和諧的現象。
隨著環保產業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的新制高點,各國政府和銀行在發放貸款和進行投資時,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問題,把有關環保的基建列為優先考慮的項目。90年代以來,世界銀行改變了貸款方向,使貸款項目更符合保護環境的要求,并專門設立了負責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項目的副行長職務。同時,“誰污染,誰付費”等類似懲罰性經濟準則的制定,表明企業的污染行為將會受到經濟處罰。權衡得失,企業采用清潔生產,進行污染治理等行為,對企業的發展利大于弊。所以,企業走環保之路,正是為了實現長遠的、更大的利益。
保護環境,企業有責。倡導生態倫理,意味著企業樹起了一面環保旗幟,它一方面引導企業去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又向社會表明企業對待環境的態度,從而制造輿論聲勢,擴大企業及產品的社會影響力。可見,倡導生態倫理,履行生態倫理規范,是現代企業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其蘊含的時代價值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得以顯示和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