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浙商。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奇跡。
當另外一個國家給一個浙商企業制定政策時,一個獨特的商業景觀就出現了:經緬甸商務部批準,從2007年11月起,中國大陸通過緬甸出口的商品轉口去東盟自由貿易區及南亞的印度、孟加拉等國,都要通過伯樂集團設在緬甸的保稅倉庫轉口。
一個銷售額不足20億人民幣的企業何以如此大手筆?這個奇異商業事件的創造者是謝佰榮——伯樂集團的靈魂人物,人們習慣稱他“商人外交家”。最近,謝佰榮又參與運作緬甸境內數個水電站項目,據估計總投資額將達到數十億美元;同時與國內幾個城市政府合作投資地產開發與舊城改造等項目,多產業跨區域快速成長壯大。
謝佰榮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官商”。 在謝佰榮的商業兵法里,商機與政治經濟學是兩個關鍵詞,通過追隨本國或其他國家政策去尋找企業的藍海是其成功之道;同時在掘金緬甸或國內市場過程中,謝佰榮并沒有像大多數商人一樣“悶聲發財”,而是從不避諱、并且加強與政府間的溝通與互動。
以往中國企業家在面對政治時,難免有點畏首畏腳,其實政治就是經濟的延伸,當企業能夠與當地經濟融為一體,自然會贏得當地政府的支持。善于利用政治資源發展商業,這就是謝佰榮的陽光“政商”哲學。
在一次采訪中,阿里巴巴CEO馬云對記者說,我不是商人,我是企業家!在馬云看來,商人是為個人奮斗,企業家是為企業團體奮斗。發達了的馬云果然精神上得到了升華,也開始咬文嚼字,算是自圓其說。可是說白了,企業家不就是做大了的像馬老板這樣的商人嗎?
有一個分類,按照境界把商人分為3個層次:一種是草商,敢打敢拼,文化不高,吃苦耐勞;一種是儒商,有知識、注重誠信與經營;一種是哲商,有知識更有智慧,是哲人與商人的結合,此為商人的最高境界。
實際上,在我看來,商人的最高境界,是有知識、有智慧的同時,承擔一個團體或地區甚至國家的社會責任,能夠影響和改變周圍群體生存狀態,甚至可以促進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前進。
眼下,中國的中藥商人們就承擔著中藥突圍崛起的重任。被國人寄予厚望的中藥產業并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強大。不過,中藥整體的不景氣并不能抹殺眾多有志于中藥產業振興的企業和企業家所付出的努力。同仁堂、東阿阿膠、云南白藥、皖西制藥、神威藥業、九芝堂、匯仁藥業、江中制藥......專注中藥質量、挖掘中藥文化、拉長中藥產業鏈、走向國際,“八仙過?!薄⒏黠@神通。
“聚焦日韓,進軍歐美?!碑敄|阿阿膠掌門人秦玉峰向我們闡述海外拓展的宏偉策略時,我們感受到的是中藥企業家們的血性與雄心。
走向成熟的中國商人,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