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聚集促進了區域商業經濟的持續增長,提升了商業企業的經濟效益。聚集到底給企業帶來了多大的經濟效應?企業之間應該如何協調發展?通過非線性動力學建模、分析,解決了這兩個實際問題,為商業企業決策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商業聚集;非線性動力學模式;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識碼:A
Dynamics Analysis Commercial Gathering Effect
ZHANG Yan-guang1, LIN Zhen-shan1,LI Mao-ling2
(1.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China;
2.Tancheng Vocational Middle School,Tancheng 276100,China)
Abstract:
Commercial gathering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regional commercial economy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mercial enterpriese concerned.As to the economic effect of commercial gathering and the coordinate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the paper draws a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decison-making of commercial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non-linear dynamis modeling and analysis.
商業聚集是商業領域里相互關聯的商業經濟主體(公司和機構)在地理意義上的集中。商業聚集的現象揭示了直接環境對商業經濟主體的成長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種正反饋的機制促進了當地商業經濟的持續增長。環顧世界,可以發現越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聚集現象越顯著。
聚集究竟有何優勢?邁克爾#8226;波特闡述如下:(1)大大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的同時它和縱向一體化的企業相比,又具有更高的效率、靈活性以及活力;(2)能夠更好地留住和吸引專業化人才;(3)聚集區內的供應商往往比遠方的供應商更可靠;(4)根據及時信息交流起來更順暢;(5)聚集區內有許多配套產業使整個聚集區的競爭力得到了提升;(6)共同的利益使得集體向有利于行業發展的公共物品投資;(7)能夠促進競爭,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最終是聚集區經濟能夠保持穩定、持續的發展;(8)近距離的比較使聚集區往往就是創新的中心;(9)易于吸引投資;(10)有利于當地新企業的形成。
既然聚集經濟有如此大的優勢,但是它和不聚集的企業相比,到底取得了怎樣的經濟效應?企業之間應該如何協調發展?
非線性科學作為一門嶄新的科學,已經廣泛應用于地球科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它的最大特點是能夠研究事物之間的關系和機理。在深刻了解了對象(要素)之間的內在動力關系和演化機制的基礎上,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從而對系統進行預測、調控和優化。筆者試圖通過對商業企業之間的關系進行非線性動力學建模、分析來解決商業聚集所取得的經濟效應以及商業企業之間協調發展的實際問題,為商業企業決策提供理
論參考。
一、模型的建立
(4)a表示單位B企業發展規模消耗、占用供養A企業的資源、市場是單位A企業發展規模消耗、占用供養是B企業的資源、市場為a倍;b表示單位A企業發展規模消耗、占用供養B企業的資源、市場是單位B企業發展規模消耗、占用供養是A企業的資源、市場的資源、市場為b倍。在商業企業A、B各自獨立存在的情況下,它們的發展,遵循以下的logistic模式:
二、平衡態和穩定性分析
所謂平衡態及定態就是系統在時間趨向于無窮大時的解,令(3)式右邊為0,得出本系統共有四個平衡態:
A(0,0),B(0,N2),C(N1,0),D[N1[SX(]1+a[]1-ab[SX)],N2[SX(]1+b[]1-ab[SX)]]
平衡態的物理意義是系統發展的最終狀態。所以,知道了平衡態及其性質就知道了系統的發展方向、特點和最終的結局。
以下將應用穩定分析理論討論這4個平衡態的穩定性。
由穩定分析理論可知:
(1)平衡態A(0,0) 特征根方程解為: W1=r1 >0, w2= r2 >0故A(0,0)是一個不穩定的結點。這意味著兩商業企業都將以非周期的曲線或直線形式從零開始發展壯大。
(2)平衡態B (0,N2) 特征根方程解為:w1= r1(1+a)>0, W2= -r2<0, B (0,N2)為不穩定的鞍點,這意味著系統將以非周期的曲線或直線的形式向B(0,N2)逼近,即B商業企業將達到最大的規模而A商業企業不發展。
(3)平衡態C(N1,0) 特征根方程解為:W1= - r1 <0, w2= r2(1+b)>0,即C(N1,0)為不穩定的鞍點。這意味著系統將以非周期的曲線或直線的形式向C(N1,0)逼近,即A商業企業將達到最大的規模而B商業企業不發展。
(4)平衡態D[N1[SX(]1+a[]1-ab[SX)],N2[SX(]1+b[]1-ab[SX)]],當a<1,b<1,ab<1時,D為穩定的結點,這表明兩商業企業都將以曲線或直線的形式向D點靠近。a<1,b<1,意味著在發展中A商業企業對B的市場、資源競爭較弱,而B商業企業的在發展中對A的市場、資源競爭較弱,雙方達到一個雙方共存的穩定的平衡態。
三、討論
很顯然,平衡態D[N1[SX(]1+a[]1-ab[SX)],N2[SX(]1+b[]1-ab[SX)]]為穩定的結點,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筆者根據平衡態D中的各參數之間的關系繪制了三組圖線,如圖3、圖4、圖5所示。由于A、B企業的對等性,下面只討論A企業的發展狀況。
圖3是a=b=0.5時,商業企業A的發展規模,隨著聚集效應成線性增長,最大可以達到單獨發展時的二倍,這反映了商業聚集對企業的促進作用。
圖4是b=0.5時,商業企業A的發展趨勢,這反映了B企業對A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圖5表明,在a值較小時,隨著b的增大,企業A的經濟規模逐漸增大,但聚集效應顯著,而當a值較大時,隨著b的增大,企業A的經濟規模迅速增大,這意味著企業之間的聚集效應增強。
四、結語
在商業企業聚集模式中,商業企業對對方的貢獻相對來說不大(見表1),但是,從聚集的整體來看,由于企業數目較多,單個企業得到的總的貢獻還是很可觀的。在聚集中,企業對對方的貢獻主要是通過各種資源的共享引起市場規模的擴大、技術和管理的模仿、信息的共享、相互之間準組織的信任關系等的渠道。此外,集聚企業能共同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競爭的存在,競爭是企業發展的活力所在,由于商業企業產品差異較小,技術、管理,經營模式容易被模仿,所以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進而促使企業不斷創新,使企業在競爭中發展。因此,各企業要充分發掘內部的資源優勢,不斷延伸和拓展共生鏈條,廣泛建立互利互惠關系,并保持適度的競爭,激發企業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8226;波特,加里#8226;哈默. 未來的戰略[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 林振山. 非線性科學及其在地學中的應用[M].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3.
[3] 林振山.人類活動與可再生資源的動力學方法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1).
[4] 林振山,史芳斌,王輝. 天津局地氣候的反演建模及其研究[J]. 氣象學報,1995,53(1).
[5] 林振山. WTO下的跨國企業與我國企業的競爭機制[J]. 經濟地理,2003,23(2). [ZK)]
(責任編輯:櫻紫)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