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國際貨運代理,在國際貨運市場上,處于貨主與承運人之間,接受貨主委托,代辦租船、訂艙、配載、繕制有關證件、報關、報驗、保險、拆裝集裝箱、結算運雜費,乃至交單議付和結匯,把國際貿易貨運業務中相當繁雜的工作相對集中地辦理。這些工作聯系面廣,環節多,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是國際商品流通過程的必然產物,是國際貿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根據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文件,從2005年12月11日起,外商可以在我國設立獨資國際貨物運輸代理公司,取消了之前外商不能設立相應獨資公司的限制。為此,商務部出臺了《外商投資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企業注冊資本只要達到100萬美元,外商就可在我國設立獨資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一經批準,獨資企業可以經營國際快遞(不含私人信函和縣級以上黨政軍機關公文的寄遞業務)、國際展品、私人物品及過境貨物運輸代理、訂艙(租船、包機、包艙)等業務。
這將使得國際貨運巨頭如一些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著名公司,德國DHL、大田物流、聯邦快遞公司等在我國的貨運市場獲得巨大的上升空間,將在國內貨運市場上獲得更多份額。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貨運代理行業在競爭發展中將造成對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人才的快速流動。
當前,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國際貨運代理人隊伍不斷壯大,并已成為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繁榮運輸經濟,滿足物流消費者服務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據統計,世界各國已有國際貨運代理公司40000多個,從業人員達800-1000萬人之眾。在西歐主要國家,平均每個國家都有300-500家的國際貨運代理公司。
在這只有競爭才能生存的社會里,我國的中、小貨代企業如何避免成為殘酷競爭下的犧牲品,應該從西門子,奔馳等歐洲著名企業的百年傳奇及大學、宗教的百年生存延續中,深化對核心競爭力的認識,從而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奔馳汽車從最初開始,就以注重品質為基礎。從其1900年12月,向其客戶Emil Jellinek 獻上了世界上第一輛以梅塞德斯(Mercedes)為品牌的轎車(以Jellinek女兒的名字Mercedes命名),到1926年,“梅塞德斯—奔馳”汽車公司成立,今天奔馳汽車已成為德國第一大汽車公司,在全球汽車工業公司中,僅次于美國的通用、福特和日本的豐田而居第四位。在美國《幸福》雜志公布的全球排名前500家公司中,奔馳公司名列第十。奔馳公司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實力和地位,尤其是經過了百年的風雨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保持贏利的穩定性,探其100多年來的發展史是其以品牌為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史,優秀品質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品牌是企業產品的名稱,也是產品品質、服務品質的標志。奔馳汽車在質量、款式、價格、服務、信譽上的優異表現,使其得到了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其品牌背后的深層內涵告訴我們:誰擁有優秀的品牌,誰就擁有競爭的主動權,誰越擁有叫得響的品牌,誰就越擁有較大的無形資產。代表產品品質、優質服務、顧客至上的品牌宗旨,使享譽百年的奔馳汽車,一直擁有使自己保持不敗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行業,每個參與的企業都在演繹著成功與失敗的故事,但始終有德國西門子公司獨領風騷,哈佛大學商學院邁克爾.波特通過競爭戰略理論證明了西門子成功的秘訣。他指出:“現代企業的成敗歸結為核心競爭力的競爭”。哈佛大學教授喬納森·D·利維認為:“企業的人力資源和知識管理能力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成立于1847年的西門子,始終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開發智力資源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通過凝聚力形成人才優勢作為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西門子在百年基業的經營中,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其人力資源開發的理念有專家歸納為:員工在最大限度上是個人發展的推動者;員工的業績和潛能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給予員工公平的自我發展機會和空間;雙贏戰略,即員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同在。
于其他公司相比,西門子公司的人才流失相對較少,其用人之道已成為一種文化的積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凡進入西門子公司的人,必須接受培訓。培訓是理解西門子文化,加強管理,創新、溝通的法寶,人力資源成為西門子領先于競爭者的核心競爭力。
哈佛大學的百年歷史,其生存的根基在于生源素質優秀,教育質量高。哈佛大學實行的英才教育,其把學生培養成世界公民作為學校的目標。在培養過程中注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強調領導才能的培養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哈佛大學保證提供世界一流的教學質量,建一流大學、一流師資 、一流聲譽是哈佛大學的生存競爭法則,是生源和財源不斷的根本保證。
(二)
宗教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信仰,其子系統的安慰功能,對當今世界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苦苦掙扎的人們來講,是最大的“精神安慰劑”,其特有的人文關懷,深刻包容,理解,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觀念,并將一種理念根深蒂固的印在人們的腦海里,使信仰宗教的人們對其產生無比信賴、無比忠誠。
從其中我們尋求到的貨代企業在競爭中生存的最佳答案是:提高物流員工素質,建立一流物流組織,形成一流物流營銷隊伍,提供一流物流產品,提供一流物流服務,承擔一流的明禮誠信和物流產品貨真價實的責任,與物流消費者建立密切關系,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貨運代理企業橫跨物流及外經貿兩個重要領域,尤其作為外經貿領域的重要環節,關系著一國經濟的做大做強。為此,貨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21世紀的競爭最終體現在人才的競爭上。貨代企業要想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的文化管理成為貨代企業發展的新趨勢。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人,激發人的主動性,開發人的潛力、這已日益成為貨代企業管理的關鍵與核心內容。人力資本已成為貨代企業戰略競爭的核心,是獲取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是貨代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貨代企業要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就必須注重企業的各項培訓。一流的貨代企業必須有一批一流的貨代從業人員。貨代企業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造就高素質的員工,使其實現知識更新化,技能多樣化,能力綜合化,增強其團隊凝聚力和協同意識。貨代企業的培訓還體現在對貨代從業人員素質的重視程度上,因為這些從業人員要直接面對面地與客戶打交道,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對貨代企業開拓新客戶,鞏固老客戶至關重要。為此,應把提高貨代從業人員的素質作為貨代企業頭等大事來抓,其培訓的內容包括員工的從業品德、儀表、對客戶說話的語氣及貨代業不斷出現的最新的法律、法規、及不斷更新的物流技術等。這對于貨代企業適應物流環境的變化、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滿足員工自身發展的需要以及提升貨代企業的經濟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貨代企業的員工培訓應該作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所謂企業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又稱核心能力,是1990年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與哈默爾(Gary Hamel)提出的,并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中,其指出:“隨著世界的發展變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強,企業間的競爭會逐漸加劇,產品的成功不再歸功于偶然的產品開發或靈機一動的市場戰略,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核心競爭力是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的能力。
(三)
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因為只有為顧客創造了價值,滿足了顧客需求,企業才能獲得發展。”
滿足物流消費者的需求不僅需要貨運界的努力,更需要一套全面的服務體系和其他部門的配合做支撐,而這一切協調配合的背后是追求物流消費者滿意的企業文化在起作用。實施高效的客戶關系管理,追求客戶的全面滿意,從而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貨運代理業中不斷發展壯大,保持自己的持久競爭優勢。
客戶關系對于貨運企業而言,是一種能創造超額附加值的資源;把追求客戶全面滿意作為貨代企業文化的中心部分,并以此為凝聚力產生 “聚合效應”, 使其他經營戰略圍繞在物流消費者滿意這一中心,用物流消費者的需求來衡量所提供的貨運產品質量,以求贏得物流消費者的忠誠,遵守誠信原則,與競爭對手實行積極的合作策略,招聘一支多元化且積極參與的貨運代理人隊伍,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努力在貨代企業內承擔對員工、對社會和物流環境的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遵守商業道德,良好的客戶關系將形成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
貨代企業的經營應該以達到物流消費者全面滿意為目標,從而贏得客戶追隨,獲得利潤。要達到這一目標,在很大成度上要依賴于物流服務質量,注重貨運代理企業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務。
優質的貨運代理企業,要注重售前服務,以“質”取勝。從源頭到售前服務減少一切可能為物流消費者帶來不便的因素,因為現代營銷理論特別強調售前服務的重要性,把售前服務作為貨代公司節約成本和爭取客戶的重要手段,盡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中”。貨代企業提供的物流產品的質量非常關鍵。把客戶滿意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并把這種理念灌輸給每一位貨代從業人員,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以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損失,還能令物流消費者從一開始就對貨代企業提供的物流產品和服務滿意。
優質的貨運代理企業要有高效的物流售中服務,以“細”致勝。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使客戶滿意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物流提供者擁有嫻熟的服務技巧和體貼入微的服務方式,將能有效地把挑戰變為機遇。從細微處著手,從物流消費者客戶的角度出發,給物流消費者帶來超過預期的驚喜,令物流消費者全面滿意,對物流消費者所在地區的環境和風俗、文化十分熟悉。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拉近與物流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誤解,提高貨運服務質量。
優質的貨運代理企業要有高速的售后服務,以“快”獲勝。想物流消費者之所想,甚至想物流消費者之所未想,時刻把物流消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根據物流消費者的需要設計快速、便捷的物流運作。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物流服務,最大限度的減少物流產品帶給物流消費者客戶的損失,提高物流消費者客戶總體滿意度。
第一個舞步中國的國際物流巨頭跨國快遞公司DHL,1981 年,與中外運達成互為代理協議,1986 年,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20多年來,中國外運集團總公司在中國外貿運輸市場的經營優勢與敦豪從事國際快遞業的豐富經驗的成功結合,在供應鏈服務方面的豐富客戶服務經驗和專業知識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全面的一站式優質物流管理服務,使中外運-敦豪目前已居中國航空快遞業之馬首。
DHL在中國的成功,是將資源集中整合之優勢,使業務范圍涵蓋倉儲管理、供應鏈管理、項目運輸、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將先進貨代企業的EDI技術系統與海關、報檢等部門對接,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貨運物流管理服務的成功,其物流技術的創新、物流服務的創新、物流組織的創新而形成的核心競爭力非常值得我國的貨代企業借鑒。
綜上所述,我國貨代企業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應不斷的加強對國內外經典企業的學習與借鑒,在實踐中探索使自己在競爭中獲得發展的強大動力,并使之成為自己在激烈的貨運代理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