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2008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奧運年、中國年。這一年,是改革開放第三十年。這一年,也是不少公司面臨重大抉擇的一年。
曾經顯赫一時的企業,陷入泥淖而苦不堪言,2008,誰將是力挽狂瀾的拯救者呢?

楊致遠:雅虎掌舵者的孤獨
今年2月的頭一天,微軟報出洽購雅虎的天價,446億美元,著實讓全世界都大跌眼鏡。
在談判的兩個月中,收購幾經變數,雅虎的未來之路,至今尚不明朗,這一切,雅虎聯合創始人兼CEO楊致遠盡收眼底。
去年7月,在股東們的一片噓聲中,雅虎前任CEO特里?塞梅爾被迫下臺,而楊致遠則重新出山,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在股東們的期待與盼望之中,楊致遠并沒有帶來奇跡,雅虎股價下跌32%,內部被迫裁員。他可能還需要時間去努力,但股東們等得不耐煩了。
微軟欲并購雅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一經爆出,阻撓者、競爭者或明或暗、或敵或友地現出身形,讓這個本來單純的求偶記演變成綿長不斷的連續劇。而故事的主角,雅虎的真實用意何在,不禁讓人揣測。楊致遠到底在想什么,這個謎估計要到故事收尾的那一刻才會揭曉。
微軟的胃口確實不小,微軟CEO 史蒂夫?鮑爾默在股東大會上開誠布公,把在線服務及廣告作為軟件巨人的未來戰略重心。吞并雅虎,不過是其中一步棋,只是走得有些辛苦。 微軟目的昭然若揭,志在雅虎的搜索和在線廣告,加大與谷歌抗衡的籌碼。
2月11日,楊致遠采取了一種減壓的方式發表了《致員工書》,以雅虎被低估的理由婉拒了微軟表達的收購條件。雅虎的底線報價飆升到每股40美元,這就意味著微軟如果想繼續交易,勢必再追加120億美元,達到566億美元的天文數字。
聽說這一消息的股東們反應強烈,一位股東當即向美國加州圣克拉拉高等法院提交了訴狀,狀告雅虎董事會未同微軟展開談判,目的是為了保護他們繼續能夠獲得董事會成員的豐厚報酬。
對于微軟此次公布的收購價格,雖然雅虎的董事會認為太低,但股東們卻比較認同。更為激進的是一些小股東,要求股東直接同微軟洽談收購雅虎事宜。他們表示不希望看到雅虎在現有董事會管理層的領導下繼續獨立運營下去。
雖然楊致遠非常有勇氣地對微軟說了“NO”,但似乎股東們并不太高興。
雅虎拒絕微軟的行為,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巨大的賭博。拒絕微軟之后,楊致遠必須使憤怒的股東們平息下來。它要么必須迫使微軟拿出一個更高的報價,要么自己拿出一個承諾已久的轉型計劃,來推動公司市值突破450億美元。
楊致遠也在不斷邀請競爭者加入,營造眾星捧月、搶購雅虎的氛圍。新聞集團旗下的社交網站Myspace以及其他網絡資產曾與雅虎有望結合。不過,傳媒大亨、新聞集團(News Corp.)創始人默多克則對投資者表態說,“我們不打算與微軟競爭,微軟比我們有錢得多。”
另一種說法是,雅虎延后股東會召開時間,是為了爭取與時代華納加速談判。據了解,兩者的合作計劃將聚焦在時代華納把旗下的美國在線并入雅虎,至于它在合并事業中將可握有可觀的少數股權。
仔細分析雅虎和微軟在聲明中說過的種種言論,以及背后寓意。從雅虎聲明中可以看出,該公司已經有了一個可以接受的價位,但微軟現在的報價還沒有達到。其他競爭者的加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能幫雅虎起到抬價的作用。
楊致遠似乎心里有譜,在《致員工書》中他跟員工們憶苦思甜了雅虎的昨天和今天。他說,“我們認為微軟低估了雅虎的價值,低估了它的品牌影響力、廣泛的用戶、優質的廣告平臺、未來增長前景、自由現金流、資產增值能力,當然還包括像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這樣的實體。”
在與各方買家保持接觸的同時,楊致遠似乎還在細化著雅虎未來的定位。全球在線廣告市場預計將從2007年450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750億美元,因此雅虎將會為獲得市場份額而不懈努力。
回頭來看,不管是否被收購,雅虎真正應該解決的問題還是自己。高層人員走馬燈式的輪換,不得不請楊致遠重新出山,傳統搜索業務市場份額被谷歌逼到退守,郵箱、IM也無法止住下滑的勢頭。
雖然楊致遠拒絕了微軟收購的提議,但好戲或許并未結束。微軟收購雅虎是決定命運的一戰,成功則繼續其行業霸主,失敗或淪落為二線公司。微軟是否會提高收購價格,楊致遠會采取怎樣的心理暗戰,目前,我們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楊致遠的回歸,讓此幕收購之爭增添了更多的戲劇色彩。
蔡金勇:風向標,高盛中國行
今年3月,蔡金勇被任命為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高盛高華”)CEO和高盛中國投資銀行業務的負責人。
蔡金勇的履新,被業界人士認為是高盛高華中國業務邁出堅實一步的標志。
中國土生土長的蔡金勇,對中國業務更熟悉。48歲的他,畢業于北京大學,1990年獲得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世界銀行總部工作,負責世界銀行在中歐地區能源與基礎設施的重組與融資工作。
1995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全球項目融資部,之后服務于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參與并領導了許多大型能源國企改制上市項目和兼并收購項目。
此次,蔡金勇接替的是在去年5月被任命為CEO的原高盛高華副總裁査向陽的職務。査向陽已經辭職離開了高盛高華,他將去負責一家新成立的融資20多億美元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厚樸基金”。高盛高華董事長方風雷將與他共同管理這只基金。
毋庸置疑的是,蔡金勇此次被任命為CEO,是高盛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投入,也是高盛高華在中國業務發展的里程碑。
1869年創立的高盛,是全球歐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之一。1994年,高盛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
2004年12月,作為美國華爾街最大投行之一的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高盛通過股權和貸款安排以及為海南證券5.1億元埋單的方式成為高盛高華的實際控股者,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股權。合資公司的成立令高盛從此可以在中國開展本土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提供國內金融顧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此后,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高盛在中國的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中已經建立起非常強大的業務網絡,并在中國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以及參與國際資本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過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占據領導地位,其中包括:中國移動通信于1997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0億美元;中國石油于2000年3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9億美元;中國銀行(香港)于2002年7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6.7億美元;平安保險于2004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18.4億美元。 2005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交通銀行22億美元的海外上市項目以及中國石油后續股票發售,籌資27億美元。
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近40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公司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分別于1998年、2001年和2003年完成了10 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在中國市場,高盛還擔當著首選金融顧問的角色,通過其全球網絡向客戶提供策略顧問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近年來,高盛作為金融顧問多次參與在中國的重大并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投資10億美元案;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案;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交通銀行20%股權案以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等。
可以預想的是,更了解中國市場的蔡金勇,將為高盛在中國未來的大手筆中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蔡金勇:他人很大氣,和中國人談話從來不講一個英文單詞。這足夠說明,生活作風中國化蔡金勇成了高盛壓在中國的一張保命牌。
當然,蔡金勇的目標肯定未及于此。他最近一直在領導高盛的中國銀行家團隊從事油氣和電力領域的交易,這足以表明,出任CEO后的他將值得期待。
江南春:分眾傳媒的救世主
3月15日以來,媒體熱炒通信業新聞除了信產部被撤、工業和信息化部降生外,便是分眾傳媒的“短信門”事件。
中央電視臺在315晚會中播出的《垃圾短信、 誰在制造》的節目中,對以分眾無線為代表、發送垃圾短信的行為進行了曝光。央視把矛頭集中指向了分眾傳媒及其江南春,也引起了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
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知道情況后,迅速奔赴分眾無線及相關公司進行調查,18日下午回到上海召開緊急會議,當天晚上江南春就垃圾短信事件向公眾致歉并發表聲明。他聲稱,已責成分眾無線相關直屬部門和下屬公司停止短信廣告業務,在確保所有短信廣告均為用戶定制或許可才可發送的機制后才能恢復運行,而對于不能建立有效管理機制的公司,將堅決整改甚至關閉。
該聲明在各大網站和平面媒體上發布,向公眾告知分眾對此事態度及處理方式。江南春也坦言,“短信門”事件為分眾敲響了警鐘,“快速擴張過程中如何加強對收購公司的監管與監控,管理如何跟上,這件事引發我們深刻反思”。
根據曝光內容,在被問及分眾無線是否擁有大量用戶數據庫時,江南春的答復是,分眾無線從未出售過用戶手機號碼和相關信息,集團將在未來一周深查分眾無線各下屬公司及其員工是否擁有其他非正常途徑取得的用戶信息,一旦發現交由工商部門銷毀,并開除相關責任人員。
當江南春面對“分眾無線每天發幾億條、占市場上80%比例的垃圾短信”時,他表示,分眾無線去年營收約3.5億元,即使極端化地把這3.5億元收入都歸為垃圾短信業務,以每條5分錢計算是70億條,每天約發送2000萬條。 而據市場調研公司預測,中國每天未經許可的短信廣告約為10億條左右,即便如此計算,分眾無線的垃圾短信數量不會超過市場的2%。江南春明確稱,分眾將在未來做到垃圾短信數量為零。
除了主動應對危機之外,江南春還將下一步的重心放在了如何挽回敗局上。他正在對分眾無線各下屬公司進行整頓、深入調查,正在建立一個可以確保所有短信廣告均為用戶定制才可以發送的機制。
就遭遇“短信門”事件,我們可以聯想到2001年,南京冠生園月餅事件被央視曝光后,百年老店倒閉、職工下崗、失業,南京冠生園品牌從此一蹶不振。
分眾傳媒則明顯敏感和幸運很多,首先表現出了一種積極應對的態度和決心。江南春無疑向人們表明了一種企業立場和社會責任感,他呼吁行業能引以為戒,加強自律。這也反映了白手起家的江南春如今那份成熟和自信。
不僅如此,分眾傳媒當天還在納斯達克發布公告,宣稱并沒有批準在未獲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發送廣告信息。分眾無線制定了一項內部政策,嚴格禁止在未獲得手機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向其發送短信或彩信。盡管如此,分眾股價仍然出現了超過20%的大跌,處于2007年4月拆股以來的最低點。
分眾傳媒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江南春卻無法忍受低迷的股價,他采取回購的措施來表達對公司成長的信心。
3月20日,以34.19美元的平均價格購買了10萬股分眾ADS(美國存托股票)。以此價格計算,江南春總計出資近342萬美元購進自家股票。
據了解,分眾傳媒以“正確的內容”(RightMessage) ,在“正確的時間”(Right Time) 傳遞給“正確的人”(Right Audienc)為口號。2007年第一季度手機廣告營收為600萬美元,2007年第二季度為1090萬美元,2007年第三季度為1400萬美元,同比增長298.9%。——這也創下中國廣告界的傳奇。 如今,“短信門”當頭一棒,江南春力挺到底。他在此時購進自家股票,是通過業內最通行的做法顯示對公司發展的信心,希望對提振股價有所幫助。根據分眾傳媒最新公布的財報,無線業務僅占其總收入的9%,而此前的股價大跌已經印證了投資者對分眾股價的極為關注和敏感。
江南春坦言,“這是分眾傳媒很大的一次危機公關。”同時,在“短信門”這一事件上,江南春也算是費盡了心思。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內消除員工疑慮、對外穩定資本市場,并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面對媒體及公眾。這都是一個企業領導者非常理性和正確的危機處理方式。相信遭此“劫難”的分眾傳媒,今后的路會走得更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