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點,當我們離開公司時,外面停著的好幾輛采血車照得四周燈火通明”,聯想品牌公關部陳吉向記者講述起當時的情況還很激動。聯想集團的員工們從下午就開始排隊獻血。那是汶川地震發生后的第二天,聯想集團立即捐款一千萬人民幣。而員工有上千人排進了獻血的隊伍,這出乎接受者的意外,他們只拿了30個血袋,又回去取了600個報名表,最后檢查有300人合格,6萬毫升鮮血承載著聯想員工對災區人民的真切關愛送往災區。
聯想的積極行動得到了廣大網民的贊揚,為聯想贏得了更多的美譽。其實這次的善舉可以說是聯想最省錢又省力的一次。平素那些雖然不為人所了解,卻傾注了聯想心血的公益行動才是最有價值的。
讓慈善機構更專業
“自己做太牽扯精力,我們只是起到一個杠桿的作用”,聯想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聯想的公益特點。聯想內部都是專家型的員工,并非全能,因此不益直接做慈善,但是聯想并不是將錢撒到各個慈善組織就完事,而是有計劃地利用好每一分錢。
聯想的具體做法是每年拿出1%的利潤用于全球不同領域公益事業。比如在海外,聯想就選一些有戰斗力的非政府組織,再由他們挑選小組織去實施項目,聯想只是撬動了這個項目。“我們要考慮投入與產出,公益事業自己花錢直接做,效益未必好,而專業的慈善機構可以變一元為五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在國內,此前的款項多用于公益創投計劃,就是在中國選取有代表性的公益組織,如扶貧、教育等幾個典型的基金,輔導他們學習慈善的專業技能。目前聯想是與上海公益組織合作這個項目,扶持的公益組織有16家,錢和物都投進去了,我們正在考察回報。據悉,此項投入,每年一個組織10幾萬,大約30多萬一年。因為聯想自己就是學習型組織,因此非常了解學習的重要性,而中國慈善組織專業水準的低下,早已經成為阻礙慈善事業的拌腳石,聯想此舉,被業內人士視為具有遠見的舉措。
讓錢發揮更大的效應

公益創投計劃是聯想去年底才啟動的新項目,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和俄羅斯區總裁陳紹鵬表示,雖然引入了國際上先進的公益創投模式,但聯想在短期內計劃并不像國外公益創投資金一樣回收資金,幾乎相當于捐贈。
據悉,聯想首批斥資300萬元支持15至20個公益項目。與很多企業動輒千萬元的公益捐贈相比,聯想首批投入的300萬元相對較少。對此,陳紹鵬說,聯想引入公益創投模式就是希望公益不是簡單的捐款,而是通過公益創投的機制讓錢發揮出更大的效應,一塊錢能做出十塊錢的事來。雖然額度并不大,但會保證長期持續下去。
除了資金上的捐贈外,聯想公益創投綜合能力建設團隊還將負責方案的實施,團隊成員包括聯想高管、聯想志愿者和公益專家。這些團隊將把聯想在IT技術、戰略規劃、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實踐經驗,逐步嫁接到公益組織,幫助公益組織成長為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效率機構,提升公益組織的社會效益。
而通過“結合業務發展戰略,引入創新公益機制,堅持傳統慈善捐贈”三大手段,聯想還將持續加大社會投入。
從各方面來說,聯想都已經可稱為當之無愧的企業公民。不只因為它出錢出力,最重要的是它始終關注的責任心和保證執行的能力。去年,聯想的企業責任推進部正式成立,這應該是聯想作為一個跨國企業成熟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