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杜宇新考

2008-01-01 00:00:00馮廣宏
文史雜志 2008年6期

一、杜宇未經(jīng)傳承從天而降

西漢揚雄是最早提到杜宇事跡的蜀人。他在描寫成都盛況的《蜀都賦》里寫過這么兩句:

昔天地降生杜(虖阝)密促之君,則荊上亡尸之相。

揚雄愛寫古字,頭一句里的“杜(虖阝)”,實際上就是杜宇。所謂“密促”,是指他創(chuàng)立的王朝世代稠密而短促。宋章樵《蜀都賦》注引《蜀紀》“上古時,蜀之君長,治國久長,后皆仙去;自望帝以來,傳授始密”,也是這個意思。后一句講的是蜀王開明,先不管它。

杜宇是“天地降生”之君,揚雄在《蜀王本紀》中講得更清楚。此書南宋時已佚,幸北宋《太平御覽》卷八百八十八有段摘文,談到蜀王魚鳧“化去”以后的事: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當作山)。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地井中出,為杜宇妻。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郫。化民往往復出。望帝積百余歲。

古書沒有標點,如“從天墮止”那句,也可以斷句為“從天墮,止朱提”,意思便成了杜宇從天上降下來,落到朱提那個地方,并非女子來自朱提。唐宋人的文摘,往往與原文有不少文字上的出入,《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六又有這段《蜀王本紀》摘文,雖然文字略有不同,但意思卻明白得多:

后有王曰杜宇,出(當作從)天墮山。又有朱提氏女,曰利,自江源而出,為宇妻。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移居郫邑。

這里明確指出:杜宇從天上墮下來,降落在山上,而不是朱提;朱提本是那女子的家鄉(xiāng)。杜宇降落的地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成都府》認為應是“天隳山”,亦即成都北郊磨盤山,舊稱天回山(隳、回同音,隳、墮形近)。“天回山,在府北二十里。《蜀紀》云:以杜宇自天而降,號曰天隳。及玄宗幸蜀,反蹕時經(jīng)此,土人呼曰天回。山下有天回鎮(zhèn)。”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三代世表》摘引《蜀王本紀》,卻把社宇籍貫弄到朱提去了:

朱提有男子杜宇,從天而下,自稱望帝,亦蜀王也。

他讀到的文字,是杜宇降落在朱提。杜宇“從天而下”,究竟落在天隳山,還是朱提?我們后面再去討論。

杜宇從天而降的神話,許多文獻都有記述。如蜀漢來敏《本蜀論》:“望帝者,杜宇也,從天下。”晉葛洪《抱樸子·釋滯》“杜宇天墮。”張華《禽經(jīng)》“望帝杜宇者,蓋天精也。李膺《蜀志》曰:望帝稱王于蜀。”唐盧求《成都記》“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稱望帝,好稼穡,治郫城。”宋羅泌《路史·余論·杜宇鱉令》按《蜀記》:“舊說魚鳧畋于湔山仙去。后有男子從天墮,曰杜宇,為西海君。自立為蜀王,號望帝。徙都于郫,或瞿上。”

原始傳說都講蜀王杜宇是天上掉下來的,其中隱含的史實,可能表現(xiàn)為下面三類內(nèi)容:1.從民俗史角度看,在夸張杜宇創(chuàng)業(yè)的神奇、出人意料;2.從民族史角度看,表示這一族原居高山或高原,而后下降到較低的平原區(qū);3.從歷史學角度看,表明杜宇并非蜀地土著,與前面幾個古蜀王朝沒有傳承關系,純屬獨立建國。

杜宇政權與前代蠶叢、魚鳧沒有傳承關系,在許多古文獻的字里行間,也留下不少痕跡。如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敘述蠶叢、柏灌、魚鳧事跡之后,接著說“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nóng),一號杜主。”加了一個“后”字,表示其間存在著時間間隔,與前三代連敘的口氣不一樣。此后史志續(xù)記其事,多半按這種語氣來宣講,如南北朝闞骃《十三州志》“其后有王曰杜宇,稱帝,號望帝。”宋羅泌《路史·前紀·蜀山氏》“最后乃得望帝杜宇,實為滿捍。”

不過有些資料在簡述時語意模糊,使人產(chǎn)生魚鳧與杜宇兩個王朝前后連接的印象。如唐盧求《成都記》佚文“杜宇遂繼魚鳧之后”;宋歐陽忞《輿地廣記》卷二十九“其君曰蠶叢、曰伯雍、曰魚鳧、曰杜宇、曰開明,相繼王之。”可是,只要細讀早期文獻語意,便不會誤讀了。

二、杜宇建國年代

揚雄在《蜀王本紀》中留下不少寶貴的年代線索,《太平御覽》卷八百八十八引有“望帝積百余歲”一語。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史前蜀人骸骨表明,那時人的壽命多數(shù)在40歲以下,活到50歲已經(jīng)十分稀罕,因此開國的杜宇不可能活上100多歲,所謂“積百余歲”應指整個杜宇王朝的歷時。此朝各代蜀王都繼承著這“望帝”的稱號,而末代望帝將政權禪讓給了開明氏。《史記·秦本紀》記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伐蜀,滅之。”《華陽國志》謂“開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故開明王朝歷時約350年,上推到開明王朝的建立,大概在公元前666年前后。杜宇建國年代距此還要早“百余歲”。

蒙文通教授推測杜宇王朝約傳五世或六世,歷時125年到150年。[1]如是,則杜宇建國就應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宣王時代。可是《華陽國志·蜀志》卻明確說:“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對此顧頡剛先生特論證道:“七國稱王為公元前334~323年中事,而秦滅蜀為公元前 316年事,短短20年中,豈有遽傳12世之理?”他分析常璩寫這部地方史,“其標準有二:其一,秉‘民無二王’之訓,將蜀之稱帝稱王者,悉歸之于‘周之叔世’;其二,秉‘子不語怪力亂神’之訓,將蜀中神話性之故事悉予刪改。”[2]他批評常璩抱保守史觀篡改揚雄蜀史,真是入木三分。蒙教授也有同樣意見。他據(jù)《史記·六國年表》秦惠王四年“諸侯會徐州以相王”得知,七國同步稱王是在公元前334年,“從七國相王到蜀之滅亡,僅18年。杜宇又在開明之前,很像18年間蜀已經(jīng)13代,在秦卻只是惠文王1代。常氏對這一問題,真是太不思考了!”[3]

當今史界對杜宇王朝歷時僅百余年之說,多不信從。或以為杜宇、開明兩個王朝的歷年不會如此懸殊,如果兩王朝共有700年的話,則杜宇建國可以在西周初年,那時正當武王伐紂,殷政權岌岌可危,西周政權還不穩(wěn)定,西蜀獨自建國正是一個好機會。不過據(jù)《尚書·牧誓》伐紂盟軍“西土八國”中有蜀,似乎不會是邦國未建的杜宇族人。何況克商以后,周軍又作過一番掃蕩。據(jù)《逸周書·世俘解》,武王在牧野之役勝利后的第6天,就命召伯伐越戲方;第8天又命侯來伐靡,集于陳;第18天勝利歸來;第19天命百弇伐衛(wèi);第37天再命陳本伐磨,百韋伐宣方,荒、新伐蜀;第42天,三處都取得勝利,歸來獻俘。這里的伐蜀之役,來回才5天,可見并非前往西蜀本土,只是鎮(zhèn)壓參戰(zhàn)蜀軍的嘩變。從這些跡象看來,參戰(zhàn)的蜀軍領袖不可能是從天而降的杜宇。

西周立國前期,因有三監(jiān)叛亂的教訓,采取分封制對各地進行嚴格控制,同時不惜用兵,以武力維持政權的鞏固。古本《竹書紀年》“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玉,賓于河,用介珪。”時當公元前9世紀初。呂國在今南陽附近,接近成周;蜀國遠在邊陲,也來獻玉,可見早已臣服于周,不可能是杜宇乘亂所建之國。因此筆者認為,杜宇建國的最佳時機,應該在公元前9世紀中葉的共和時期。共和前期西周滅亡,厲王被國人放逐;周政權出現(xiàn)空虛,實際上成了無政府狀態(tài)。杜宇奇兵天降,趕走周室在蜀的代理人,恢復蠶叢、魚鳧基業(yè),正合其時。東周宣王即位,急于對付今陜北一帶的獫狁、西戎,接著“料民”清查戶口,說明國內(nèi)勞力和兵力極度匱乏,根本沒有力量顧及西蜀這個獨立王國。因此,杜宇建國在公元前840年左右,比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的武王伐紂時合理性大得多。

三星堆考古工作提供了不同時期的典型陶器序列。在對應于夏商兩代的三星堆第二、三期文化中,典型陶器是小平底罐、高柄豆、圈足盤、瘦袋足盉、鳥頭柄勺。這旗幟鮮明的器物序列,不僅在三星堆第一期(相當于夏代以前)龍山文化中沒有出現(xiàn)過,而且在相當于商末周初的三星堆第四期文化中,也有很大改變:那時瘦袋足盉、鳥頭柄勺基本消失,小平底器漸漸變成了尖底器,紋飾減少而且單調(diào)。這無疑是杜宇建國帶來的文化影響。

黃尚明博士集中了西蜀考古文化成果,并做出一些分期斷代工作。他認為,成都十二橋遺址第三期文化相當于西周早期,陶器以素面為主,三星堆文化特征基本消失,小平底罐明顯減少。成都新一村遺址第一期文化相當于西周后期,陶器仍以素面為主,典型器類有尖底盞、尖底罐、甕等,十二橋文化中典型的尖底杯也不見了。新一村第二期文化相當于春秋前期,此時仍以尖底盞、罐為主,而釜、甕、繩紋罐則最流行。[4]這些變化,反映了兩周交替時杜宇建國初期的社會風貌。

種種跡象表明,將杜宇建國定在共和時期,是合理的。這與蒙教授推斷杜宇、開明兩王朝約500年、杜宇建國當在公元前9世紀中的結論相一致;而且也符合《蜀王本紀》“積百余歲”之說。

三、女利的來歷

從揚雄記錄的古蜀傳說得知,杜宇能夠站穩(wěn)腳跟,全靠朱提的女利與他聯(lián)姻、聯(lián)合。《華陽國志·蜀志》述杜宇教民務農(nóng),“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這位女子的來歷相當清楚:她出自梁氏部族,地在朱提,所以《本蜀論》稱之為朱利。

在古代,朱提是個相當有名的地方。《漢書·地理志》犍為郡朱提縣“山出銀。應劭曰:朱提山在西南。”《續(xù)漢書·郡國志》犍為屬國朱提縣“山出銀、銅。”梁劉昭注:“朱提銀重,以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他銀一流,直一千。《南中志》曰:舊有銀窟數(shù)處。諸葛亮書云:漢嘉金,朱提銀,采之不足以自食。”《太平御覽》卷七百九十一引《永昌郡傳》:“朱提郡在犍南千八百里,治朱提縣。川中縱廣五六

十里,有大泉池水口,僰名千頃池。又有龍池,以灌溉種稻,與僰道接。”可見是個豐饒的地方。漢代僰道為今四川宜賓。唐《元和郡縣圖志》:“曲州本漢夜郎國地,武帝于此置朱提縣。”“后立為郡,在犍為郡南一千八百里。”晉代也有朱提郡。宋《輿地廣記》宜賓縣,述馬湖水(今金沙江)“又東北至朱提,與瀘水合。”“自朱提以下通為瀘水。又東北至僰道(今宜賓),入于大江(今長江)。”根據(jù)這些地理特征,朱提應在今云南昭通境內(nèi),古屬僰人居地,梁氏或許就是當時的僰人首領。

徐中舒教授曾提出異說,稱藏緬語匯drok為牧場之意,其漢字對音往往要以兩個音綴來寫,如朱利、朱倭、丁零等。四川甘孜州有地名為朱倭,舊譯“竹窩”,就是一個牧區(qū),正與汶山江源相同。《華陽國志》說杜宇“以汶山為畜牧”,而朱利出自江源,她就是一個牧女,故稱“朱利”。《蜀本紀》的作者誤以“利”為女子名,而釋“朱”為朱提,錯誤是明顯的。[5]

徐教授不信《蜀本紀》最早由西漢揚雄始作,認為那是沿襲東漢《本蜀論》編寫的,才有這樣的判斷。其實晉、唐、宋人引用《蜀王本紀》皆稱揚雄所作,并無異辭;而且朱利因出自朱提,方有此稱;女子名“利”,也不止一書引述,這一點不能輕易否定。《漢書·地理志》蜀郡有“江原縣”,原與源古來相通。縣有“(壽阝)水首受江,南至武陽入江。”武陽今為彭山,(壽阝)水與今金馬河相當,可證“江源”就指今崇州。所以女利來到的江源,在今崇州地域,并非汶山牧場;況且她“從江源地井中出”,鑿井是農(nóng)業(yè)區(qū)的特征,亦非牧區(qū)所必需。由此可見,女利一族是由南方的昭通“朱提”根據(jù)地北上,到達崇州“江源”,尋求發(fā)展,與志同道合的杜宇族相遇,然后進行聯(lián)合。

由于《水經(jīng)注·江水》言及“文井水又東徑江原縣。縣濱文井江,江上有常氏堤,跨四十里。有朱亭,亭南有青城山”,因此有人認為女利本是江原人,而“朱提”乃“朱堤”之誤;因朱亭那里有長堤而得名。此說不能成立,因為女利那個時代不可能有建堤之舉。

四、杜宇族的行跡

《華陽國志·蜀志》說“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蒲卑這個名字十分重要,應是蜀語私名;而望帝則是蜀語中“王”的意思,每代蜀王都可稱作望帝;杜宇則是族號。

晉劉逵《蜀都賦注》引《蜀王本紀》蜀王有“蒲澤”之名;《路史·前紀·蜀山氏》“逮蒲澤、俾明時”,也提到“蒲澤”。《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六引《蜀王本紀》魚鳧后有“俾、明”,應是蒲卑、開明的省稱,《路史》癖好綜合諸書眾說,便集中在一起,不仔細閱讀,還以為在魚鳧王朝之后,又有蒲澤、俾明兩代。蒙文通教授認為“蒲卑”這個寫法才是標準的,可能“卑”先誤為“睪”,后來又誤為“澤”[6]。

蒲字讀音可作“白各切”,與“僰”相通,這標志著杜宇是僰族人。《元史·地理志》載云南臨安府有僰剌人,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即作“居村落者名曰蒲剌。”還提到百濮系統(tǒng)的蒲蠻,《唐書》作樸子蠻;《云南通志》說“僰夷又名蒲蠻。”樊綽《蠻書》言大理的白蠻(僰人)“云是蒲州人”,皆可證蒲、僰相通。

僰族是西南古老民族之一。《華陽國志·蜀志》僰道縣“在南安(今樂山)東四百里,距(犍為)郡百里。”《水經(jīng)注·江水》僰道“縣,本僰人居之。”兩書都說那里有“蜀王兵蘭(武器庫)”,因此今宜賓也是杜宇的根據(jù)地。

曲英杰先生以為“蒲卑”或為“卑”的緩讀,杜宇當出自接近朱提的卑水。[7]《水經(jīng)注·若水》“繩水又徑越巂郡之馬湖縣,謂之馬湖江,又左合卑水。水出卑水縣,而東流注馬湖江也。”這“卑水”就是金沙江西岸支流美姑河,而“卑水縣”則相當于今四川昭覺,與云南昭通地區(qū)隔江相望。如果此說正確,蒲卑所屬的杜宇族基地就在金沙江西岸的涼山州境內(nèi)了,而女利所屬的梁氏族則在金沙江東岸滇東立足。他們同屬僰族,因而有聯(lián)姻條件。

蒙教授以為蒲卑之“卑”(或作俾),與杜宇建都于郫邑有關。這一郫邑《蜀王本紀》稱在“汶山下”,所以不是現(xiàn)今的郫縣。唐《元和郡縣圖志》彭州九隴縣:“本漢繁縣地,舊曰‘小郫’。言土地肥良,比之郫縣也。”宋《方輿勝覽》稱此語出自《益州記》。小郫一說,現(xiàn)今學者多理解為原始的郫邑,這是地名遷徙的結果。當一個氏族到達一個新地方時,就把老地方的地名搬來使用;而老地方的舊名,便加上個“小”字,以示區(qū)別;因為新遷的地點一般總比原地要大。因此杜宇最早所建郫邑,應在今彭州境內(nèi),任乃強教授即主此說。《華陽國志·蜀志》又有“或治瞿上”之說,任教授也指其地為“今彭縣北海窩子之關口是也。”[8]

“郫”字最初應寫作“卑”,后來才加上“邑”旁。杜宇是卑水人,把老家的地名帶過來,表示不忘故土。或說“望帝”的稱號也有此義:《說文》“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不過這里“望”應是蜀語,也可能是氏族別稱,如《新唐書·南詔傳》即記有“望苴子蠻”,苴子是南詔方言勇士之意,望為族名。

《路史前紀》卷四羅蘋注云:“瞿上城在今雙流縣南十八里,縣北有瞿上鄉(xiāng)。”今人多據(jù)此將瞿上地望定在雙流縣。《續(xù)漢書·郡國志》劉昭注引任豫《益州記》謂廣都“縣有望川原”,《水經(jīng)注·江水》亦有此語,其地即今雙流牧馬山。這一地名帶有“望”字,當與望帝有關,用別的說法講不大通。《真仙通鑒》卷十:“杜宇,蜀主也。蜀嘗大水,宇與居人避水于長平山(在青城味江之上,去縣八十里)。筑城,壘居第。”《列仙通紀》也有“杜宇王蜀時,嘗大水。宇與居人避

于長平山”的話。長平山大概是青城山系向今崇州市境延伸至味江邊的山丘,近年在其附近發(fā)現(xiàn)過雙河史前城址(下芒城)。

與蒲卑一名有關的帶“蒲”地名,還有今蒲江縣的蒲水,自古其名不改,很可能是杜宇族的遺存。北宋《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五邛州臨邛縣:“梁益州刺史蕭紀,于蒲水口立壘柵為域,以稅生獠,名蒲口頓。”于是后魏設立的郡名便有蒲源、蒲陽。書中言及蒲陽郡風俗,“此郡與夷獠相雜,愈于諸郡。”這也符合杜宇根據(jù)地的背景。

將這些地名聯(lián)系起來,便能看出杜宇族當初的行跡。他們首領出自僰區(qū)卑地,故稱蒲卑;先北至僰道,留下“兵蘭”遺跡;再與朱提女子同往江源之地,便在岷江西岸立足。杜宇避水長平山的傳說,表明他們從事農(nóng)耕,開始有了水患意識;而且需要鑿井,因此有女利從井而出的神話。待發(fā)展到一定實力階段,然后渡江至東岸望川原,再北上彭州建立郫都,恢復古蜀邦國。最輝煌的時期,正如《華陽國志·蜀

志》所述:“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后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杜宇蜀國不但包括“南中”故地,更延伸到嘉陵江流域、青衣江流域和岷、沱江流域,空前壯大。

《水經(jīng)注·江水》敘述三峽時,記有“江水又東徑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這本是蜀王開明的神話,大概因杜宇用他為相,故而將功勞記在杜宇頭上。杜宇族可能沒有到過三峽。

五、杜宇族的徽記

杜宇本是蜀語鳥名,用以作為部族名號和徽記,同時也被后人當作王朝的稱號。《禽經(jīng)》明確指出:現(xiàn)在所稱的杜鵑鳥,“江介曰子規(guī),蜀右曰杜宇。”《博物志》又稱:“杜鵑生子,寄之他巢,百鳥為飼之。”杜鵑又稱郭公、布谷鳥,是一種樹棲攀禽,有著野蠻的習性:雌鳥產(chǎn)卵不在自己的窩中,而產(chǎn)在多種雀形目鳥類(如畫眉、黃鶯)的巢里,由巢主好心好意地來幫忙孵卵、育雛。那雛鳥出殼以后,居然不念恩情,把巢主產(chǎn)的卵推出去。如果小鳥已經(jīng)孵化出來,也被它毫不客氣地擠走,好獨占巢主的哺育。有一種鷹頭杜鵑,體長可到40厘米,樣子像鷹。杜宇族采用這種徽記,大概很欣賞杜鵑那種豪強的性格,與其他鳥類全然不同。

子規(guī)又作子巂。《說文》“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慚,亡去為子巂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云:望帝!”這個鵲巢鳩占的故事,也許是根據(jù)杜鵑鳥習性派生出來的。巂字在這里讀作gui,與“規(guī)”同音;還可以讀作juan,與“鵑”同音。《華陽國志·蜀志》說:“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常璩在這里回避了一段神話。《禽經(jīng)》說“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或云: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guī)鳥。至春則啼,聞者凄惻。”巂字又可讀xi,那是西南古族名,越巂地名即由此而來。這些音轉(zhuǎn)關系,意味著杜宇族名本應作“巂”,與“宇”音近,然后才轉(zhuǎn)化為“鵑”音。

史稱杜宇王朝末代望帝時期,遭遇特大洪水,造成平原蜀國長期嚴重澇漬,民不聊生。幸虧荊人鱉靈來到蜀國,治平了水患,使蜀人恢復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鱉靈贏得了廣大蜀民的愛戴,望帝不得不把王位禪讓給他,去建立開明王朝;自己退隱西山,回到祖宗發(fā)跡的江源基地去。在神話中,他變成一只杜鵑鳥,每當春耕季節(jié),便不斷地叫喚“快快布谷!”直到聲嘶力竭,口中流血也不休止。蜀人懷念他教民務農(nóng)的舊恩,聽見鳥叫,都說“望帝來了”,接著一齊跪拜。這些民俗表現(xiàn),說明當初蒲卑建國,肯定為蜀民帶來眾多福祉,因此王權能夠鞏固,成為東周的編外諸侯。

注釋:

[1][3][6]蒙文通:《古族甄微·巴蜀史的問題》,巴蜀書社,1993年,210~211頁。

[2]顧頡剛:《論巴蜀與中原的關系·蜀王本紀與華陽國志所記蜀國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78~79頁。

[4]黃尚明:《蜀文化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36~56頁。

[5]徐中舒:《論巴蜀文化·論蜀王本紀成書年代及其作者》,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41~142頁。

[7]曲英杰:《長江古城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8]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0頁。

(題圖為郫縣望叢祠)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館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久久综合色视频| 福利片91|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四虎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看a毛片|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一级|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精品三级网站|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日韩久草视频| 欧美a在线|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免费看a级毛片|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久草中文网| 五月天福利视频| 一级福利视频|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欧美另类第一页|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亚洲美女久久|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