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CP600對貨物轉運的規定
轉運是國際貨物貿易運輸中經常會接觸到的一個概念,它和出口人提交的運輸單據是否符合信用證或合同要求有密切關系。轉運本意是指從裝運港或裝運地至卸貨港或目的地的貨運過程中進行轉裝或重裝,包括由一種運輸方式轉為另一種運輸方式的行為。但在實務中,常會出現業務人員因對這個概念不清或不了解,致使所提交的運輸單據不符合要求而遭到拒付的例子。
根據UCP600第19條、20條、21條、23條、24條的規定:轉運均是指在信用證規定的運輸起點到終點的運輸過程中,貨物從一運輸工具上卸下再裝上另一運輸工具的行為。這一規定與轉運的本意是一致的。
在實際業務中,貨物進行轉運的風險比較大。因為貨物經過轉運不僅可能會延誤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同時也會增加貨物在運輸過程中遭受損失與丟失的可能性,所以貨主一般都不愿意貨物在運輸過程中被轉運。如果交易雙方是以信用證方式結算貨款,一般進口人會在信用證中規定禁止轉運,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然而,實際情況是,在運輸過程中,有時貨物從裝運地至目的地,可能因無直達船、或運輸條件不足等原因而使轉船常常不可避免。特別是近幾年隨著運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多式聯合運輸方式,轉移更不可避免。
如果信用證中禁止轉運,那么就意味著上述這些行為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出口人提交這樣表明轉運行為的運輸單據是會遭到開證行的拒付。這種規定與現實相矛盾,與技術進步相悖,也不利于貿易的順利發展。國際商會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在貿易慣例中對轉運作了淡化和從寬的規定。
根據UCP600第19條、20條、21條、23條、24條規定,可以歸納出如下兩點:
1、在聯合運輸、空運、公路、鐵路或內陸運輸中,只要同一運輸單據包括運輸全程,則運輸單據可以注明貨物將被轉運或可被轉運。并且,即使信用證禁止轉運,銀行也將接受注明轉運將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運輸單據。
2、在海洋運輸中,只要同一運輸單據包括運輸全程,則運輸單據可以注明貨物將被轉運或可被轉運。銀行可以接受注明將要發生或可能發生轉運的提單。并且,即使信用證禁止轉運,只要運輸單據上證實有關貨物已由集裝箱、拖車或子母船運輸,銀行仍可接受注明將要發生或可能發生轉運的運輸單據。對于提單中包含的聲明承運人保留轉運權利的條款,銀行將不予置理。
這些規定均傳達出一個意思,即UCP600對除海洋運輸以外的運輸方式的“禁止轉運”的界定是比較寬松的,對海洋運輸中的“禁止轉運”的界定僅限于禁止海運港至港除集裝箱以外的貨物(即散貨)運輸的轉運。
二、貨物轉運規定在實務中的應用
在明確了轉運的概念及UCP600對轉運的規定后,如何在實務中正確應用,是一個實際問題。本文擬通過三則案例來說明。
案例一:
1、案情經過。某年,我國一出口企業B公司與國外客商A公司簽訂一項合同,約定以信用證方式結算貨款。國外客商委托其開證行開立了一份不可撤銷信用證,列明按《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辦理。B公司根據信用證條款裝運貨物后向議付銀行提交了全套單據。因信用證條款規定禁止轉運,而B公司提交的提單上貨物描述欄內注有“香港轉運至臺北”字樣。因此,B公司的業務人員自認這樣的提單與信用證規定不符,擔心會遭到開證行的拒付,要求議付行確認該不符點是否成立。議付行經審核,發現B公司提交的提單上顯示的裝運港為中國某港口,卸貨港為中國香港,與信用證要求的裝卸港完全相符。因此認定該不符點不成立,隨將單據寄開證行索償。不久開證行即順利支付款項。
2、案情分析。在本案中,關鍵是提單上注出的“香港轉運至臺北”應如何理解?
根據UCP600對轉運的界定,可以知道,在信用證規定的裝運港(中國港口)到目的港(中國香港)的運輸過程中,無論是從單據上,還是從事實上,貨物均沒有發生轉運。至于“香港轉運至臺北”的注釋,并不是信用證所指定的運輸路線,不在信用證禁止轉運的范圍之內。據此分析,可知信用證是明確要求提交港至港提單,受益人B公司提交的提單符合信用證要求,開證行完全有理由接受這樣的提單。
通過這個案例說明,對出口企業來說,在簽訂合同時應盡量爭取允許轉運的條款,這樣出口企業在履約的過程中比較靈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采取使用全程聯運提單,以保證運輸單據與信用證條款相符。
案例二:
1、案情經過。開證行開立不可撤銷議付信用證,并通過A銀行通知受益人。信用證中有條款規定:“……從中國港口至曼谷,不許分批裝運和轉運……。”受益人接到上述信用證后,經審查認為與合同相符,即通過集裝箱運輸,隨后備妥各種單據向A銀行交單議付。A銀行審核單據后辦理議付,并向開證行寄單索償。開證行收到單據后提出如下不符點:“……我信用證規定不許轉運,但根據你提單上的記載,顯然貨物是經過轉運到達曼谷港,故不符合信用證的規定……。因此我行無法付款。”A銀行接到拒付電后審核留底單據,認為開證行所提出的不符點是故意挑剔,遂去電反駁,指出該提單項下的貨物是經集裝箱運輸,雖禁止轉運,但符合UCP的有關規定。后開證行認為理虧,遂向議付行A銀行支付了該信用證項下的款項和遲付的利息。
2、案情分析。在本案中,爭議的焦點是“即使信用證規定禁止轉運,發生轉運的提單在哪些情況下是可以接受的?”根據UCP600的規定,在海洋運輸中,只要同一運輸單據包括運輸全程,即使信用證禁止轉運,只要運輸單據上證實有關貨物已由集裝箱、拖車或子母船運輸,銀行仍可接受注明將要發生或可能發生轉運的運輸單據。
在本案中,信用證雖然規定禁止轉運,但提單上顯示CONTAINERIZED (集裝箱裝運),符合UCP的規定,開證行應該接受這樣的提單。開證行之所以提出拒付,可明顯的看出開證行是無理拒付,有故意拖延付款時間的嫌疑。
案例三:
1、案情經過。我出口企業收到的一份信用證規定:“……裝運自重慶至漢堡,多式運輸單據可接受。禁止轉運。……”出口企業經審查認為信用證內容與買賣合同相符,遂按信用證規定委托重慶外運公司如期將貨物在重慶裝上火車經上海改裝輪船至漢堡。由重慶外運公司于裝車當日簽發多式運輸單據。議付行審單認可后即將單據寄開證行索償。開證行提出如下不符點:“……信用證規定禁止轉運,而提供的單據卻表示‘將轉運’,與信用證規定不符,因此不能付款。……”議付行收到電文后進行反駁,指出根據UCP的規定,在多式聯合運輸中,只要同一運輸單據包括運輸全程,即使信用證禁止轉運,銀行也將接受注明轉運將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運輸單據。之后不久,開證行支付了款項。
2、案情分析。在本案中,爭議的焦點是“在多式聯合運輸中,如何理解禁止轉運?”根據轉運的概念,可知在多式聯合運輸中,必然會發生貨物從一種運輸方式轉裝為另一種運輸方式的行為,也就是說轉運是肯定要發生的。在本案中,既規定多式運輸單據可接受,又規定禁止轉運,這二項規定本身就自相矛盾。為了協調它們的不一致,UCP600作了相關規定(可參見上文),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因轉運而引發的糾紛,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