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服,代表了華夏民族精神的禮服。中國自先賢孔子起,就倡導服飾要合乎“禮”的要求,以此體現出等級的有序和自身的修養??上У氖牵A夏禮服歷經數千年演進,時至今日竟然隱現出斷裂。
放眼當代東方,可以發現許多國家均有自己的國服和禮服作為身份識別符號,像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印度有紗麗,越南有長衫。但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在當今卻沒有統一代表自己國家的“禮服”,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整個國家的一大憾事。

2008年4月9日,“中國第一奢侈品品牌”NE#8226;TIGER(東北虎)在香港發布了代表華夏民族精神的高級定制華服系列;4月13日,在博鰲舉辦的“亞洲經濟論壇”上,NE#8226;TIGER高級定制華服系列又再次讓各國政要、商業領袖和知名學者領略了中國的瑰寶服飾文化。華服作為中國式奢侈品正逐步被歐洲所認可,而這個艱苦的過程顯然少不了張志峰的功勞。
被誤解的華服
作為一個日益龐大且為世界矚目的奢侈品市場,中國表面看上去機會無限,但卻一直存在著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
那就是消費群體的認知問題。許多中國消費者對國外的奢侈品頂禮膜拜,而對于中國品牌卻是旁觀者。這不僅是對華服的誤解也是對中國奢侈品的錯覺。
這恐怕是一直以來影響華服認同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華服設計師的一大困擾:再漂亮的華服,外國人看了都沒得說,中國人卻不買賬,這簡直是莫大的嘲諷。身為NE-TIGER的創始人,張志峰當然也為此很是頭疼,
其實,奢侈品除了是“價格不菲的昂貴物品”外,還應該是“創造愉悅和舒適的物品”。只有真正了解了奢侈品所主張的理念與倡導的文化,才能把一擲千金的買賣過程變成一個瞬間輝煌的愉悅過程,這才是奢侈品真正奢侈的方式。顯然,華服若想真正立足于世界,是不能缺少這種獨立倡導的生活。
張志峰從中捕捉到了“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費正成為先富階層向新貴階層轉型的一種社會符號”。他也意識到,奢侈品可以是老古董,也可以是與時俱進的,但不和時尚結合的奢侈品,就只能成為藝術品或是展覽品。如果不與時俱進,年輕人不會喜歡。做的衣服只能是媽媽桑們買來穿。而這,顯然不是身為華服設計師的他想看到的。
復興與新興
既然奢侈品對于當代中國人,最重要的不再只是商品,而是生活態度。那為什么不倡導一種獨特的文化,讓華服代表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的同時兼有東方的內斂和西方的熱情,倡導積極向上的人生意義和永無止境的文明進步。通過多年的梳理和挖掘,張志峰終于開始了自己的“國服”復興與新興之旅。
客觀來說,華服要想復興如果不建立在對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發掘和重塑的基礎上是不可能的。這種復興并非復古,而是要以現代的審美和國際的視角,汲取中華文明瑰寶中最具生命力的養分加以再創造。
張志峰設計的華服正是根植于中國厚重的傳統文化,并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現代的演繹和再創造,有傳承、有發展,這使得中國的服飾文化在復興的同時,在新興中煥發了新生。
其實在此之前,國際時裝界就曾數度刮起強烈的中國華服之風。但是西方人看中國的眼光很多都只是停留在文化的表像,習慣于將中國的傳統服飾元素堆砌羅列在設計的表面,很難深入到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去探尋。這樣雖然能夠成就一時的潮流,卻難以成為經典。
張志峰盡管是中國設計師出身,但由于先天的優勢,反而將中華民族特有的歷史文化融入品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內涵。因為,他剛好是立足于對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發掘和重塑。
只是這種發掘與重塑并不是簡單地將中國元素作為點綴,而是以東方文明為主體,將西方文化為我所用。因為華服的震撼力來自于設計者的靈魂,五千年華夏文明又為華服設計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這是中國設計師的優勢,也是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東西,更是中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華服背后的寂寞之心
當然,做華服肯定是需要定力的,作為奢侈品的一種,需求量少而精。這就要求設計者耐得住寂寞,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做成大眾貨,毀于一旦。這恐怕是華服設計師最不想看到的。

張志峰對此有很深的體驗,他從來不請明星代言,他認為那是“不自信的表現,畢竟華服是要靠衣服感動人,而不是用人?!鄙踔劣谌A服最重要的營銷手段之一—終端營銷,他都不敢掉以輕心。華服本身就需用那種尊貴體驗才能展示出自身的華麗,所以,他的終端營銷一直保持著“頂級私人會所”這樣的稀少數量級。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到來,華服設計師們恐怕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張志峰說:“作為一個中國的服裝設計師我有幸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通過自己的設計向全世界展現‘中國風格’,展示中國燦爛的服裝服飾文化,我感到既榮幸又責任重大?!?/p>
顯然,在眾多華服設計師的心中,華服不僅是中國人的一種服飾標志,也是全球華人的服飾標志。華服不僅寄托著中國人多年的一個夙愿,也寄托了中國人多年的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