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感恩上天眷顧
時至今日,李亞明的人生經歷可算是一路順風順水:自稱不是很會讀書的人,高考時卻很“幸運”地考進了百年名校——同濟大學。隨后,本科、碩士、博士,一氣呵成地念了下去,在同濟一呆就是11年;自詡“最沒有錢的概念”,在校時卻已經懂得了“賺外快”,學業生涯于是比他人豐富了很多,也更滋潤了很多:2000年甫出校門,便在社會招考中順利踏上仕途,成為上海菩陀區規劃設計局的副局長,35歲便成為副處級干部;一年半的政治生涯后,政績卓著的李亞明卻出人意料地離開政壇,放棄了前途一片光明的仕途,原因只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下海之后,他憑借過硬的基本功,在房地產界迅速“走紅”,直至2004年操盤廈門東方高爾夫國際社區……
李亞明的一帆風順,著實叫人羨慕,連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認,“或許是上天比較眷顧我吧”。當然,我們不會愚蠢到認為這真的只是單純的運氣作祟。在接觸李亞明之后你會發現運氣背后是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追求一種理想中的生活模式。誠如李亞明所說:“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生活如此,事業如此,為人處世也如此。一切由心。”
關于事業:興趣選擇發展
從城市規劃博士到政府官員,從副處級干部到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從上海到廈門,李亞明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從世俗眼光中的溫室走到充滿險惡的江湖,但正是這一次次的果斷抉擇,讓李亞明充分體驗到了在流浪中體驗人生價值的真諦。李亞明坦言,在規劃局任副局長的那一年半時間,是他最有成就感也是最滿足的人生階段。 “每天處理很多公共事務,經手的城市規劃方案不計其數。”但李亞明也深知,這種相對單調的生活并不適合自己。因此,他決定“下海”了。
在李亞明看來,在興趣的指引下做自己喜愛的工作,如果做出了成績,也就成就了最為美好的自己。
“自己始終在一個形如精密儀器的群體中起著制動作用,是成功的最大體現。”李亞明認為,很多人以自己能夠管理多大的團隊來衡量事業獲得了多大的成功,但是,如果領導一個擁有1000人的成熟的團隊,自己的能量可有可無,其實遠不如在一個只有50人的團隊中做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每個人在選擇工作時,不要問新單位的名氣和規模如何,在新單位里能夠擔任什么職位,而要考慮因為有“我”,新單位會有什么不同。“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條發展道路,也許前景暫時不算明朗,但在興趣推動下的努力最終會幫助自己守得云開見月明。”
關于成功:在自省和自信的平衡之間達到自覺
在李亞明看來,成功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挑戰,而最大的挑戰莫過于選擇,但就情商而言,職場成功的關鍵在于要在自省和自信的平衡之間達到自覺。
“所謂自覺,就是應當對自己的素質、潛能、特長、缺陷、經驗等各種基本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對自己在社會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明朗的定位,心理學上把這種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稱為‘自覺’。”他說,“這種自覺,通常包括察覺自己的情緒對言行的影響,了解并正確評估自己的資質、能力與局限性,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過于自信就是自負,過于自省又可能會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躕不前,沒有承擔責任和肩負重擔的勇氣,也沒有主動請纓的積極性。在公司,大家在技術上互幫互學,在工作中互相鼓勵就好,而充滿自覺意識的人,自然會為自己營造出一種坦誠、開放的工作氛圍。”
關于企業:企業不盈利就沒有生存和存在的必要
李亞明堅信,企業應該盈利,應該創造利潤,企業不盈利就沒有生存和存在的必要。
“有社會意義而不盈利,那是社會公益機構做的事情。企業應該以盈利并為相關的利益者創造最大價值為目的。這是我們堅信的價值觀。只要你相信你做的每一項業務都是在創造價值,通過管理、投資和品牌去創造價值的話,這樣的企業是有生命力的,即使你的負債率有可能會高一點或者會低一點,即使有時身體虛弱點,但那只是‘感冒’,而不是‘癌癥’。但是,如果你失去價值觀,失去基本面,失去企業文化,你可能得的就是‘癌癥’。所以我們保持企業的健康,并不是代表我們就不會‘傷風感冒’,并不是我們不會經受一些風浪,但是至少那不是‘癌癥’。”當然,追求利潤,絕對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李亞明一直強調團隊精神,并且非常相信自己的團隊。
“有的人說,我們非常注重團隊合作。他真的相信嗎?不是。在利益面前,他真的有這種包容心嗎?他真的為對方考慮嗎?中國有一句老話,吃飯的時候嫌人多,干活的時候嫌人少。這怎么行?你不請人家吃飯,誰給你千活呢?你要跟整個團隊(包括跟你的員工),跟社會,都要有利益的分享,用你創造的價值,為你的客戶帶來利益,你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讓你的客戶賠錢,要為他們創造價值。總而言之,要用我們最大的努力,創造價值與大家分享。”
他感慨,“很多東西都是表面的做秀,其實不需要做秀。你最真誠、最相信的東西,往往就是最有力量的。將心換心,如果想用別的東西換,換不到。你應該用你的心換取大家共同的信任跟合作。”
聊到這里,我明白了,這旁人眼里的順風順水的李亞明,擁有的一切,財富也好,地位也好,團隊也好,朋友也好,不是他用什么特異功能換來的。他是用他的心換來的。將心比心,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此時,換我感慨了。
因此,敬佩李亞明。
對話李亞明
(L=李亞明,M=市場瞭望)
M:一個項目所營造的氣氛跟環境、生活以及規劃者的興趣愛好都有莫大的關系。廈門東方高爾夫國際社區以高爾夫運動為主題,您本人是否對高爾夫惰有獨鐘?
L:是的。對我來說,打球的時光是最快樂的,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享受高爾夫的樂趣,無疑會讓人更興奮、更自豪。
M:有專家對廈門東方高爾夫國際社區及您所帶領的團隊如是評價:“從來沒有哪個項目,能夠如此引人注目。在一片美侖美奐的土地上,一群專業、實在而不事張揚的人拿出了自己的心血之作,這就是東方高爾夫。”那么,對于東方高爾夫,您自己是如何評價的?
L:很高興能得到這么高的評價。對于這個項目,很幸運,我是一個有產品決策權的規劃師。我有一個好朋友——凌峰大哥,他對我的鼓勵很大,他說我們的東方高爾夫項目應該是中國最好的。我說不能這么說,如果這個項目有一點是國內最好的話,那應該是它的規劃、建筑、景觀和地形的和諧統一。從建筑的單體角度來說、從材料的選用方面看,比我們做得好的有很多。但是在人與環境的相處上、在景觀和建筑的配合上,以及建筑與建筑的相處等方面講,我覺得,我們找到了一個最佳的切入點。
之所以這么說,跟我們的團隊有關。一方面,我們有一個跟其他項目不同的設計團隊,在做這項目之前,我們早已是朋友,大家的溝通非常多也非常深刻。所以說,我們在規劃的起始階段就考慮到了建筑、景觀的問題,這個我們是有優勢的。在實現規劃過程中,建筑如何彰顯建筑魅力,景觀如何在適當的位置發揮不同的作用,我們交流的內容是有深度的。另一方面,畫圖的人在操作過程中,也就是在規劃和建筑的落實過程中,我們的團隊也是非常強的,我相信,目前能跟我們相比的開發公司基本上沒有。我們分管設計的副總張敏,是同濟建筑系畢業的,設計能力非常強;我們設計部經理嚴佳偉是建筑功底非常好的規劃師,之前跟我的合作也非常多。而且,我們這個團隊在方案確認之后,為了某個局部,大家也有著太多的“糾偏”行為,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我們團隊的執行力非常強,能夠做出設計師想要的東西。
M:就東方高爾夫項目來說,您覺得設計師在其中所扮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設計師的責任如如何?
L:過去有這么一句話,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匠人,我們可以理解為藝術家。把設計師的想像落實,變成實實在在的作品,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整個項目的規劃,不止是設計師的責任,我想,這與整體開發商的眼光、做事態度以及投入資本,都密切相關。我們必須承認,一個資本占有者本身是有一定發言權的,這時候一個設計師的說服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而在我們這兒,就不會有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