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佰榮名片
現任職務:浙江伯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社會職務:浙江省民營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
浙江省全國市場聯合會副會長
浙江省區域經濟合作企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浙江省紹興市越商研究會副會長
浙江省紹興市政協委員
緬甸聯邦商務部經濟顧問
云南省瑞麗市姐告貿易促進會副會長
瑞麗市政協委員
瑞麗市工商聯執行委員
安徽浙江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
在商業社會,一家公司的影響力能有多大?
左右市場、掌握經濟命脈抑或是被看作國家象征......當我們如數家珍般的列舉出GE、可口可樂、BP等歐美跨國巨頭時,是否能夠想到如此隆重的禮遇會加之于一家中國公司,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2007年11月,緬甸商務部批復,中國大陸通過緬甸轉口去東盟自由貿易區及南亞的印度、孟加拉等國的商品,都要通過伯樂集團設在緬甸的保稅倉庫。

“這是一個國家給一家企業來制定政策,我覺得特別激動。”謝佰榮—浙江伯樂集團董事長,正是他和他的企業成為了這一禮遇的領受者。
而在2008年的上半年,伯樂集團同時又在山西、安徽等地開展系列商業運作,跨越地產、家具、礦業、市場、珠寶、裝潢、境外開發等行業,成為浙商圈獨特的風景之一。
把握角落里的商機
緬甸,一個幾乎被全球化遺忘的市場卻成就了謝佰榮。
這一切則是源于更多的被商人看做政治風向標的新聞聯播。“2002年11月的一個晚上,央視新聞聯播播出東盟10+1部長級會議在云南大理召開的消息,中國與東盟將在2010年建成自由貿易區。‘自由’兩個字讓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商機。之前我從未去過云南,更沒去過邊境,我馬上動身到瑞麗的姐告考察了三天,發現幾乎還沒有內地人去投資的,回來就決定要在姐告建一個中緬伯樂國際商城。”一次不經意間的發現讓緬甸走進了謝佰榮的視線。通過考察,謝佰榮意識到,東盟和南亞市場,與中國市場具有極強的互補性,蘊藏著巨大商機和財富。
但是,當東盟市場開始成為國內投資者的新寵時,面對人口超過5億的巨大市場,從哪里入手成為眾多期望投資東盟的商家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云南德宏州瑞麗市姐告這個國務院惟一批準設立的實施“境內關外”特殊政策的邊境自由貿易區,逐漸成為了中國與緬甸貿易的黃金通道。
“在姐告這個只有1.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跨出國門一步,就可以與東南亞、南亞地區實現零距離接觸,這就注定具有不可克隆性和資源稀缺性。但浙商們原來單兵作戰式的零散經營,無論在規模還是商品檔次上,都遠遠滿足不了迅速擴大的市場需求,而且‘跑單幫’式的國際倒爺,其商業信用和抗風險能力都很有限,從而制約了浙貨進一步南下進入東盟市場。”中緬伯樂商城的想法漸漸在謝佰榮腦中形成。
為了能夠將伯樂商城打造成中緬貿易的集散中心,謝佰榮不僅邀請東盟商務專家許寧寧先生等擔任高級顧問,并且由具有國際商貿市場管理經驗的精英管理團隊對商城進行現代化管理。“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把中緬伯樂國際商城打造成一座國際貿易自由港。”謝佰榮對伯樂商城寄予厚望。
在他的未來計劃中,隨著國家泛亞鐵路等西南大通道計劃的實施,姐告將成為東盟及印度洋周邊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通道,對于中國,姐告的意義更是非同一般,它將使中國擺脫馬六甲海峽的瓶頸,能夠從陸路直出印度洋。據緬甸方面統計,中緬貿易額2005年已突破80億元,而木姐—姐告的邊貿總額就有近40億元。
“姐告兩年前的地價為8.5萬元/畝,現在為127萬元/畝。”僅僅在地價上,謝佰榮的眼光就已經為他贏得了一筆不小的財富。而根據記者了解,去年中緬伯樂國際商城的營業額更是達到16億元。

商人中的外交官
在中國商品逐漸開始行銷世界之時,伴隨其間的多是不和諧的抵制之聲。但是,謝佰榮在緬甸的開發之旅不僅未曾遭遇任何阻礙,而且自己還成了緬甸官方的座上賓。
“我真的沒有想到,中緬伯樂國際商城的開發計劃竟然能夠讓我結識緬甸駐華大使。”謝佰榮至今仍對自己的際遇激動不已。緬甸駐華大使吳登倫先生在偶然聽到中緬伯樂國際商城的開發計劃后,不僅專程赴云南姐告邊境貿易區考察伯樂國際商城,還不遠千里訪問了浙江伯樂集團紹興總部,就中緬邊貿及伯樂國際商城的有關事宜和謝佰榮進行洽談,還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其中有一條:“就云南姐告中緬伯樂國際商城希望通過緬甸與東盟國家進行轉口貿易的設想,伯樂集團可以隨時提供相關的外交照會和計劃建議書。”
在掘金緬甸市場的同時,謝佰榮并沒有像大多數中國商人一樣“悶聲發大財”,通過聚而散財,他贏得緬甸上下的尊敬。尤其是在毒品替代種植方面,伯樂集團在緬甸北撣幫地區,與緬方合作,開發13萬畝境外罌粟替代種植項目,種植橡膠、天然石斛、蓖麻等經濟作物以及大豆、水果、甘蔗等農副產品。不僅為企業贏得了眾多原料來源地,更造福于當地民眾。“以往中國企業面對政治時,難免畏首畏尾,其實政治就是經濟的延伸,當企業能夠與當地經濟融為一體,自然會贏得所在國的支持。”謝佰榮在對外投資方面游刃有余。2005年,在中緬伯樂國際商城建成后,訪問緬甸北部重鎮木姐的謝佰榮受到了緬甸聯邦總理特使烏迪坤苗先生的接見。“這是對中緬伯樂國際商城的認可,不僅僅是對一個人的認可。”
贏得了認可的謝佰榮與伯樂集團開始廣泛介入緬甸各類資源的開發。
2005年9月,伯樂集團獲得了緬甸一處探明儲量達700萬金屬噸的鉛鋅礦的開采意向,“那是一個廢棄的銀礦,總共有1000多畝,鉛鋅含量高達75%以上”。2006年6月,伯樂集團與緬甸方面簽訂了5000萬美元的水產品進口協議,謝佰榮表示,今年伯樂集團的水產品進口額將達到3億美元。最近,謝佰榮又參與運作緬甸境內數個水電站項目,據估計總投資額將達到數億美元。
“謝佰榮先生的發展過程得到緬甸政府的支持,在關稅方面可以低關稅或者零關稅,同時緬甸的資源、勞動力也可以使我們中國企業進去之后生產成本比較低。他的做法,我想對于我們中國很多企業家都有借鑒意義。”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對于謝佰榮通過緬甸進軍東盟的做法贊賞有加。
多元化的成功者
名片上眾多的頭銜與伯樂集團橫跨八大產業的經營架構,成為謝佰榮的獨特之處。當國內眾多學者仍然為多元化與專業化的孰是孰非爭執不休時,謝佰榮與他的伯樂集團卻已經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行走了近十年。
在面對記者為何投資這么多產業的疑問時,謝佰榮用了“對商機的敏感度”來解釋自己的多元化策略。“2005年,因為建立中緬伯樂國際商城跟緬甸礦業部有合作,緬甸的翡翠可是有名的,我就想到利用這個機會成立了珠寶企業;浙江舊城改造早就開始了,去年我就進入內地,拿下了山西第一個舊城改造項目。”
實際上,當我們追尋浙商的足跡時,不難發現敏銳的商業嗅覺幾乎成為他們的標志。不僅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從通都大邑到窮鄉僻壤,甚至在歐陸各國城市,到處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資者和生意人。據不完全統計,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萬浙商。筆者的一位朋友則證實,遠在中東的迪拜,溫州的知名度與北京一樣。
按照謝佰榮的敘述,早在17歲的時候,他的經商經歷就開始,通過與村里一個比自己大8歲的人合作做豆腐,他就已經能夠每天賺到3元錢—當時一個壯勞力干一天的工分也不過才值1元錢。1983年,22歲的謝佰榮成為整個紹興市最年輕的集體企業廠長。但是,在謝佰榮自己看來,這些僅僅算作經商,并不能當成“下海”。

1989年,28歲的謝佰榮成為一家英國自行車公司在國內的總代理,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下海生涯。兩年以后,貿易熱潮席卷全國,謝佰榮亦投身其中,“好像全國人民都在做生意。”隨后,貿易熱潮退去,謝佰榮在1995年辦起了自己的家具廠。2000年后,浙江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但是謝佰榮經過核算后,發現浙江本地的房地產開發成本太高。于是,安微伯樂房地產開發公司成立。
“最近這七年,幾乎每年都要增加一個新的產業。”謝佰榮將商機看做自己投資的惟一信號。
在謝佰榮的商業兵法里,商機與政治經濟學是兩個關鍵詞,通過追隨國家政策尋找企業的藍海是伯樂集團的成功關鍵。“其實,天下市場這么大,干嗎要大家擠在一起掙錢呢?發達國家總是對我們反傾銷,如果原產地多元化,就能避免貿易壁壘,我國‘十一五’期間要投巨資在世界各地設十個工業開發區,就是這個意思嘛。”他說很顯然,今天謝佰榮的眼光已經超越了緬甸,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