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
《紅樓夢》第一回就提到了兩個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個是中秋節,這天離群索居的甄士隱家宴已畢,又在自己的書房另外準備了一桌酒席,乘著月光來到不遠的廟中邀請賈雨村一同宴飲、賞月,不料兩人一拍即合,隨即甄士隱贈予賈雨村銀兩以供科考。另外一個即是元宵節,這天甄士隱命下人懷抱女兒英蓮去看花燈。半夜,下人小解,遂將英蓮放于一家門檻上坐著,誰料竟被拐子拐賣。諸如此類的節日在《紅樓夢》中亦多處提到。比如第十八回,貴妃賈元春元宵節省親;十九回,襲人正月十五回家吃年茶;五十三回,“榮國府元宵開夜宴”;更有七十二至七十六回,回回都提到中秋節……
下面我們由《紅樓夢》談談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
先從正月十五元宵節說起。元宵節的形成比較復雜,有多種原因,并且經過了漫長的過程。我國民間雜耍戲劇起源很早,這些民間藝術在農村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并得到廣大農民的喜愛。但是由于平時忙于農事,很少閑暇,于是各種娛樂項目便選擇在寒冷的冬天和初春來表演。按照中國傳統習俗,每到年終歲尾各行各業都要停下一年的忙碌,回家過個團圓年。在這個時候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并沒有閑下來,而是開始了探親訪友、接財神、做食品、制備年貨等等。大約正月初十后才陸續有了空閑時間,但這時一些外出謀生的人也該動身啟程了,留守家中的人也要準備當年的農事活動了,于是就在第一個月圓之日高樂一番,各種民間娛樂活動粉墨登場。當然,這一天,我國還有一個傳統風俗就是,接閨女回娘家團圓,因為在除夕之夜,已經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回來的。這時候大年已過,嫁出去的閨女便會被娘家人接過來過上個三五日,與親生父母兄弟姐妹共享天倫之樂。所以說其實真正的合家團圓要等到正月十五才能完成。既然是合家團圓,當然需要一些助興的娛樂活動了。元宵節通常徹夜不眠,玩個通宵,人們就用又香又甜的原料做成圓圓的食品充饑。圓形是吉利的象征,同時暗喻團團圓圓,這樣湯圓就慢慢成型了。
《紅樓夢》元宵節那一天,貴妃賈元春被皇上恩準回娘家省親。當然賈府是大動干戈,又是造省親別墅,又是題對額,著實大大花費了一番。更有甚者,全家凡有爵之人,皆按品服大妝,早早地做好了迎接的準備。賈母帶領女眷等候在榮府大門外,賈赦則帶領男眷等在西街門外。其中場面在此亦不需詳說。只說一點:貴妃元春本來是回到自己的娘家來,而這等事情如果是在普通的家庭則是全家齊聚一堂’,歡飲達旦。皇親國戚就不能這樣隨便了,有很多的禮俗要遵守。與自己的父親見面也要隔簾以君臣相稱,于是貴妃垂淚道:“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敘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然骨肉各方,終無意趣!”相比襲人的回家吃年茶,盡管一個是錦衣玉食、熱鬧非凡,另一個則是粗茶淡飯、嬉鬧一下天倫,然而內中情形亦是大相徑庭。
再來看看五月初五端午節。有多種說法,我們還是常取紀念屈原一說。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和詩人。因為遭到奸臣和昏君的迫害,自感報國無門,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殉國。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到五月初五這一天便用竹筒裝上大米投入水中,作為祭祀屈原的祭品。后來,人們發現投入這些祭品的水域,魚兒競相爭食。不但達不到祭祀的目的,反而有一種褻瀆的味道。于是,聰明的人們便改用竹葉或葦葉包粽子,并用五色線扎牢,投入江中祭祀。
《紅樓夢》中的端午節相當隆重。第二十四回便提到,賈府總管王熙鳳為了慶祝端午節開始做準備工作,這才引出了本家賈蕓的出場。遠房親戚賈蕓為了在賈府謀得一點事做,不得不在端午這個節骨眼上向總管王熙鳳獻上一點孝心,于是便借來了一些銀兩買了些冰片、麝香之類的香料來敬獻給鳳辣子。這才在賈府謀得了監種花木工程的差事。到了小說的第三十一回,真正的端午節才開始。那天,寶玉心中悶悶不樂,恰趕上晴雯又不慎將扇子跌落地下,股子也折了。寶玉見到,便隨口發泄道:“蠢材!蠢材!將來怎么樣?明兒你自己當家立業,難道也是這么顧前不顧后的?”快嘴的晴雯可不示弱:“二爺近來氣大得很,行動就給人臉子瞧。前兒連襲人都打了,今兒又尋我的不是……何苦來!要嫌我們,就打發了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倒不好?”寶玉聽了這話,氣得渾身亂戰,說道:“你不用忙,將來有散的日子!”兩人正吵得不可收場,襲人便走出來解勸,不料一句話不中晴雯的下懷,便爭風吃醋起來,情形更是雪上加霜。這時,林黛玉偏偏來了,“大節下怎么了,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寶玉和襲人嗤的一聲。這才解了圍。到了晚上,寶玉從薛蟠處吃酒回來,讓晴雯打發自己洗澡,吃果子。可晴雯還是對他不冷不熱,寶玉深知自己白天得罪了她,于是,便讓晴雯撕扇子取樂。此處一個活靈活現的寶玉便展現了出來。本來,他是大家族眾人吹捧的寶貝疙瘩,但在下人面前,寶玉卻沒有主人的面孔,反而變成了一個善解風情、懂得憐香惜玉的男子,難怪那么多的女孩子圍繞其左右。
最后,我們再講講中秋節。古代人沒有先進的照明設備,一到晚上,月亮便成了人們茫茫黑夜中的光明使者。關于月亮人們充滿了感激之情,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科學知識,月亮多少被蒙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成了神靈的象征。再加上人們對月亮的圓缺、月食等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于是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比如嫦娥奔月等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于是人們便趕在月圓之時祭拜月亮。但是為什么要選在八月十五這天呢?傳說中的嫦娥奔月正是這個日子。另外還有氣象原因,每年農歷八月前后,大氣中的水汽和塵埃相對減少,秋高氣爽。此時,又是接近秋分節氣,太陽、地球和月亮基本處于三點一線的位置上,太陽光直射月亮,致使月亮格外明亮、美麗。蟲鳥爭鳴,金桂飄香,秋菊吐艷,氣味芬芳,豐收的瓜果蔬菜自然成了祭拜月亮神的好貢品。久而久之,貢品種類越來越多,人們便手工制作一些好吃的糕點來祭月,當然也是做成圓形了,于是后來便出現了既可以祭神又可以充饑的月餅,而且月餅的樣式、種類花樣繁多。
中秋賞月的習俗在《紅樓夢》中也有表現。中秋那天,賈府園門大開,吊著羊角大燈。整個府中老少主仆全體出動,在園中山上的大廳中賞起月來。月餅西瓜及各色果品自不用說。為了慶祝中秋還專門請了一個做月餅的高手當廚子。此外,賈母吃的月餅可不是一般的月餅,而是皇宮中賜出的內造瓜仁松油穰月餅。看來月餅可真有一番講究的。在這樣的月明星稀的夜晚,一家人在自家花園中賞月,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席上便講起笑話來。平時一臉嚴肅的賈政為了博得賈母的開心,也講了一個笑話:一家子一個人最怕老婆,這個怕老婆的人從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日,到街上買東西,便遇見了朋友,死拉活扯到家去吃酒,不想醉了,在朋友家睡著了,第二日醒了,后悔不及,只得來家賠罪。他老婆正洗腳,說:“既是這樣,你替我舔一舔就饒你。”這男人只得給他舔舔,未免惡心要吐。他老婆便惱了,要打,說:“這樣輕狂!”唬得她男人忙跪下求說:“并不是奶奶的腳臟。只因昨兒多吃了黃酒,又吃了月餅餡子,所以今日有些酸呢。”嘿嘿!真沒想到,原來有板有眼的賈府主事人賈政也有這樣的一面。看來賈政其人我們也不可完全否定呀。最起碼,作為兒子他是很孝順的,作為父親嘛,盡管有些嚴厲,有些專制,也并不是沒有人情味。只不過是封建取士制度害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