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旅游的發展從過去單純的以景點為單位的經營已發展到以旅游目的地為單位的經營,目前塑造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增強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是旅游區域發展的必由之路。為實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增強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應該從分析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旅游業發展目標選擇的優勢、問題、原因等入手,增強浙中旅游目的地探索內核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浙中地區;旅游目的地;核心競爭力;路徑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B
旅游目的地,即游客或旅游團決定前往之地,或供應商決定予以促銷的吸引物和相關旅游設施服務的集中之地。現代旅游的發展從過去單純的以景點為單位的經營已發展到以旅游目的地為單位的經營,如何塑造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增強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是旅游區域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來實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增強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筆者以浙中地區為例,認為應著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內核,提升內核核心競爭力。為此,從分析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旅游業發展目標選擇、問題、優勢等入手,探索浙中旅游目的地增強內核核心競爭力的路徑。
一、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旅游業發展的目標選擇的優勢分析
浙中旅游目的地的范圍,主要包括金華市本級金東與婺城兩區、義烏市、永康市、東陽市、蘭溪市、磐安縣、武義縣、浦江縣共四市、三縣、兩區的大金華市域。在浙江省旅游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金華在浙江旅游業的發展中被確定為浙江省以杭州為中心,與寧波、溫州并列的旅游副中心。金華市旅游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圍繞浙江旅游副中心的定位,提出全市旅游業發展的規劃布局是:以金華市本級為內核,以蘭溪、東陽、義烏、永康等經濟強市和浦江、武義、磐安等經濟特色鮮明的縣域為支撐,以杭金衢、金麗溫、甬金等高速公路為骨架,構建“大金華旅游城市圈”旅游目的地體系,并通過高速公路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與向東的新昌——天臺——仙居的“新天仙配秀麗江南旅游線”鏈接;向南與麗水——溫州鏈接;向西與龍游——衢州——建德——淳安鏈接;向北與紹興——杭州鏈接,構成范圍更大的開放性的“浙中旅游圈”旅游目的地體系。從這一規劃要求出發,未來浙中旅游目的地旅游業發展的目標選擇重點應當放在建設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打造金華區域旅游中心。
從金華中心城市的區位、交通、旅游資源等方面看,作為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的條件是具備的,優勢也是明顯的,主要體現在:
(一)內核的區位和交通優勢突出
金華市區是全區域的政治、文化和區域地理中心,是全省的交通、通訊樞紐,相比浙中城市群的其它城市,其發展旅游業具備了全區域最好的區位和交通條件,在構建層級化發展“浙中旅游圈”目的地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能夠形成最為有效的輻射源和帶動力。
(二)內核的旅游資源相對豐富
就人文資源而言,金華市區是“婺文化”的發源地和中心。二千年來,婺文化根植八婺大地,不斷繁衍生息,使金華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較高人文素質的城市。就自然資源而言,在金華市區周邊,南山、北山、東邊大佛寺、西邊九峰山,東南西北賦存多處省級以上風景區、省級以上度假區和國家風景名勝區。金華城市“三江六岸”,山環水繞,眾多的城市生態休閑景觀以及橋梁,山水生態城市個性凸現。因此,從旅游資源角度看,金華市區相現區域其它城市,體現區域性旅游中心的旅游資源豐度。
(三)內核的旅游服務比較優勢明顯
金華市區的商貿、金融、信息等現代社會服務設施與區域周邊各縣(市)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酒店、餐飲等旅游接待設施多,層次多樣,為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提供較為良好條件,與周邊的義烏、永康等相比,還具有比較明顯的價格優勢;旅游企業管理服務水平相對更高。從城市的文化積淀、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質相比,金華市區也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金華市區已經處于浙中城市群的中心地位,并且在對浙西、浙南等周邊地市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上,也處于領先地位,為構建旅游目的地內核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二、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旅游業發展目標選擇的問題分析
金華中心城市作為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與目的地起領銜作用還存在一些距離。所謂區域旅游中心,實質上是一定地域范圍內的旅游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發展水平最高的旅游地。它對周圍地區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產生巨大影響,形成一個具有等級結構的旅游業空間網絡體系。其基本要求:一是旅游經濟總量要占主導位置;二是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及實施上起引領作用;三是在區域輻射能力上處在中心地位;四是在旅游目的地建設上處領先地位;五是在對外形象上處代表地位;六是在旅游服務上處示范地位;七是在旅游管理與組織上處在核心地位。
對照上述七個基本要求,金華中心城市作為內核的集聚和輻射功能還不強,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內核在區域旅游經濟總量中占比不高
2006年全區域接待國內游客1 383.9萬人次,金華市本級為218.9萬人次,僅占全區域的15.8%,列第三位。第一位東陽占25.95%,第二位義烏占24.95%。全區域國內旅游經濟收入103.23億,金華市本級所占比例為15.82%,而東陽占25.95%,義烏占24.95%。接待國際游客指標,金華市本級只占6.3%(1.785萬人次),義烏占82.79%,永康占6.73%。
跟省內同級城市相比,金華市本級所占的比重也明顯偏低。杭州、寧波、溫州的市本級在本市旅游經濟指標中所占的比例處于絕對優勢,紹興市區國內游客指標占35.44%,列全市首位,臺州占35.89%,也居首位,嘉興是23.92%,列全市第二位。
(二)內核在旅游投入上不足,產品開發明顯滯后
“十五”以來,金華中心城市除新建、改造了茶花文化園和八詠公園、婺州公園、人民廣場等城市景觀外,由于投入不足,主要旅游區(點)雙龍風景區、九峰山景區、大佛寺景區升級改造步伐緩慢,尖峰山景區、仙源湖旅游度假區建設推進困難重重。而周邊縣市利用其特色資源,加大投入,旅游項目開發進入高增長期。東陽橫店除已投入的30多億,在建項目還有14項,總投資近20億元;義烏通過國際商貿城特別是中國小商品城旅游購物中心的建設,已經將購物旅游打造成全省旅游的拳頭產品,成為4A級景區,投資8 000萬的度假村也已經啟動;浦江引進外地資金開發了江南水寨、白石灣大型旅游項目等;武義通過清水灣、唐風溫泉度假村的開發建設和壽仙谷、劉秀龔等丹霞景區的開發,迅速成為以溫泉為品牌的旅游熱點地區。近年來,杭州投入幾十個億,大規模改造西湖的同時還開發了西溪濕地等,寧波的東錢湖開發、紹興的魯迅故里、嘉興的湘家蕩度假村、湖州的環太湖開發等項目,投資大,推進快,跟省內同級城市相比,金華市本級的旅游業投入也遠遠落后了。
(三)內核旅游產品的市場影響力落后于周邊
東陽橫店影視城、武義溫泉等已經成為江浙滬和安徽、江西等華東旅行商重點推廣、銷售的主要旅游產品;義烏的購物旅游產品更是成為浙江省面向海外客源市場和國內遠程客源市場推廣、銷售的拳頭產品,影視、溫泉、購物三大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已非市區旅游產品可以比擬。
三、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集聚和輻射作用不強的原因
(一)中心城市主體形象不鮮明
中心城市主體形象不鮮明,旅游主題欠突出,缺乏對區域旅游的統領功能。現代旅游業競爭已經進入目的地形象和品牌競爭時代,城市的主體形象和品牌決定著城市旅游的吸引力。目前,省內吸引力強的城市如寧波(東方大港)、紹興(江南水鄉,名人故里),區域內的義烏(購物圣地)、永康(五金之都)、東陽(影視文化名城),這些城市的主體形象均非常鮮明,對樹立突出的旅游主題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帶動效應。而金華中心城市的城市主體形象并不鮮明,山水文化、休閑觀光旅游的主題形象缺乏有力的產品支撐,因而對區域旅游缺乏統領能力。
(二)旅游管理體制不順
風景、文保單位、公園等旅游資源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形成多頭管理、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的局面,制約著旅游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和有效利用。一方面,旅游部門牽頭開展的各類宣傳促銷工作,難以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參與。另一方面,面對已經開拓的市場,相關的資源實體單位又無法跟進及時實現旅游產品的銷售。同時,由于旅游部門缺乏對各資源實體單位在旅游項目的開發和旅游產品建設過程中的規劃調控職能,出現旅游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和客源市場拓展分割、脫鉤的情況,使得旅游資源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
(三)中心城市旅游服務功能不完善
城市旅游競爭首先是旅游服務功能的完善和競爭。目前,國內的旅游發達城市均十分重視旅游服務功能的配套建設,在建設城市標志性建筑和高層建筑時,注重其旅游功能的配套,賦予其游覽的價值,成為亮麗的景觀。注重除旅行社、飯店、景區等外的其他旅游功能設施的配套建設,如上海、杭州以及長三角主要城市興建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咨詢服務中心、旅游購物中心等,同時,注意抓好城區與景區間的旅游交通導示網絡、咨詢投訴網絡、緊急救援網絡、城市的旅游廁所建設、為旅游者提供的晚間娛樂活動項目等功能的建設,構建發展城市旅游的整體功能框架,使旅游與城市的發展緊密聯系,延伸城市旅游的廣度、深度和空間。城市旅游功能的欠缺極大地影響了金華樹立全區域旅游核心地位的進程。
四、增強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核心競爭力的路徑選擇
目前,金華旅游業經過“九五”和“十五”時期的發展,旅游經濟總量已基本達到了支柱產業的標準,進入了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中需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重景點景區“點”的建設,與重整體環境配套的旅游目的地“面”的建設并重轉變;由各自為戰,轉到整體營銷上來;由依靠旅游部門抓旅游轉到綜合抓旅游上來;二是由重接待人數增長轉到依靠產業鏈延長帶動消費增長從而實現旅游經濟收入增長上來;三是由觀光旅游產品為主轉向觀光、休閑度假和專項產品并重的結構上來。因此,增強浙中旅游目的地內核集聚和輻射功能,必須從發展目標、體制機制創新、產品建設、環境營造、營銷手段創新等方面實現突破:
(一)制定新目標激勵目的地內核旅游發展
依照構建內核,增強集聚和輻射功能的思路,今后的發展目標應當是:在金華中心城市旅游定位上,要努力爭創“中國山水生態園林旅游城市”,鞏固提高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成果,提升金華城市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在旅游經濟發展目標上,要努力發展成為浙江旅游經濟強市,提升旅游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在區域旅游發展格局定位上,要努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浙江旅游副中心,提升在全省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建設長三角地區獨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以提升旅游服務的整體功能和水平,發揮對浙中、浙西南以及四省九地市的聯合與輻射作用。確立新的目標,并配套相應的激勵政策和措施,形成旅游發展新的動力源,推動旅游產業新一輪的快速發展。
(二)創新旅游管理體制主導目的地內核旅游發展
一方面,要加強對區域旅游目的地內核旅游工作的領導。鑒于目前旅游資源分屬各個行政區域主體和行業主體管理的實際,為了便于統領和協調,建議強化區域旅游領導小組職能,統領區域旅游發展的重大事項,如旅游規劃、重點項目開發、品牌戰略打造等。另一方面,學習外地先進模式,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開發、大管理”的要求實現旅委領導體制。
(三)創新旅游發展機制保障目的地內核旅游發展
機制創新,主要是投入機制、聯合宣傳促銷機制、資源整合和產品組合機制三個機制的創新。投入機制問題是區域內核旅游產品開發的主要難點之一,建議將內核已經進入旅游市場的各類資源實體單位進行整合,以此為基礎成立國有股份制的金華旅游投資開發集團,通過集團解決融資、投資問題。從聯合宣傳促銷機制看,自2001年開始,金華市政府建立了旅游聯合宣傳促銷資金,每年投入445萬,其中245萬是向各縣市區財政統籌。五年來,運用這筆經費廣泛開展了城市形象宣傳、旅游促銷和大量的推廣工作,使金華的知名度通過旅游宣傳的渠道得到較大的提高,也較有效地解決了市本級旅游促銷經費的不足。建議能夠繼續堅持統籌的辦法,籌集更多的資金,加大城市形象宣傳和旅游促銷的力度。從資源整合和產品組合機制看,要做好“整合、組合和聯合”三篇文章。(1)有效整合市本級所有旅游資源、項目,形成有機的產品線路;(2)對金華大市范圍內旅游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作用,進行組合,打造大金華旅游圈品牌。在這個圈中實現市本級的內核組織和集散功能,形成吃、住、娛在金華市區的優勢導向。(3)與市外旅游城市進行聯合,進入國內黃金旅游線路之中,重點是要借“長三角”26市聯盟平臺,開展多方位的旅游合作。
(四)創新旅游產品支撐目的地內核旅游發展
產品是旅游的基礎,開發城市旅游產品,首先必須將旅游開發與城市規劃建設相結合,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大景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來規劃建設。城市規劃建設要強調各項旅游功能和旅游環境的需要,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城市建筑和城市的環境等各方面應充分考慮城市旅游發展的需要,通過考慮旅游發展的需要來構筑旅游城市風貌,提升城市環境品位和城市形象。同時,各類旅游設施和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應符合城市規劃的總體要求,做到各項旅游活動的開展和各項旅游項目的建設與整個城市的社會環境氛圍和城市風貌相協調。加快市區旅游產品的改造和創新。要在努力做大做特做優雙龍風景名勝區的同時,加快以城市“三江六岸”為核心的休閑旅游項目開發。從提升市本級旅游內核,增強金華城市在華東地區獨有地位的高度來看待“三江六岸”開發,成立一個專門的工作機構負責規劃以及招商工作;形成城市觀光、休閑、娛樂大項目。要把 “生態休閑”作為市區旅游新的亮點來抓。要把項目策劃放在首要位置,首先請國內國際旅游項目策劃的專家進行策劃,然后進入規劃、建設,力爭將其建設成為支撐“浙中旅游圈”內核的拳頭產品和金華城市旅游的第一品牌。
在開發新產品的同時,要大力改造、提升老產品。例如,黃大仙文化旅游產品是金華獨一無二的名片,拓展空間很大,浙江省把黃大仙節作為對海外,特別是對港澳宣傳促銷的重點節慶品牌,要進一步加以對黃大仙文化旅游產品和國際黃大仙文化旅游節進行深化。可以參照杭州的西博會的做法,成立專門的機構,策劃、籌備、運作每年的國際黃大仙文化旅游節,將其逐步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大型旅游節慶活動。
(五)營造新環境配合和完善目的地內核旅游發展
一是要千方百計提升區域內核金華中心城市的環境質量、景觀品位、對外知名度。城市建筑、道路等設施要景觀化,在強調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其景觀功能。如金華城市三江六岸的防洪堤,要賦予景觀功能。城市主題公園賦予旅游功能,不僅要為本地市民服務,也要給外地游客提供方便。二是要努力建設旅游購物中心、集散中心、咨詢服務中心、會展中心,尤其是旅游集散中心、咨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扶持。三是要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旅游的氛圍。如新聞、廣電、文化、文聯、社科聯等部門共同來研究旅游、宣傳旅游、推動旅游。四是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建議市政府就扶持旅游業發展出臺新的政策文件,就目標、定位、戰略思路、總體布局、政策措施進行明確,調動各方因素推動旅游業的發展。五是要優化可進入性。大交通的日益完善給旅游發展也帶來了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出現的新問題即小交通(通往景區的道路)沒有跟上。如到雙龍景區,尤其是到黃大仙祖宮彎多路窄,旅游大巴不能上、不敢上。建議將景區與主干道的連線建設列入到交通改造、建設規劃之中。
(六)創新宣傳營銷手段推廣目的地內核形象和開拓客源市場
一是建議成立金華中心城市形象推廣委員會,形成整個外宣、旅游、外事、文化等等對外宣傳的合力,搞好城市形象的策劃與推廣。辦公室可設在旅游局,負責日常正常工作。二是要大力開拓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及華南旅游客源市場,同時要全力開展浙江人游金華系列活動,在杭、寧、溫地區開展感受新時空、暢游大金華等主題的旅游年活動。在入境游市場上,要廣泛引進在國內的外商到金華旅游觀光,重點是來上海的韓國商人、蘇州的新加坡商人、臺商等。三是要豐富和改善節慶活動。建議整合市區的各類節慶活動,將其整合成一個同主題、系列化金華城市節慶活動套餐,使之成為集金華形象宣傳、展示建設成就、發展金華經濟的新平臺。四是以區域旅游整體營銷為載體,以產品結構的差異性、互補性為基礎,加強市縣兩級政府組織間的協調和合作機制建設,擴大企業間的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不同層次的區域中組合包裝線路產品,形成資源共享、客源互補、市場對接、聯動發展的區域旅游協調發展格局,共同構建浙中旅游目的地。
參考文獻:
[1] 金華市統計[Z],2006.
[2] 金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Z],2005.
[3] 王蘇潔,吳園一,卞顯紅.長江三角洲旅游聯合營銷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06(3).
[4] 胡希軍,馬永俊.論金華城市旅游的規劃建設[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3):80-83.
[5] 李雅靜.論城市旅游形象與城市營銷[J].特區經濟,2005(12):143-144.
[6] 紀根立.2003 浙江省旅游概覽[Z].浙江省旅游局,2004.
(責任編輯:呂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