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我國物流業集團化經營正以其特有優勢,旺盛的活力,迅猛發展。為進一步加強物流業集團化管理,對物流業集團化經營戰略發展結構所涉及物流企業基地發展、運輸網絡、科技發展等相關戰略和物流業集團內部管理體制創新戰略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物流;集團化經營;戰略
中圖分類號:F252.24 文獻標識碼:A
Collectivized Management in Logistics Industry
PANG Hong-zao
(Depar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Tianjin Foreign Trade Occupational Institute,Tianjin 30022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on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collectivized management i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paper analyses in detail the base building strategy,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 strategy,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of the inner management system in logistics industry. All are involved in the collectivized management strategy framework in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logistics;collectivized management;strategy
物流順勢發展應得益于改革開放,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物流市場的不斷擴大, 物流業市場細分化格局正在日趨完善,規模物流、集團化經營已成為物流發展的必然,加之物流外部環境日益改善,物資交流的空前活躍,使得全國物流業總體繁榮,持續發展。物流集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乘勢形成、發展、壯大的。物流集團化經營勢在必然,集團化經營正以其特有的優勢、旺盛的活力悄然興起。
一、物流業集團化經營發展的必然
物流集團的形成和發展并非朝夕之功,其成長發展過程少則幾年,多則十余年,大多經歷了由自發到自覺、由量的積累到質的升華的過程。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國家鼓勵發展三產的政策導向,眾多有識之士,抓往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契機,走上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物流經營之路。如寶供物流企業集團就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94年誕生的,經過精心經營,至此, 公司已在全國65個城市設有7個分公司、8個子公司和50多個辦事處,與國內外近百家著名大型工商企業結成戰略聯盟,為他們提供商品以及原輔材料、零部件的采購、儲存、分銷、加工、包裝、配送、信息處理、信息服務、系統規劃設計等供應鏈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
物流迅速發展,既有政策引導的結果,又有自身特點的優勢,迅猛發展必然帶來劇烈競爭。透視表面,物流的競爭實際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競爭促使后加盟物流或需要調整方向的經營者尋找生存空間。另一方面,競爭不可避免地引來降價促銷。其一,它要求物流生產經營單位,要不斷降低成本,以維持一定的銷售率,保證應有利潤;其二,要在服務的優質化和多元化上狠下功夫,這樣才可能抓住物流經營的主要方面。而在集中采購、大批量進貨,統一加工、分別配送的基礎上,產品和服務信息的專業性既是集團化物流經營的特征和便利,又正是物流競爭所追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有效做法。因此,集團物流在成本的降低上比起單個、獨立的物流生產經營單位也是大有可為的。
競爭促進了物流集團化的進程,物流集團的形成又給物流企業帶來明顯優勢,除了集中、統一、大批量進貨,減少企業原料成本開支;信息的服務,產品鏈的重新整合;產品集中或部分集中開發,節省勞務技術成本支出外,集團物流在目前的優勢還表現在:統一格調,統一形象,系統的CIS設計,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口碑,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同感,便于吸引和招攬客戶,擴大經營。
物流集團化經營應正視困惑,大多物流集團是由單個物流企業經營成功之后迅速發展壯大形成的。隨著規模的擴大,用工的增多,以及社會對集團期望值的不斷上升,集團物流經營管理的困惑也隨之明顯,有的甚至成了集團進一步發展的桎梏、集團主要負責人的心病。不正視這些問題,不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物流集團將像泡沫經濟一樣干癟,甚至萎縮、夭折。具體表現在:傳統而薄弱的基礎管理制約規模擴大。許多物流集團,在組建初期或只有一兩家物流企業在傳統的運輸或倉儲業務的基礎上,隨著雪球的越滾越大,集團規模的逐步形成,沿襲和擴大這種業務傳統的經營方式或在管理上仍面對面直接指令的管理,越來越顯得捉襟見肘,漏洞甚多,企業內部間配合協調常常脫節,職責界定不清,遇事推諉扯皮,對客戶服務也因此顯得掛一漏萬,效率低下。導致這一切的根源是物流集團的基礎管理滯后,沒能與集團的形成、成長、擴大進行同步的調整、充實、提高和完善。
二、物流業集團化經營戰略發展結構
(一)物流企業基地發展戰略
物流業集團化經營戰略發展應當以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為核心,即建立大型高效的現代化物流基地,形成以現代化物流基地為樞紐的運作網絡,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建成后的物流基地不僅僅是現代化的儲存、運輸、分撥、配送、各種運輸交叉作業的中心,同時也是增值服務中心,信息處理與信息發布中心,有一些基地還是商品的展示、交流、交易中心、金融結算中心,有機地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高效的供應鏈服務平臺,為國內外采購集團、生產制造企業及連鎖流通企業提供服務,作為客戶在中國或區域的采購中心、分銷中心、物流配送和增值服務中心。
物流業集團應當建立以現代化物流基地為節點的網絡。依托大型現代化物流基地,整合物流硬件資源和供應鏈各個環節,在供應鏈管理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嘗試,比如幫助一些大型日化公司實現VMI,減少了運營風險,提高監控能力。
(二)物流業集團運輸網絡戰略
在主要物流運營空間構造快速、安全、穩定可靠的干線運輸網絡,提高對客戶的快速反應能力。建立一個深度配送網絡,提供BTOB、BTOC的配送體系,提升客戶終端的服務能力,從而形成一個由跨區域的干線運輸網絡、區域運輸網絡和深度配送網絡組成的三級聯動的運輸與配送體系。特別是隨著萬村千鄉工程的啟動,在邊遠的鄉村地區也應建立了運輸網絡和深度配送網絡,實現了交叉理貨。
(三)物流業集團科技戰略
打造一個連接供應鏈上、下游的第三方物流信息集成平臺,形成一個以訂單驅動的、貫穿訂單處理全過程的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構建起支持供應鏈一體化的IT系統。同時,開發及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物流技術和設備,以形成一個高效的運作體系。比如針對日化、家用電器、食品等供應鏈共贏的目標,通過與客戶系統對接,成為其協作伙伴,不是單純的買賣關系。
以信息化為紐帶,整合供應鏈物流一體化,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寶供物流信息系統,包括運輸、倉儲、核算等;實現與客戶的EDI電子數據交換的多種模式,通過流程改造理順了客戶與物流企業運作的業務流程;建成以TOM(全面訂單管理)為核心的3PL物流信息集成平臺,開發與實施3PL的ERP—TOM系統并引進實施EXE/WMS;構建支持全球供應鏈雙向一體化的物流服務平臺,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和行業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服務平臺。從而實現與客戶全程供應鏈一體化的信息合作。
三、物流業集團內部管理體制創新戰略
(一)集團財務一體化運作
針對部分高度集權的企業集團,主要的控制手段是“財務審批”和“人員任免”,其中“財務審批”又同時體現了集團內部資源的統一調劑、充分共享,是企業集團化運作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結合企業集團的權力特點設計一體化的財務管理體系是有其必要性的,實踐也印證了這是企業家最關注的部分。
(二)集團融資策略
根據“波士頓矩陣”,在一個企業集團內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發展程度不同的各個業務模塊,當期現金流、預期收益等因素的不同表現對不同的融資渠道會表現出不同的影響,例如:現金流好的成員企業在借貸融資方面有優勢、預期收益好的成員企業在吸引風險基金方面有優勢,企業集團應協調利用成員企業的不同融資優勢,求得整體融資效率、融資成本的最優化,這需要謹慎地、專業化地設計。
(三)成員企業管理平臺標準化
集團內部的成員企業可能處于不同的業務領域或發展階段,但是,為了保證集團統一的風格與形象,必須有部分基礎管理制度、流程、標識要統一化、標準化,在個性化與標準化之間的平衡是在創立集團之初必須妥善處理的,只有這樣,集團才有可能形成一個整體。
(四)人才需求向更深更高層次提升
困擾和制約集團物流質量、規模和檔次提高與發展的因素很多,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形成人才成長梯隊,是集團物流旺盛戰斗力,充滿朝氣活力的根本工作。現在信心十足的物流集團也有不少已經或正在建立自己的培訓基地、培訓中心或企業院校,擁有這些培訓基地、設施,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舞臺,其師資的選配、課程的科學設置,實用性、超前性、系統性知識的傳授與掌握才是人才真正得以成長的根本。
(五)企業文化建設的再次升華
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立足之本的系統體現。企業文化既有表向的形式,更有內在、深層次的內涵。物流集團的企業文化建設不能滿足于企業口號,隨著物流集團的成長,企業文化的系統性和深層內涵應不斷升華。物流集團企業文化建設,首先要練好內功,以增強企業凝聚力為主,杜絕和防止伴隨集團的擴大而產生的林大鳥雜的幫派現象,要在凈化風氣,提高全員思想、業務素質的同時,建立和形成積極向上、關心集體、謙和學習、勇于創新、爭先恐后的風氣,把集團成員的個人目標和希望融和到集團的總體發展戰略中,通過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為成員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并實現其個人的目標理想。其次,物流集團在已形成規模的基礎上,應謀求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是集團由成熟走向輝煌的體現。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減少對資源的浪費,爭創綠色物流,這些都是集團物流謀求發展不可回避的課題。因此,培養教育集團員工樹立環保意識,長期不懈地開展節能降耗活動,維護、美化集團生產和生活環境,即是物流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社會工程。此外,物流集團的形成、發展,始終得益于社會各界的關懷、支持。物流集團在獲得一定成功、獲取一定利潤之后,理應回報社會,恩澤平民。因此,物流集團應將支助弱小、參與公益、優惠酬賓當作自身企業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使員工的言談舉止,營銷的推廣策劃,企業的大政方針,都貫穿感激社會,回報社會的精神。
(六)物流業同樣渴望品牌
集團是規模的聚積,品牌是信譽的認同;集團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品牌必須經歷持久的市場檢驗;集團多靠外延擴張,品牌更重集約發展,品牌物流的形成是集團物流的全面升華。而這里面服務的精選提煉,軟件的全面、穩定、提高,更是打造品牌物流的關鍵。集團物流并非都能過渡到品牌物流,而品牌物流則展示了集團物流更加恒久、旺盛的生命。品牌物流也并非必須是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產品復雜的集團才有可能創建,只要服務富有特色、質量穩定可靠、市場空間廣闊、顧客長期認同,物流企業均可力創品牌。
(七)集團發展應突破固有模式
物流集團從雛形到成型,規模的擴大或兄弟店的增加,大多沿襲始創人喜好的經營項目,形成一個固有的發展模式。按照這些固定的模式發展,投資風險相對較小,建設周期也不是很長,但在集團發展到相當規模,市場變得相對飽和的情況下,集團物流發展可能一籌莫展。因此,拓寬視野,借鑒成功企業的做法,以探導集團物流更廣闊的發展領域,是積極向上物流集團永不間斷的思考題。國內知名企業康佳集團提出城市不放,農村不讓,海外趕上的開拓發展戰略。這種戰略是一種定額發展、主動轉向戰略。物流比起其他行業講空間大得多。
參考文獻:
[1] 向晉乾,黃培清,盧大印.論我國物流企業集團的構建模式[J].軟科學,2003(6).
[2] 謝合明,藍進.企業物流系統核心競爭力指標的構建與評價[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6).
[3] 吳峰 以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促進物流業態的轉型[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5(10).
[4] 丁俊發.中國物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5] 汪鳴,馮浩.我國物流業發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
[6] 崔介何.物流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 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簡介[EB/OL].http://www.pgl-world.cn/About.asp?ClassID=guany_faz.
(責任編輯:古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