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國內投資市場上黃金投資異?;钴S,這些黃金投資者大多數對國際黃金市場不是十分了解,屬于盲目跟風,所以在大盤黃金交易看好的情況下,投資的盲目性越發的強烈。這種缺乏理性的黃金投資行為必然帶來對健康投資市場的沖擊,怎么加強黃金投資行為的理性化呢?關鍵是了解國際黃金市場的發展歷程,同時把國際黃金市場同國內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對黃金市場有一個相對的理性投資平臺。本文就國際黃金市場的發展以及黃金投資的相關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試圖給大家一個了解國際黃金市場投資行為的窗口。
一、黃金功能的演變
1.19世紀以前的壟斷階段
在19世紀之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征;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民很難擁有黃金。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采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古羅馬的文明。
2.19世紀初到20世紀30年代的金本位時期
進入19世紀初開始,先后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以及加拿大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資源,使黃金生產力迅速發展。僅19世紀后半葉,人類生產的黃金就超過了過去5千年的產量總和。由于黃金產量的增加,人類增加黃金需求才有了現實的物質條件,以黃金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人類進入了一個金本位時期。貨幣金本位的建立意味著黃金從帝王專有,走向了廣闊的社會;從狹窄的宮廷范疇進入了平常的經濟生活;從特權華貴的象征演變為資產富有的象征。金本位制即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勺杂蛇M、出口,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在國內,黃金可以做貨幣流通。
3.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初的布雷頓森林系時期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于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后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
20世紀60年代,美國由于陷入越戰,財政赤字增加,美元開始貶值;歐洲國家經濟復蘇,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在美元不穩定的情況下,歐洲各國開始拋售美元而擠兌黃金。到1971年,美國黃金儲備減少了61%。金價進入自由浮動時期,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瓦解。
4.黃金的非貨幣化時期
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的《牙買加協議》及兩年后對協議的修改方案,確定了黃金非貨幣化。主要內容有:(1)黃金不再是貨幣平價定值的標準;(2)廢除黃金官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再干預市場,實行浮動價格;(3)取消必須用黃金同基金進行往來結算的規定;(4)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1/6的儲備黃金,所得利潤用來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的優惠貸款基金;(5)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于會員之間和會員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間的某些支付。
黃金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可以24小時在世界各地不停交易。黃金很容易變現,可以迅速兌換成任何一種貨幣,形成了黃金、貨幣、外匯三者之間的便捷互換關系,這是黃金貨幣功能的一個突出表現。
二、國際黃金市場的劃分方式和類型
黃金市場(GoldMarket)是買賣雙方集中進行黃金買賣的交易中心,提供即期和遠期交易,允許交易商進行實物交易或者期權期貨交易,以投機或套期保值,是各國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貨幣制度的發展,黃金已逐漸喪失了交易媒介和價值衡量尺度的貨幣職能,但仍在國際貿易、國際間債權債務清算以及國際儲備等方面保持著一定的貨幣特征。
第一,按照黃金市場所起的作用和規模劃分可分為:主導性市場和區域性市場
主導性黃金市場是指國際性集中的黃金交易市場,其價格水平和交易量對其他市場都有很大影響。最重要的有倫敦、蘇黎世、紐約、芝加哥和香港的黃金市場。
區域性市場是指交易規模有限且集中在某地區,而且對其他市場影響不大的市場,主要滿足本國本地區或鄰近國家的工業企業、首飾行、投資者及一般購買者對黃金交易的需要,其輻射力和影響力都相對有限。如東京、巴黎、法蘭克福黃金市場等。
第二,按照交易類型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
黃金現貨交易基本上是即期交易,在成交后即交割或者在兩天內交割。交易標的主要是金條、金錠和金幣,珠寶首飾等也在其中。
黃金期貨交易主要目的為套期保值,是現貨交易的補充,成交后不立即交割,而由交易雙方先簽訂合同,交付押金,在預定的日期再進行交割。其主要優點在于以少量的資金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期貨,并事先轉嫁合約的價格,具有杠桿作用。期貨合約可于任一營業日變現,具有流動性;也隨時買進和結算,具有較大彈性;還能在運用上選擇不同的委托形式,在不同的市場之間又可以進行套貨,具有靈活性等。
世界上有的黃金市場只有現貨交易,有的只有期貨交易,但大多數是既有期貨又有現貨交易。
第三,按有無固定場所劃分可分為:無形黃金市場和有形黃金市場
無形的黃金交易市場,主要指黃金交易沒有專門的交易場所,如主要通過金商之間形成的聯系網絡形成的倫敦黃金市場;以銀行為主買賣黃金的蘇黎世黃金市場;以及香港本地的倫敦無形市場。
有形黃金市場主要指黃金交易是在某個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的市場。這其中又可以分為有專門獨立的黃金交易場所的黃金市場和設在商品交易所之內的黃金市場,前者如: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新加坡黃金交易所等;后者如:設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內的紐約黃金市場,設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內芝加哥黃金市場以及加拿大的溫尼伯商品交易所內的溫尼泊黃金市場。
第四,按交易管制程度劃分可分為:自由交易、限制交易市場和國內交易市場。
自由交易市場是指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而且居民和非居民都可以自由買賣的黃金市場,如蘇黎世黃金市場。
限制交易市場是指黃金輸出入受到管制,只允許非居民而不允許居民自由買賣黃金的市場,這主要指實行外匯管制國家的黃金市場,如1979年10月英國撤銷全部外匯管制之前的倫敦黃金市場。
三、黃金儲備變動對黃金市場的影響
在黃金非貨幣化時期,一些央行對黃金儲備的邊際需求已在下降,特別是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擴大黃金儲備的動力不足。加拿大、南非和部分歐洲國家是減持黃金儲備的主要力量。中央銀行售金給黃金市場帶來很大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改變供求關系。央行售金對黃金市場供求關系造成沖擊。根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從1989年至2005年,央行出售黃金總量近7000噸,平均每年為400噸左右。中央銀行出售黃金儲備,使得原來游離于市場之外的儲備資產變為市場重要的供應來源,打破了原來供求平衡的關系。
2.改變消費觀念。在傳統的消費觀念中,人們看重黃金的保值功能,注重黃金飾品的含金量。中央銀行出售黃金,改變了社會公眾傳統的消費觀念,人們追求黃金飾品美化功能,而不再是含金量。這樣必然會導致黃金需求量出現停滯甚至負增長。
3.改變黃金價格走勢。央行售金對持有黃金的國家來說是種心理打擊。這種打擊會導致連鎖反應,直接影響到黃金價格。根據加拿大中央銀行黃金銷售對礦業影響的資料分析,黃金供應量每增加10%,金價就會下跌3.4%。
4.降低黃金產量。央行售金誘發黃金價格下跌,同時導致產金國家產量下降。1970年,南非黃金產量為1000噸左右,進入21世紀,其黃金產量下降到400噸左右。這是南非政府和廠商希望通過減產讓黃金市場供求達到一個新的平衡,從而提高黃金市場價格,增加利潤空間的緣故。另外,黃金價格過于低迷,與產金成本基本接近,使產金商無利可圖,導致了黃金產量的下降。
四、國際黃金儲備變動與黃金的貨幣地位
自黃金非貨幣化后,一些央行減持黃金。這是否意味著黃金不再具有儲備價值呢?這要具體分析這些國家減持黃金儲備的目的。綜合起來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以加拿大、南非為代表的產金大國,他們認為黃金非貨幣化,保存大量黃金是不經濟的,黃金既不生息,還要支付保管費用。因此,他們減持黃金儲備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第二種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國家,順應黃金非貨幣的歷史潮流,拋出不可生息的黃金,換取可生息的外匯資產。第三種是瑞士這個實行高福利社會保障制度的黃金大國為代表,為了保障巨資投入這個領域,賣出黃金儲備就成為理所當然的選擇。為設立特殊基金而減持黃金儲備,這里有雙重含義。既有減持黃金儲備的目的,又有利用黃金貨幣職能的意圖。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世界第三大黃金儲備機構,到目前為止始終保持了3217噸的黃金儲備量。IMF持有黃金的目的和動向備受市場上的礦產商、生產商、交易商以及客戶的關注,在全球金融市場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黃金非貨幣化以來,IMF曾經在1976年~1980年通過拍賣的方式賣出2500萬盎司。該價格非常接近倫敦黃金市場在這時期的平均值。當時這一舉動使黃金價格大跌20%。20世紀90年代,IMF打算再次出售部分黃金,將所得收入用來援助落后國家。但是遭到發展中國家的極力反對,因此出售計劃屢屢落空。從中我們可以IMF對待黃金儲備的態度。
從20世紀70年代起至今,美國一直保持8000多噸黃金儲備,并沒有減持黃金的意圖,這也堅定了其它國家繼續儲備黃金的信心。這是因為美國需要用黃金作為美元的后盾抵御風險。我們知道,美元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人們對美元信譽產生了動搖,就會引發在全球范圍內拋售美元的風潮。如果美國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必將束手無策。另外,如果美國拋售黃金,最大的受害者將是美國自己。因為8000多噸黃金通過什么方式,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賣出去,這是個現實問題。一旦美國要拋售黃金,這不僅僅是美國儲備的8000多噸黃金,還涉及到各國央行儲備的兩萬多噸黃金以及私人儲備的1.4萬噸黃金,這將給黃金市場造成極大的沖擊。
再從各國央行儲備黃金的情況分析,在黃金貨幣職能弱化的情況下,大多數央行并未減持黃金儲備量。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了近3萬噸的黃金儲備,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金融機構售金對黃金發揮貨幣作用有影響,只是不可避免地在人們的心里留下了黃金貨幣作用弱化的印象。但是,目前國際上沒有更權威的國際貨幣可以替代黃金,因此,黃金的貨幣地位仍然存在。這與黃金內在價值的穩定性,它的信用與償付能力密切相關。
五、近年來國際黃金市場的價格走勢
近幾年國際黃金市場交易十分活躍,交易量不斷放大,交易額也在持續走高,尤其是亞洲市場對黃金投資十分熱衷,從交易層面上來看,黃金的國際市場交易近幾年趨于平穩,但是屬于高位調整的態勢(如圖1),1995年到2003年黃金交易價格在低位徘徊,2003年到現在黃金交易價格一路走高。

縱觀2007年國際黃金市場來說高位整理行情十分明顯,因此2007年初到現在國際黃金交易價格都在每盎司610美元到690美元之間浮動,波幅趨于穩定,預計2007年下半年國際黃金市場不會有太大的動作,年底將會有一個小幅的調整行情。
國內黃金市場越炒越熱,似乎很少人關心國際黃金市場的一些變化和基本問題,國內多投資者對于黃金投資還不是很了解,希望就此多了解國際黃金市場的相關情況,理性的對黃金產品進行投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