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破舊的車庫中創建出國際性巨型網絡公司,楊致遠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閃電跨越和角色的精彩轉換;面對著IBM、時代在線等資本大鱷向初生的雅虎張開血噴大口,楊致遠曾表現出了一個創業元老的英勇和矜持。而如今,當雅虎已經光芒不再并且遭遇微軟帝國數百億資本重兵的瘋狂包抄與收剿時,今年剛好40歲的楊致遠恐怕又面臨著艱難的方向性選擇。
世紀網絡第一人
當楊致遠10歲時隨著母親從臺灣移居到美國時,這個只會說英文單詞“shoe”(鞋)的孩子被美國教師看成是一個“沒有出息”的學生。不過,倔強的楊致遠后來硬是以優異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考入了許多美國青年夢寐以求的斯坦福大學,而且在這里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學士和碩士課程,并順利進入了博士學習階段。
對于楊致遠來說,讀博過程中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住在隔壁房間并學習同一專業——電子工程專業的戴維·費羅,交談中兩人發現各自有著共同的愛好——每天數小時泡在網上,海闊天空地從中搜集和整理NBA籃球明星、網球比賽等各類資訊。不久他們各自獨立地建立起自己的網頁,從起初偶爾對對方的內容感興趣互相交換信息,到后來每天交換和及至隨時交換,他們發現彼此收集的站點資料日漸增多,鏈接的信息越來越廣。于是,兩人決定將各自的網站合為一體,并起名為“杰里萬維網向導”。
“杰里萬維網向導”當時只是屬于斯坦福大學公共網絡的一部分,亦即只要知道他的網址,任何人都可以訪問。一次,楊致遠試著將自己的網址告訴了幾位朋友,可沒想到消息透過網絡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來,而且幾乎一夕之間,數以百計的網友開始主動聯接。
熱情在鼓舞中一下子點燃和迸發。又驚又喜的楊致遠在校園中找到一個廢棄的車庫,并同費羅一同搬了進來。憑著借來的40多部電腦,兩位年輕人在這里對全球網址進行了多達19條的分類,每天為軟件增加兩百多條新目錄,處理近千百次的查詢。工作狀態中的楊致遠和費羅格外地投入,室內幾乎安靜得能夠聽到彼此喘息聲,而走進車庫的人則發現,地板上除了落滿灰塵的高爾夫球棒之外就是橫七豎八的比薩餅盒。
的確,當時網絡上已存在一些同類搜索引擎,但與楊致遠與費羅的搜索工具相比,他們則過于機械化。“杰里萬維網向導”是建立在“手工”分類編輯信息的基礎之上,相對而言更具智能性,更實用。因此,論日均訪問量,他幾乎是競爭對手的兩倍,“杰里萬維網向導”實際上已經成為當時搜索引擎的領導者。
到了該為自己的產品取一個新名字的時候了——1994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工作至深夜2點的楊致遠腦子中突然迸發出這個念頭。在近乎一個小時搜索枯腸并且沒有任何答案后,楊致遠和費羅只能找來兩本字典分工耐心地查詢,但最后還是無功而返。而就在費羅幾乎就要放棄之際,他聽到了楊致遠一字一句的興奮叫聲“YA—HO—O”。 瞪大眼睛的費羅隨即快速地翻開了手邊的韋氏英語詞典,發現此詞出自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記》,指的是一種粗俗、低級的人形動物。雖然當時覺得這個詞不太雅,但“反其義而用之”,在強調平權的因特網上大家都是鄉吧佬。“沒錯,太好了,就是它了”,費羅激動地上前擁抱住楊致遠。而當兩位年輕人此時走出車庫時,東方已經露出了魚肚白。
兩年成為億萬富翁
每天休息4個小時,并且隨時都會有“一種從懸崖上跳下的感覺”是楊致遠對當初創辦雅虎時工作與精神狀態的描述。而且讓楊致遠非常苦惱的是,由于向用戶當時承諾的是免費提供服務,但隨著搜索內容的逐漸添加和設備的不停運轉,雅虎感到了資金吃緊的困難。不過,謝天謝地,網絡飛速發展創造出的市場商機讓楊致遠很快輕松了起來。
網景公司在1994年底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導航器測試版,并且將瀏覽器上 internet目錄的按鈕指向了雅虎,同時,網景還建立了第一個有廣告熱線web站點,大眾媒體又開始大肆渲染和報道internet現象,雅虎一時成了web網上最熱的站點之一。
第一個找上門來的是有著150年歷史的世界上最大的新聞和金融服務商路透社,楊致遠非常慷慨地答應將對方的新聞業務加到雅虎上,而且基本是免費。因此,路透社作為雅虎的第一個客戶雖然沒有讓雅虎得到更多的實惠,但楊致遠從此認識到,必須自己制訂一個周密的商業計劃,以我為主通過廣告贏利。兩個星期后,在同學的幫助下,楊致遠終于編制出了一份詳盡的商業計劃書,并馬不停蹄地開始四處尋找風險投資者。
第一個找到的是硅谷成功的企業家、國際購物網絡的創始人亞當斯,亞當斯不但答應向雅虎投資,而且還熱情地將楊致遠推薦給了硅谷最負盛名的風險投資基金紅杉資本老總莫瑞茲。在楊致遠的解釋下,莫瑞茲開始意識到雅虎作為一種新興媒體的商業價值,第二年,紅杉資本就一下向雅虎注資400萬美元,同時莫瑞茲還特地將身邊的一位職業經理人蒂姆·庫格推薦給了楊致遠。
拿著400萬美元的楊致遠開始了對雅虎的第一次“手術“——將原先的十九項類別濃縮精簡成十四大項,同時增加了廣告頁面,在此基礎上,雅虎又將氣象信息服務、股票信息等搬了進來。而隨著不斷增加服務項目,雅虎的訪問量開始突破日均百萬人次。不過,隨著業務的擴展,資本進一步擴充也提上日程。此時的蒂姆·庫格排上了用場。這位曾在華爾街浸淫多年的資本高手開始幫助楊致遠擬定雅虎的上市計劃,目的是獲得更大規模的資本補充。
1996年4月12日,雅虎在納斯達克順利上市。當天,雅虎股價由13美元升至33美元,公司籌集資金逾20億美元。就在楊致遠與公司同仁舉杯相慶之際,這位還未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個人資產已經隨著雅虎股價的飚升而一飛沖天——楊致遠進入了華爾街億萬富翁的行列,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美籍華人首富。
樹大招風。光彩四溢的雅虎惹來了資本巨頭們貪婪的目光。美國在線、MCI、微軟等紛紛找上門來,并且個個手提重金開出了非常具有誘惑力的收購方案。然而,倔強的楊致遠卻對來犯者說:“我不想出賣自己的東西,因為 雅虎是我自己的事業”。
出師未捷的尷尬
平時喜歡穿麻襯衫和卡其布褲子的楊致遠生活特別的平民化——餓了可以叫一碗4元錢的越南牛肉面,節假日除了遠足就是騎車,至于進入高爾夫球場的次數則屈指可數。與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一樣,作為創業元老的楊致遠對于自己在公司的位置同樣也不過分在意,因此,很長時間雅虎的首席執行官都是外聘的職業經理人,而楊致遠對自己在公司的封爵是“雅虎酋長”。
蒂姆·庫格應當是雅虎聘請的第一位CEO,他與楊致遠、費羅當時被公司員工稱為雅虎“鐵三角”。 而在“鐵三角”的支撐下,雅虎一度創造了月均5億訪問者流量、收入達一億美元的業績記錄。然而,在本世紀初網絡股寒流的襲擊下,雅虎也在突然間步入了低潮。蒂姆·庫格在董事會的要求下辭職走人。
特里·塞梅爾是楊致遠向雅虎董事會親自推薦的第二任CEO。這位與楊致遠畢業于同一所大學的“空降兵”之前擔當著華納兄弟公司總裁的要職,上任之初通過清理雅虎臃腫的組織結構一度神奇般地將雅虎的市值帶回到1270億美元的空間高位。不過好景不長,大傳媒出身的塞梅爾開始投入龐大的費用在雅虎建造重量級視頻網站,但最終幾乎顆粒無收。而就在此時,比雅虎出世要晚的谷歌(google)開始在搜索技術方面頻頻發力,而且創造了在自家和其他網站投放支付廣告的商業模式。這一模式的關鍵之點是:人們點擊廣告越多,廣告商為此支付也越多,廣告也將在頁面上獲得較高的位置,同時廣告商通過與Google的合作也得到理想的回報。而就憑這一招,谷歌就將雅虎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登上了全球第一搜索引擎的王者位置。
重內容而輕技術的塞梅爾從去年初開始實施研發智能廣告系統的“巴拿馬計劃”,用以縮減與谷歌網絡廣告發放端的差距,然而太遲了。雅虎業績持續下滑,股價不斷走低。在董事會的責難聲中,塞梅爾于2007年6月黯然離職,楊致遠正式以CEO的頭銜接掌雅虎。
從未負責過實際經營的楊致遠自上任之后就遭到了人們的質疑,盡管如此,楊致遠還是相信自己通過業務方向的厘定如強化搜索和廣告業務投資,突出前臺、雅虎郵件和移動服務等來振作雅虎。與此同時,楊致遠也擬訂了裁員1000萬的轉型計劃。但是,所有的這一切似乎并沒有讓雅虎好轉起來。根據雅虎的最新年報資料顯示,2007年雅虎凈利潤下降12%,成為網絡泡沫時代后的首次下滑,尤其是楊致遠主政的第四季度,公司只獲得了約2億美元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3%。
對于楊致遠和雅虎,也許真應該到了反思的時候。除了業務方向上的迷失外,雅虎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好機遇,而楊致遠缺乏的是創業初期的好奇和維新。網絡媒體從Web1.0到2.0對于任何一個網絡運營商而言都是一場盛宴。Web2.0的媒體被稱為“客流媒體”,它是由博客、播客等30多種“客”帶起來的新媒體,也可以廣義地把能帶來客流的媒體,稱為客流媒體。依此分析,僅以網絡社交風潮而論,雅虎的漫不經心就耐人尋味。收購網絡社區MySpace,雅虎輸給了新聞集團;競購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雅虎敗給了谷歌;搶購熱門網站Facebook,雅虎敗給了微軟。而就在喪失這些平臺的同時,雅虎與市場指向的背離也越拉越遠。
孤獨的守望者
記得楊致遠剛出道時,別人問他怕不怕微軟,他說不怕。然而,當比爾·蓋茨在2008年1月31日晚上將電話直接打到楊致遠家中并言明以446億美元收購雅虎時,楊致遠卻感到了強烈的忐忑與不安。
除了在雅虎上市不久微軟欲收購雅虎外,半年前比爾·蓋茨也向楊致遠發出過收購要約,而且出價是500億美元。雖然這次微軟的出價要比前次低,但446億美元的收購價依然高出雅虎當日收盤價的60%,不能不說沒有吸引力。然而,微軟拋來的橄欖枝卻迅速被雅虎擋了回去。楊致遠在致全體員工的郵件中這樣寫道“微軟收購請求極大地低估了雅虎價值。”楊致遠認為,目前全球網絡廣告市場方興未艾,預計到2010年,其市場規模將由2007年的450億美元增至750億美元。不僅如此,雅虎還是全球認知度最高和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全球范圍內每兩名網民就有一名為雅虎用戶,預計2009年,雅虎的現金流將實現兩位數增長。看得出,楊致遠是在給員工提神打氣中試圖堅守住自己的“城堡”。
然而,收購雅虎這步棋對微軟太重要了,因此吃進雅虎可以說是微軟堅定的決心。雖然微軟目前是全球不可一世的軟件帝國,但在經營互聯網市場方面卻是新手。正是如此,微軟敲定了“雙S” (Soft+Service)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就是將其主要軟件業務互聯網化。然而,微軟新戰略的推進卻遭遇到了谷歌的強大阻力。資料顯示,整個2007年,谷歌的網絡業務年收入遞增了50%,而微軟不僅沒有增長,還出現了高達5.1億美元虧損。特別在網上搜尋廣告方面, 2007年谷歌占有互聯網廣告市場高達63%的市場份額,而微軟和雅虎簡單相加也只有33%。盡管此前微軟在廣告搜索市場上投入了數十億美金,并希望能夠擊敗Google,但卻收效甚微。所以,對于微軟來說,要順利實施自己“雙S”戰略就必須削弱谷歌在互聯網領域的統治地位。而通過收購雅虎無疑是逼退谷歌的最好捷徑。
因此,盡管微軟收購要約遭到了楊致遠的拒絕,但比爾·蓋茨宣稱愿意“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動”以實現這樁交易。而讓楊致遠倍感焦慮的是,不少股東已經對微軟開出的收購價碼表示公開認同和支持,甚至一個擁有1.36萬股雅虎股票的基金還起訴雅虎,原因是后者拒絕了微軟開出的每股31美元的收購價格。在不少雅虎股東看來,對于雅虎這樣一家目前處境孤立的公司來說,其股價在今后數年內增加到31美元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不僅如此,由于擔心楊致遠在對抗微軟收購案中表現出的情緒化態度,原來對微軟收購發出一個聲音的雅虎董事會也開始出現分裂,以董事會主席羅伊·波斯托克領銜的部分董事會成員表示支持微軟對雅虎的收購。
遭遇內擾外壓的楊致遠當然不會簡單地屈從。此時,無論是像外界所評論的楊致遠企圖逼迫微軟進一步提高報價還是其試圖捍衛雅虎的獨立性也許都說得過去。但楊致遠知道,自己還有與微軟對抗的籌碼。從深層次上講,雅虎趣味橫生的企業文化和微軟正統刻板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許多雅虎員工并不歡迎微軟成為自己的新東家。另外,在微軟的前10大股東中,有5家股東是與雅虎“共享”的,楊致遠還可以對他們曉明微軟收購的利害,并爭取他們投出反對票。不僅如此,楊致遠正在爭取與谷歌達成搜索廣告外包協議,雙方若在這方面結盟,將形成雅虎抗拒微軟收購的新防線。而一個讓楊致遠非常愿意見到的事實是,目前谷歌已經主動對微軟收購雅虎的動機發出討伐,譴責微軟此舉將會破壞互聯網行業的良性競爭和加強自己的壟斷地位,其言辭直戳微軟的痛處。
道高一尺,魔高一仗。楊致遠的強硬也許還會刺激微軟本已勃發的收購雄心。外界一種普遍的看法是,微軟很可能將收購報價提高至每股35美元,即總收購價為500億美元,甚至不排除微軟從股東手中直接敵意收購他們所持有雅虎的股份,從而能夠在今年6月舉行的雅虎股東大會上改組其董事會,到時,楊致遠不臣服恐怕也不行了。