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應當兼顧微觀利益和宏觀利益,即不僅為企業尋求原材料、開拓海外市場、獲得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而且作為提升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國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表明,對外直接投資以提升產業結構為目標是可行的,不同的投資推動,會通過不同的投資渠道直接或間接地優化母國的產業結構。我國在發展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應當采取適當的鼓勵和支持措施,以促進提升產業結構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問題的提出
按照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對外直接投資(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指我國國內投資者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在國外及港澳臺地區設立、購買國(境)外企業,擁有該企業10%或以上的股權,并以控制企業的經營管理權為核心的經濟活動。自“走出去”戰略提出以來,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速,而OFDI對于投資母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開放經濟條件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OFDI的發展具有密切的聯系:一方面,OFDI會影響一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OFDI來促進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對外直接投資首先是一種企業行為,企業最根本的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但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行為只考慮了自身的需要。中國獨特的宏觀經濟背景,要求從戰略的高度來更好的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發達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是“資本過剩型跨國投資”,本質上是資本過剩的產物或者說是資本輸出的一種新形式,并且是在國內產業結構高度化基礎上進行的。與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基礎不同,中國現階段的對外直接投資屬于“非資本過剩型跨國投資”,并不具備國內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先決條件或優勢,相反是要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來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但是,對外直接投資可以促進投資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這一點早已被國外學者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所證明。

日本著名學者小島清的邊際產業擴張理論和英國學者坎特威爾和托蘭惕諾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從理論上證明了對外直接投資對于母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邊際產業擴張理論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將本國已經處于或即將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向國外轉移,節省投資國對于邊際產業的資源投入,有利于投資國集中力量發展比較優勢產業,從而促進其產業結構升級。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則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可以通過學習提高投資國企業的技術能力,從而促進其產業結構的升級。
對外直接投資對于母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最好例證是日本在雁形結構下完美地將國內具有比較劣勢的產業轉移到雁陣下游國家,并推動本國資本積累和技術升級,在產業結構上升到另一層次后繼續轉移該產業,同時進行下一階段的升級。此外,很多學者也從實證的角度論證了OFDI對于母國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作用。
中國OFDI的發展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從戰略的高度出發,應當具有前瞻性,以提升母國的產業結構為目標,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對外直接投資提升產業結構的路徑
對于OFDI影響產業結構的路徑研究直接關系到投資國投資戰略的選擇和OFDI的績效。但由于OFDI影響的廣泛性和復雜性,關于對外直接投資影響產業結構的機制和途徑的研究卻不是很多。本文試圖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出發,探討其影響產業結構的路徑,以豐富現有的研究內容,也為中國OFDI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相關指導。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表現為資源尋求型、技術尋求型、市場尋求型、外資利用型和戰略資產尋求型五種動機,這五種形式的OFDI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一)資源尋求型OFDI的影響路徑
產業結構的優化離不開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某些關鍵性資源的瓶頸,尤其是中國,人均資源擁有量低,在很多資源上都處于缺乏狀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獲得穩定的關鍵性資源的供給,生產過程中的資源瓶頸消失,相關產業得以發展,產業競爭力提高。相關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會促進該產業的改造和提升增值活動,進而減少對傳統資源的依賴,并通過競爭效應、資源配置效應、關聯效應等渠道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母國的產業結構優化。
(二)技術尋求型OFDI的影響路徑
與我國傳統的“市場換技術”不同,技術尋求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可以說是一種“資本換技術”的技術獲取方式,通過主動的接近技術源,到技術領先的國家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可以促進母國的技術進步,從而提升其產業結構。
技術獲取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可以通過三個渠道促進母國的技術進步,進而促進母國的產業結構優化:第一,母國企業可以并購東道國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或與東道國的企業組建戰略技術聯盟等,與東道國的技術領先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系,一方面可以打破技術壁壘、獲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也可以較低的投入和成本與東道國企業合作開發新技術,并通過一定的渠道如公司內部交易等傳遞回母國;第二,海外投資可以刺激東道國政府或企業分攤部分研發費用,由此使母國騰出部分資源用于核心項目的研究與開發,有利于母國的技術進步;第三是反向技術外溢效應。投資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接近東道國的RD資源, 可以獲得由東道國向母國的技術外溢,即反向技術外溢。具體來看,又可以通過模仿效應、競爭效應及培訓和員工流動效應三種途徑產生反向技術外溢。無論是通過哪種渠道,最終都會有助于母國的技術進步,從而促進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市場尋求型OFDI的影響路徑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很多行業中,國內市場的有效需求已經達到極限,企業需要國際市場以銷售他們的產品,但是又存在種種貿易壁壘,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只能通過建立海外分支機構來進入當地市場。因此,市場尋求型的OFDI在我國主要表現為轉移傳統產業、釋放產能和繞開貿易壁壘。
市場尋求型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母國的產業結構。一方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將母國已經失去或正在失去競爭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將競爭過度、技術含量落后的產能釋放到海外市場,這樣做,不僅能夠為國內有競爭優勢的產業讓出資源,還能夠獲取投資收益,從而推動高端產業的發展,使原有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優化;另一方面,中國需要國際市場來銷售其產品,但是存在關稅、配額、TBT等種種貿易壁壘,近年來區域經濟集團的加速成立和擴張也增加了對貿易的保護力度,而對外直接投資可以繞開貿易壁壘,進入當地市場,由此產生了出口規模和出口結構效應,通過帶動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出口來促進貿易結構的升級,從而優化母國的產業結構。
(四)外資利用型OFDI的影響路徑
利用外資有兩種形式:一是傳統的引進外資在國內利用的形式;二是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國外利用外資。據估計,三分之一的中國海外投資是以現金的方式,但中國實際匯出的金額只有其中的10%,這就意味著90%的資金是從國際市場上獲得的。對外直接投資從某些方面來講也是利用外資的方式之一,或者說是更高層次上的利用外資。外資利用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可以通過國際市場來獲得資金,一方面有目的地為那些國家急需發展的產業引進具有較高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外資,另一方面也可以彌補國內資金的不足,增加相關產業對于外資的使用,進而提升投資國的產業結構。

(五)戰略資產尋求型OFDI的影響路徑
傳統的投資動機是如何利用和轉移企業的現有資源,戰略資產尋求型OFDI的動機則是獲得必要的戰略資產,如品牌、管理訣竅等。過去20年來在投資動機方面最大的轉變就是戰略資產尋求型FDI的快速增長,其目的不是為了使用現有的所有權優勢,而更多的是通過獲取新資產或者是通過與國外企業建立伙伴關系來保護和增加這一優勢。
戰略資產尋求型的OFDI通過投資獲得企業長期發展所需的品牌、管理訣竅、營銷網絡等戰略資產,無疑也會對母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促進的作用。首先,戰略資產的獲得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增加了企業的出口,帶來了出口效應,從而對母國的產業結構優化產生促進作用;其次,戰略資產的獲得有助于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降低,對母國同類產業中的其他企業而言既是一種示范,也是一種競爭,從而促進相關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有利于母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最后,戰略資產的獲取有利于企業甚至整個產業競爭力的提高,產業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向高端化發展,對母國的產業結構優化產生促進作用。
三、結論和啟示
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是企業。從表面上來看,提升產業結構的宏觀目標似乎會與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微觀目標相矛盾,但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各種動機的OFDI都會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渠道提升母國的產業結構,這就意味著,以提升產業結構為目標來發展OFDI是可行的。

當然,各種類型的OFDI對于產業結構優化的作用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渠道進行傳導,這就要求國家在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支持和指導,以使得這些“渠道”暢通,進而增強OFDI對于產業結構優化的促進作用。
首先,繼續鼓勵通過OFDI方式在國外市場上獲取關鍵資源,以促進本國產業的優化升級。中國經濟的發展受到資源瓶頸的制約,除了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開發替代產品等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市場,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直接參與目標國或地區的資源生產與開發,以便獲取穩定的、成本較低的關鍵資源供給。
其次,鼓勵和引導在國際上有優勢,但競爭日趨激烈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例如我國的紡織業和彩電業等,雖然在目前尚屬于優勢產業,但其產品檔次較低,附加值小,隨著勞動力成本等的上漲,其優勢必將失去,這些產業也會逐漸演變成“邊際產業”。因此,對于此類產業的發展應當具有前瞻性,在其尚有優勢的時候以對外直接投資的形式轉移至國外,不僅可以獲取更高的收益,避開貿易壁壘,而且可以將更多的資源用于發展相關的高端產業,從而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最后,鼓勵和支持逆向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產業結構的調整,但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是技術進步。逆向型對外直接投資即對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汲取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國內產業升級,并創造新的優勢。中國不斷發展的經濟和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為逆向型對外直接投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傳統的“市場換技術”的“引進來”的模式相比,它可以說是一種主動的“資本換技術”的“走出去”的模式。此外,逆向型對外直接投資還有助于獲取戰略資產和引進高水平的外資,從而以不同的途徑促進母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